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全面需要与人的社会责任的统一

人的全面需要与人的社会责任的统一

时间:2022-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使人的心理需要动机和个人自身的真正需要、社会需要和他人的需要形成和谐一致的良好适应,提升人的积极心理需要动机,尽可能减弱消极心理需要动机,从而接合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展现,这需要一条完善“内在的人”的结构要素的科学路径。这种责任价值显示了社会开放是立足于人的全面需要的满足与人的社会责任的实现相统一的开放。
人的全面需要与人的社会责任的统一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二、人的全面需要与人的社会责任的统一

在社会开放中,人的需要是多样化的,人的需要动机又是复杂化的,全面满足人的需要离不开实现人的社会责任,建立在个人需要和社会责任相统一基础上,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需要的满足与人的社会责任的实现的统一。

首先,人的需要的多样化。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15]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得以全面展现。人的需要可以归结为物质占有需要、精神占有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三大类型。其一,物质占有需要包括了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需要的物质占有、使用和支配,这些占有又包括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或所有权占有和非所有权占有。其二,精神占有需要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产生的,就是把对象性的、理论的、政治道德的和艺术的实践形式作为精神占有的基本要素。其三,社会交往的需要,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表现,是群体生活、个体生活日益变得和谐、平等、民主的要求。这三类需要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在社会开放过程中日益深入交融。也就是说,人的需要包括由变换物质材料的工业活动所引起的物质满足,由创造理论的科学活动所引起的探索满足,由制定社会秩序的政治活动所提供的公正需要,由创造生活意义的文化活动所引起的对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满足。

其次,人的需要动机的复杂化。

人的需要动机是潜藏在现实的人内心世界的心理映射,它是连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思想触突。柏拉图把人区分为可见与不可见两部分,其中“不可见的人”指内在于其形体的灵魂,也就是“内在的人”,即理性、激情和欲望。[16]在弗洛伊德看来,欲望、冲动和激情是本我的机能,审慎和理智是自我的机能,从本我移植到自我是人的内在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社会开放过程中,这种移置作用突出了升华人的需要动机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欲望和人的需要动机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描述符号,欲望包含了人的需要动机。人的需要动机包括人的心理需要动机、社会需要动机和精神需要动机,这些方面的稳定、平衡发展,使之日益走向理想化、道德化的自我,升华到超我,就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的前沿性因素。

人的心理需要动机。心理需要是动物的一种基本机能,而人的心理需要作为人的类本质的重要表现,是比一般动物更高级的生理机能。在社会开放条件下,人的心理需要的复杂性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的复杂性相一致,就是说,人的心理需要产生于这三类活动当中,同时又能够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它的物质根源。因此,人的心理需要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全面性都和社会开放所形成的便利条件、隐蔽条件紧密联系,由此产生的需要动机也呈现出多元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为了使人的心理需要动机和个人自身的真正需要、社会需要和他人的需要形成和谐一致的良好适应,提升人的积极心理需要动机,尽可能减弱消极心理需要动机,从而接合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展现,这需要一条完善“内在的人”的结构要素的科学路径。

人的社会需要动机。社会需要动机本质上是人的需要的集合,是每一个现实的人的心理需要动机的总和,它体现了社会人需要的一般性特征。从哲学观点来看,人的社会需要动机包含着普遍性的社会心理预期,这种预期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就个人责任而言,个人的需要不能消极适应社会需要,而要转变为主动创造社会需要,把个人需要转变为社会需要,从而满足更多个人需要,个人责任转变为社会责任。就社会责任而言,要逐步地改造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需要,促使新的社会需要不断满足个人需要,使这些社会需要更加适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责任体现个人责任。这说明了社会需要动机具有无限变动的可能性。它的创新意义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全面性完全可以通过人的自主、自为努力来达到,随着需要的全面满足,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能够统一起来。

人的精神需要动机。人的精神需要是物质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在精神层面的反映,而人的精神需要动机正是反映这些需要的方向、量度、性质和关系的重要范畴,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动机,一种潜藏发展方向和引起未来预见的理论萌芽。恩格斯在论述物质利益在英国工业革命历史中的作用时,就是从民族心理、精神活动、感觉动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这样的见解:“英吉利民族性的特点就是未解决的矛盾,完全相反的东西的合一。……英国人总是怀着一种内心的不安——感觉到无法解决矛盾,这种感觉本身就驱使他们行动起来。对矛盾的感觉是那种只集中于外部世界的动力的泉源,这种感觉曾经是英国人殖民、航海、工业建设和一切大规模实践活动的原动力。”[17]在他看来,人的精神需要动机产生于矛盾的感觉世界、现实世界,这种动机构成了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和“一切大规模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人认识、沟通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动表现。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够通过精神需要动机引发理论创新,确切反映社会存在,完善人的类意识,增强实践力量,实现社会责任。

再次,实现人的社会责任。

责任是个体利益的构成要素,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义务实体,也是个人获得生活意义的界限与立场方式。从社会开放角度看,负起责任、落实责任和承担责任是人格完善、立场坚定的表现,全面满足需要的前提。因为,社会越是开放,人的利益分化和独立就越是明确,就越是要求把责任加到个体利益的构成要素中去。这种责任价值显示了社会开放是立足于人的全面需要的满足与人的社会责任的实现相统一的开放。一方面,个人在满足个人需要时不能因为行动的具体结果受称赞或褒扬而削弱了对责任的承受,也不能因此而降低或减轻履行义务的力度,更加不能因为受批评、责备或检讨而提高或加重承担责任的范围和程度,责任只能是对个体主体合理义务的合法承受,这是开放社会的文明表现。另一方面,个人在满足需要、提升能力和水平过程中,由于持久落实了责任,变得更有能力影响自己周围的其他人,变得更能“激发他们相同的职业勇气和能力,从而为人类带来普遍的利益”[18],彰显其责任价值是社会开放的功能,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因此,社会开放突出了人的社会责任,丰富了人的责任价值,张扬了个体利益的内在要素,培育了具有巨大范导作用的人生意义。这种意义在于:在人的全面发展历程中,以社会责任的实现为前提的全面需要的满足,表现为对自我生命一定界限的超越,对个人限度的延伸,以及对在不同处境中灵活、科学地筹划的立场方式的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