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节能减排“三全”行动

节能减排“三全”行动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节能减排“三全”行动闫廷满一、能源分类能源是自然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二次能源是由人们经加工转换的能量形式。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的消费大国。相应的SO2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据统计,中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CO2等排放与能源结构,消费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节能减排“三全”行动_提升创新能力加

节能减排“三全”行动

闫廷满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00)

一、能源分类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即载能体)。其能源分类有多种,分类方法也很多,这里作如下分类。

(一)按其生成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又称自然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人们经加工转换的能量形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二次能源所占比重将日益增大。

(二)按其在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常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

常规能源是指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已较长时间被人类广泛利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

而目前还未被大规模利用,并且还有进一步试验研究与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聚变能等。所谓新能源是相对的。

(三)按其可否能够再生而被循环使用,把一次能源又可分成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所谓可再生能源是指它具有自然恢复的能力,不会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非再生能源则不然。

(四)按其来源的不同又可以将一次能源分为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和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及地球与其他天体(太阳、月球)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表1所示。

表1 能源分类表

img34

最新消息,5月27日召开的海滨风电产业协作研讨会上介绍了我国到2007年底,已在22个省(市)区建设了158个风电场,累计装机达592万KW的容量,提前3年实现了“‘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500万KW的目标,装机总容量跃居全球第五位。

二、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必然带来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的消费大国。据有关资料分析,2002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相应的SO2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必须积极面对能源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长期能源需求的挑战

从能源生产总量看是不少,但消费总量看也不少。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到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一半,居世界第89位。可目前农村能源消费中的60%仍为传统的生物质能源,在边远贫困地区仍有1000余万人没有用上电。世界上还有最贫困的15亿人口完全用不上电。我国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实现全民奔小康,其能源消费的随之增长将不可避免,届时世界能源需求亦不断增长。这不仅对中国自己的能源供应而且对世界能源供应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资源量和开发难度的挑战

据有关资源介绍,常规能源的煤炭世界已探明储量为1万多亿吨,预计全球在200年内将会耗尽。我国煤炭虽属世界7大煤炭储量大国之一,但有清华大学专家曾预计也将在100年内耗尽。美国的煤炭储量为第一大国,比中国的储量大一倍以上,可因我国消费量大,再加之利用效率低,我们又是以煤为主,在储量中,煤炭占了95%还多;就工业部门终端能源设备直接消费的煤炭和使用的焦炭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由于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完成能源消费由煤炭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过渡,他们的煤炭用量很少,如美国只占12.1%,OCE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仅占5%左右。要改变我国现存的能源结构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过渡时间较长,同时也将受到一些国际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的油气资源很少,石油可采储量人均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5左右。从人均角度看,中国的天然气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

我国的水电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其不均,同时开发也存在限制因素,包括交通不便,施工困难;如西电东送还存在长距离输电的经济问题,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

(三)环境影响的挑战

如前所述,我国对煤炭的依赖比其他任何大国都严重,这就导致与煤炭开发、利用相关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酸雨、颗粒物排放、地面沉陷、地下水系破坏等和地区及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加之农村目前仍大量使用传统的生物质能源,造成了许多地方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还有我国的煤炭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地区分布是逆向的,长距离的交通运输,不仅增加交通运输的压力和能源消耗,同时也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

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还在能源的开采、制备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从而严重污染环境。据调查,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严惩缺水矿区占40%,随着开采速度和强度的加大和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这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至矿井的地下水被排出后,80%的水未能净化,从而造成矿区水污染。据统计,中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2000年全国煤矿的废污水排放量达27.5亿t,其中矿井水23亿t,工业废水3.5亿t,洗煤废水5000万t,其他废水4500万t。

CO2等排放与能源结构,消费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从有关部门2000年的统计资料看,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NOx排放量的67%、CO2的70%都是来自于燃煤。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30 119万t,SO2排放量为1995万t,烟尘排放量达到1165万t,可以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CO2排量仅次于美国,也属CO2排量大国,1990~2000年中国CO2排放量由6.66亿t碳增至8.81亿t碳,由占全球排放量的11.6%增至13.7%。只因人口较多,所以人均CO2排放量低于世界水平。

由于我国燃煤电厂是煤炭的主要用户,其耗量占产煤总量超过60%,所以自1990年以来,无论从污染物排放总量还是占总量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将各种发电方式所用的原料和燃料的开采、运输、发电设备制造,电源及网架建设、运行维护保养及废弃物的排放与处理等所有循环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按照各种发电方式在寿命期内的发电量计算,得出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率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效率表

img35

上述这些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不可小视,表3、表4、表5、表6给出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具体表现,令人触目惊心,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表3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

img36

各种能源在生产过程中,除上述影响外,还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煤炭开采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仅2002年全国就发生煤矿死亡人数超过3人以上的事故359起,共计死亡2423人。石油、天然气开采消费过程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如表4所示。

表4 煤炭生产与消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img37

表5 石油、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img38

表6 水电生产与消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img39

我国农村居民长期以来使用的生活炉灶对环境影响也是很严重的。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仍然使用传统方式的燃烧生物质旧炉灶,这种炉灶可分为煤炉、柴灶、煤气炉、石油气化液化燃烧器、煤油炉等,根据炉灶的结构又分有烟囱炉灶、小煤灶、灶塘及燃气灶等。这类炉灶燃烧会对室内空气产生严重污染,尤其对高硫煤重要产区西南地区,更值得重视。有专家对贵州省某村进行了燃煤危害调查结果表明,敞灶燃煤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砷和氟的浓度超标3.2~64倍,室内存放的大米、玉米和辣椒的砷氟含量超标也在1倍至数倍以上。这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世界有些国家也如此,在UNDP的1999年的资料也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如表7所示。

表7 生物质能传统利用方式与人口指标的关系

img40

中央电视台报导,今年3月,有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在“地球物理通讯”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中心意思是:为了避免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带来的危害,世界各国必须从21世纪中期起,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也报告了这一内容。

我国要以持续的能源发展支持较高的经济发展,将面对环境标准的日益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新的挑战。

(四)能源安全性挑战

前面已谈到煤炭生产中的矿井安全问题。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石油的进口量将逐步增加。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矛盾,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增加石油进口量势在必行。据统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由1993年的7%增加到2000年的34%、2004年的47%、2005年的44%,今后仍将继续上升的趋势。由此将带来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问题。

在近几十年来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不少国际争端和冲突,看来石油领域的竞争已大大超出了个国家或地区和一般商业范畴,已成为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的筹码。由于盛产石油的地区和国家,大都与我国相距较远,无论是海上运输和陆地管道运输将可能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因此保证能源供应的长久安全也是对我们能源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

近些年来,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多起大停电事故。如2006年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几次大停电事故非常惊人,也给我国电力供应安全敲响了警钟。2006年5月25日俄罗斯莫斯科大面积停电,莫斯科南部、西部和东南及郊区发生大面积停电,给城市工业、商业、交通及通信造成严重影响。2006年7月17日到8月18日,美国纽约大停电,是纽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2006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全国大停电,全国70%的居民受到停电的影响。2006年11月4日欧洲遭遇特大停电事故,其中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及西班牙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和危害。

我国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席卷20个省市(区),也遭到严重停电影响。全国大面积受灾停电达到170个县,36 000多条输电线路和2500多座变电站受损。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全国54个县停电,69 000余人死亡,18 000余人失踪,370 000余人受伤。因此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亦是我国能源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

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和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得出的能源发展基本思路是:一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尤其要对煤炭的清洁和优质利用,促进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走出一条生产规模稳步壮大、经济效益良好、市场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产业发展之路;三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全方位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同时要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以上的基本思路,有必要重申或合理调整能源发展战略。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如下战略框架。

(一)能源发展总战略——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践证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和20世纪90年代经修订重申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总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从1981年至2000年间以能源翻一翻确保了经济产值翻两番的目标,证明能源节约功不可没。而“十一五”规划经济目标所需能源中,依靠开发的增量较少,有62.6%要依靠能源节约来解决,所以,必须继续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战略方针。这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中国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节约和提高能效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大能源。这是我国政府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和平发展道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能源开发战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以煤电一体化为核心,煤炭、电力、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加快西部能源开发,保证能源和经济安全

从我国国情出发,能源开发一定要坚持“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煤电一体化,有利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洁净煤战略,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电力工业今后要在实施“加快体制改革,重点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发展战略中,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电力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维护安全。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战略方针。

(三)能源节约的战略——以广义节约为基础,以工业节能、石油节约和电力节约为重点,依靠技术进步

提高能源经济效率以广义节约为基础,就是要动员全行业(各行各业)、全民长期坚持“全面节约”的战略,全方位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系统的效率,节约各种经常性消耗物质,节约不必要的劳动和资金占用,减少人口增长,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广义节能的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降低工业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据估计,中国节能潜力的60%在工业部门。此外,能源转化、能源运输、能源科技、新能源开发利用及能源教育等方面亦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石油节约为重点,是解决石油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的一项节约措施,它与供应不同,节约的投资和成本都比开发便宜。

提出电力节约为重点,是因为电能的使用已遍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节约电力,不仅是缓解供电紧张的现实需要,更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这里再强调所谓全方位挖掘节能潜力,还要重视在各行业用能过程中的余能利用(如余热、余压等)。

(四)能源贸易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进有出,进出口多元化,满足能源发展需要

今后我国石油需要依靠进口原油来供应已成定局,同时为发挥资源优势也可适度出口煤炭。贸易必须有进有出,实行进出口多元化的能源贸易战略。不过我认为应尽量少出口煤炭为宜。

(五)能源环保战略——广义节能和广义环保相结合,提高重视并实现煤炭优质开发利用,促进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我国能源环保的目标是:在保证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人均环境污染量,使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其环境质量达到工业发达国家中等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广义环保与广义节能相结合”的战略。广义环保主要特点是把预防和治理结合起来,把间接防治和直接防治结合起来,把技术防治和经济防治结合起来。广义节能是广义环保的核心,节能既是治理污染又是防治污染,节能不仅减少能源利用环节的污染,还能减少能源生产环节的污染。

(六)能源科技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早已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到:“……自主创新,就是从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为加快能源开发和能源节约提供技术来源。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能源开发和能源节约领域中的应用。

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新理念,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开发、流动、竞争、激励的机制,从“引才”向“引智”转变,从“重引”向“重用”转变,采取聘用、借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入股及技术咨询等方式,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一批高层次、复合型能源专业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从而真正做到“壮大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发现杂志”上所谈人才管理的“十大人才理念”和“九商成功论”很值得我们学习。

胡锦涛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就自主创新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二是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创新;三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队伍;四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四、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措施

要实现能源发展战略,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方能实现战略目标。为此,我国在以下6个方面采取了一定的具体措施:

(1)能源供应及政策措施;

(2)能源消费及节约战略措施;

(3)促进能源发展的综合政策措施;

(4)尽快建立和健全能源法规体系,保证能源产业的发展;

(5)加快投资体系改革步伐,多方增加投入,确保能源产业的基础地位;

(6)加快能源价格改革步伐,增强能源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积极研究制订加快中西部能源开发的政策措施,保证和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实现。

总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制订及其实施,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开发和利用能源,在能源开发利用中保护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