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软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软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赋予软科学历史的使命。软科学的发展不仅是科技发达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软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是由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不言而喻,软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对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则需要软科学。“大力发展软科学”和“加强软科学研究”,正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号召。
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_科技促进发展

90年代:软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90年代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战略目标的关键,也是决定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纪兴衰荣辱的紧要关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充满希望的重要时期,它给每一个有责任感的软科学工作者都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挑战。它赋予软科学历史的使命。

宏观发展态势来看,90年代科学技术在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防诸方面决策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如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布罗姆利所说:科学技术已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再只是一种“马后炮”。可以预测,90年代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不仅在硬科学领域,而且也在软科学领域日渐明显和激烈。软科学的发展不仅是科技发达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的软科学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年兴起,方兴未艾。软科学在其自身兴起发展中,为改革开放和科学、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决策观念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这种基础上,历史赋予软科学更重要的使命,即科学决策更倚重于软科学。如果我们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就很可能轻视或忽略软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乃至于失去机会。软科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是由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

1.我国科学、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需要软科学。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现代中国社会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社会运行组织、管理、协调和控制的中心。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决策对于中国社会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一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出现失误,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仅会带来眼下和近期的损失,而且会因惯性和时滞性影响到未来。昔日在一些重大决策上的明显失误,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和棘手的问题,至今仍有相当多的重大决策尚未纳入依靠软科学的轨道。正是在宏观决策高度及意义上,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坦诚地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负有重要责任,应当从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并“努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段坦诚之言表明了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90年代进行科学决策的决心和信心。在90年代第一春发表的六中全会公报中,在显要位置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此同时,强调了软科学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主要为科学决策服务的软科学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显而易见,我们必须竭力排斥社会决策中的非理性、主观性、机械性以及个人感情色彩,改变传统的、倾斜于经验的决策模式,逐渐形成科学决策的社会意识,深入发掘我国古代贤哲的决策思想,运用现代科学提供的决策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体制,强化科学规范意义上的软科学研究。甚至要实行倾斜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把软科学工作放在先于或者高于硬科学的位置上。时下常谈增强科技意识,应首先增强软科学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最重要的也是软科学意识。

2.全面、深刻地认识国情也需要软科学。列宁说过,事实是我们政策的基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应竭尽全力对种种事实进行科学研究的。不言而喻,软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对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则需要软科学。中国地域之广、民族之多、历史之久和人口之众,给我们客观地、综合地和全面地认识国情带来了困难,也给我们几近精确地描述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坐标和轨迹带来了困难。倘若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就可能时而自高自大,时而妄自菲薄,时而闭关自守,时而头脑发热。只有实现决策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充分利用科学方法,全面地认识国情,明确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我们才能慎重地进行决策——明确应该努力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和弘扬什么,谨防或摒弃什么,并且怎样付之于行动。这就要求软科学研究主体尽心尽力,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获得系统的、最新的国情认识成果,使国民对国情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抉择社会和自己的行为。

3.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更需要软科学。毋庸讳言,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以及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较为严重的。针对这种社会经济形势,党中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并且努力实施。毫无疑问,不论是充分认识当前困难的严重性,弄清其深层原因,还是深刻理解治理整顿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或者是寻求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途径及其操作步骤,都需要科学规范意义上的软科学研究。诸如,通过系统分析寻求缓解各种矛盾的办法,有效地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通过“向管理要效益”的操作步骤,促使企业渡过难关,走出困境,逐渐形成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样,我们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成绩,总结决策方面的经验教训,拓展深化改革的思路,强化改革的正效应,减少改革中难免的负效应,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科学规范意义上的软科学研究。尤其是时下冷静地分析国际形势和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都必须建立在软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因为软科学研究最显而易见的社会功能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见和再现各种宏观发展过程和微观发展过程,为科学决策提供背景知识、依据和操作程序。

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应该有信心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大量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克服目前经济困难,并力争在90年代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确定这种信心的诸种因素之一,在于我国软科学研究对科学决策作用的潜在能力,而且现实社会为发掘这种潜能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概述如下:

1.软科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年兴起,特别是在具有奠基意义的1986年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以后,日益受到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力发展软科学”和“加强软科学研究”,正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号召。1990年召开的全国软科学研究管理研讨会,强调向管理要软科学效益,又将有效地促进软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达成关于软科学功能作用的社会共识。武汉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1990年完成的“科技人员对改革的心态”大规模抽样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对软科学、交叉科学已有相当程度的共识。在回收的有效答卷中,有91.1%的科技人员认为软科学、交叉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科学研究“非常重要”(34.1%)和“比较重要”(60%),只有5.8%的科技人员认为“不重要”。

2.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有利于发挥软科学的作用。经过多年对软科学理论的探索和经验之积累,我们能够进一步寻求到社会制度优越性与软科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规律性,寻求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运行机制和实际操作步骤。通过创造软科学发展的适宜环境,加强对软科学的管理,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促进软科学研究成果应用,而尽可能发挥软科学的社会功能。

3.随着软科学的功能作用日益被世人所认识,对它的社会投入亦不断加强。80年代以来,不论是软科学研究队伍、软科学研究机构,还是软科学投资强度和软科学研究成果,或者是软科学管理和应用软科学成果的实践经验,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充分发挥软科学的社会功能奠定了基础。以全国软科学研究经费及其在科技三项费用中的比例来看,可谓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少到多,目前每年的软科学研究经费约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且有增长势头。

4.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软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前面说到,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是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而采取的果断措施。从目标上看,我们必须努力完成从“外延型”、“速度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内涵型”、“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在目前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下,人们对软科学寄予厚望,期望通过软科学研究提高效率和效益。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无疑是软科学发展的契机。如果我们因势利导,则完全可能加速我国软科学的发展,使之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并且真正自立于世界科学之林。

J.D.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专门谈到“软的科学”。他指出:“科学主要是一种改革力量而不是一种保守力量,不过它的作用的全部效果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科学通过它所促成的技术改革,不自觉地和间接地对社会产生作用,它还通过它的思想的力量,直接地和自觉地对社会产生作用。人们接受了科学思想就等于是对人类现状的一种含蓄的批判,而且还会开辟无止境地改善现状的可能性。”软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体系整体的一部分,它的有效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每个有责任感的软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利用机会,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在90年代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原载《科技进步与对策》199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