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托勒密(公元—年)

托勒密(公元—年)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托勒密托勒密于公元127-151年间,在亚历山大城从事研究。托勒密亦为此风所影响。托氏亦思考地球之可能运动,但最佳可用之测量方法并不支持此一运动的可能。对数种可能性作实验后,托氏以加入一“均差”,即有一等化点之圆来解决问题。托氏体系取代了先辈的创见,故其后继者均使用其模型,这便有了“托勒密天文学”之称。尽管托氏所达成的地心理论的成就,今日已被扬弃,然而《大综合论》仍被誉为不朽之经典。
托勒密(公元—年)_自伽利略之后

托勒密(公元100—170年)

托勒密于公元127-151年间,在亚历山大城从事研究。[14]当时罗马已达政治鼎盛时期,此时的统治者哈德良(Hadrian)热爱文化。虽然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盛极一时,但学者却堕入怀旧之情怀中,正如帝国一般,其作用旨在评价和巩固昔日之成就。托勒密亦为此风所影响。但托氏身为一个希腊人,他的著作展现了其先祖喜爱求证与追根究底的精神。虽然托氏亦有光学及星相学方面之著作,但他最大的贡献却在几何学与天文学领域。他以一部包含八卷的论文来涵盖已知之世界,此著作远较先前任何图集更为精确与广泛。他的天体图是按亚里士多德所勾画的轮廓为主,以球形、静止之地球位居宇宙之中心。托氏亦思考地球之可能运动,但最佳可用之测量方法并不支持此一运动的可能。他意识到,无论是地球旋转还是星球移动,天文现象看来都是一样的。但他因物理学上之理由,反对地球旋转之说法:物体将飞离地球,小鸟亦将落在之后。

尽管他同意亚里士多德所主张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但作为天文学家,托氏关注如何以最可能的方式说明天体之运动。他承继了火星不规则运动之难题和欧几里得之学说,以及喜帕恰斯的观测与巴比伦人所留下大量之天文资料。

托氏之目标在于能够计算出行星在任何时刻所在的位置——过去、现在和未来。[15]使用阿波罗纽斯的理论,他可以算出关于均轮之周转圆的大小,从而推算出逆行环之平均值(见图2)。但观测又引起两个问题。自一次逆行至另一次逆行,其环大小不一;尤有甚者,火星在一侧轨道上运行之速度较另一侧快了百分之四十。托氏十分困惑,他该如何在均轮与周转圆心之速度上,作出必要之变更。

对数种可能性作实验后,托氏以加入一“均差”(equant),即有一等化点之圆来解决问题。在图3中,几何上之圆心为地球,但等化点并不在其上。在等化点而非地球上,运动速度是均一的。虽然行星作非均速圆周运动(nonuniform circular motion),但却作均速角运动(uniform angular motion;在相等时间内,有相等之角位移)。由此,均一之哲学原则借等点的观点得以保全;虽然并非沿着均轮本身来看。就当时粗糙与不完全之观测而言,托氏之成就斐然可观。仅就火星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这颗行星在托氏的发现中,扮演关键性之角色;在将近一千五百年后,开普勒的计算中亦是如此。

托氏舍弃了亚里士多德之球体说,而发展上面所提及之体系以解释天体之视动。托氏得以借对天体观测的数学计算“保存所见”(现象)。以现代术语来说,即托氏“制造理论以符合数据”。他的几何图形并不需要与所描述之实体吻合。这成为后来哥白尼提出太阳为中心的理论时争论的焦点:日心理论仅是一个更好的数学工具,还是对实体的描述?

img3

图3 均差

行星P沿地球E为圆心的均轮作非均速运动;但对周转圆来说,其运动速度是均匀的,因为其a星角位移保持不变。

托氏体系取代了先辈的创见,故其后继者(包括哥白尼)均使用其模型,这便有了“托勒密天文学”之称。他是第一位组合了“均轮—周转圆—等化点”模型,以说明日、月及五个已知行星视动之天文学家。

托氏将其研究写成十三卷“书”,名为《天文学大系》(Great System of Astronomy),后以《大综合论》(The Greatest)之名行于世。阿拉伯译名为Al-majisti,数世纪后成为Almagest。这部在公元150年左右写于亚历山大城的著作,确为存留下来之古代天文学著作中最伟大者,是理论天文学论著与实用手册之出色结合。

尽管托氏所达成的地心理论的成就,今日已被扬弃,然而《大综合论》仍被誉为不朽之经典。“此作较其他任何书籍更能表明,无论自然现象看来多么复杂,都可以使用能做特别预测的,简单又基本的数学规律来描述。”[16]如此理论与观察之互动,至今依旧是科学方法之核心。

《大综合论》在其后14个世纪中,仍为权威之作。在漫长岁月之中,天文学家或有若干修正,却绝少对托氏的技术提出根本上的改变。托氏宇宙以地球为中心的复杂模型一直存留,直到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对这个他称之为“怪物”的体系忍无可忍,才决定尝试以截然不同的途径,解释太阳及其行星之运动。

【注释】

[1]Frederick Copleston,A History of Philosophy,vol.1,Greece and Rome(London:Burns and Oates,1961),P22-24.

[2]Frederick Copleston,A History of Philosophy,vol.1,Greece and Rome(London:Burns and Oates,1961),P29-37.

[3]Frederick Copleston,A History of Philosophy,vol.1,Greece and Rome(London:Burns and Oates,1961),P266.

[4]G.E.R.Lloyd,Early Greek Science:Thales to Aristotle(New York:Norton,1971),P123-124.

[5]Aristotle,De Caelo,trans.J.L.Stocks,vol.2 of the Oxford translation of Aristotle’s works,ed.W.D.Ros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2),chaP14,P179.

[6]D.B.Balme,“Aristotle,”in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ed.Charles C.Gillispie(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81),vol.1,P250.“亚氏明确提出,方法论上的大胆怀疑是发现真理的条件,且译辑‘难题’(aporiai)以为征,此两点可为训练百代后学之资,使其精于鉴别表述之正误、模式之真伪,力诫巧言诡辩之弊。”

[7]Marshall Claggett,“Archimedes,”in Gillispie,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vol.1,P213.

[8]R.Hooykaas,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Modern Science(Grand Rapids:Wm.B.Eerdmans,1978),P76.除了医学之外,即使是为科学研究的动手操作,也为哲人显贵所不耻。

[9]William Stahl,“Aristarchus of Samos,”in Gillispie,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vol.1,See Owen Gingerich,“Did Copernicus Owe a Debt to Aristarchus?”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16(1985):36-42.

[10]Kuhn,Copernican Revoluction,P80.

[11]Owen Gingerich,“Ptolemy,Copernicus,and Kepler,”inThe Great Ideas Today:1983,ed.Mortimer J.Adler and John van Doren(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Inc.,1983),P142-143.

[12]地轴运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进行(这一方向变化形成一完整锥面的时间,约需26,000年)而有岁差;这一运动颇似陀螺的颤动。

[13]G.J.Toomer,“Apollonius of Perga,”in Gillispie,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vol.1.

[14]Rene Taton,“Ptolemy,”in Gillispie,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vol.2.

[15]Gingerich,“Ptolemy,Copernicus,and Kepler,”P141.

[16]Gingerich,“Ptolemy,Copernicus,and Kepler,”P1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