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公式修正
传导性聋需要的增益要大于感音神经性聋,一般认为混合性聋额外增加的量是气骨导差距值的1/4或者1/5。单纯的传导性聋需要的增益约是听力损失的3/4。
具体的公式有许多种,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公式都围绕着让助听器使用者达到响度正常化,或响度均衡化,或最大的言语可懂度的目的。相同的听力图、不同的公式可能会使选配的助听器产生不同的平均增益和频率响应。相同的公式在选配不同线路的助听器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增益和频率响应。过去线性助听器的放大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不同公式之间的差别在助听器中的体现很小。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助听器的进步和发展,公式之间的差别就出现了。公式之间存在差别,但对任何情况的听力损失,都不能说这种或者那种公式一定适用。对可以表达感受的患者,如在调试助听器选择公式时,一定要询问与尊重患者助听后的感受。听力学专业人员都应正确地认识到即使是相同听力损失和相同的听力损失病位,不同患者对同一助听器的相同放大参数还是会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许多有经验的听力学家往往把公式看做是一种基础的选配调试依据,而根据患者助听后的感受及个体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不能表达感受的患者,建议选择使用最适合其听力损失特点及符合助听器特性的公式,并认真做好阶段评估和随访。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上述公式都是通过国外的听力学家与研究机构在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的助听器与选配技术的输入,国内专业人员才渐渐接受专业选配公式,但遗憾的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即使是相同性质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整体上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被国内的听力学专业人员所公认的,就如同成人与儿童之间在选配助听器上存在着差异一样,在助听器的选配软件中可以找到成人和儿童不同适用的选配公式,即使是同一选配软件,软件设计上也考虑到年龄对助听器公式的修正,但目前还是没有适合中国人差异的选配公式或修正处方。所以期待着中国听力学专业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在进行大量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能够研究出适合中国人的选配公式,即使是现阶段能够寻找出国人与国外选配公式存在差异的规律性或修正值,也是中国听力学的一大进步。
即使是在国外,至今非线性助听器的处方公式上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压缩问题,虽然像IHAFF、FIG6、DSL、NAL等公式也提供特定的压缩参数,但究竟需要多少的压缩阈、压缩比,以及对快压缩和慢压缩如何选择等问题,还有待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