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视觉导航论

视觉导航论

时间:2022-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视觉导航论认为,赛鸽是运用它的视觉器官,熟悉地形、地物的记忆图表所指示的方向,通过视觉导航飞归的。视觉导航论是国际鸽界和我国鸽界最为盛行的导航论。这些都可用鸽的头脑里有一张记忆“地形图”,视觉导航论理论来进行解释。然而科学实验却难以认定视觉导航论这一观点,他们用毛玻璃镜片蒙住鸽双眼,然后在离舍100余千米处放飞,结果是这些赛鸽不仅能朝着鸽舍的方向飞行,而且有相当多的鸽顺利返回鸽舍附近的庭院里。
视觉导航论_赛鸽全书

视觉导航论认为,赛鸽是运用它的视觉器官,熟悉地形、地物的记忆图表所指示的方向,通过视觉导航飞归的。

视觉导航论是国际鸽界和我国鸽界最为盛行的导航论。鸽眼的视神经由百万根视神经纤维所组成,视网膜内有一百多万个神经元。将微电极插入各个神经纤维,用各种光学图形来模仿刺激鸽眼,视网膜就能检测到图像的基本运动、强度和颜色等。在鸽眼视神经的背部上方有一栉膜组织,有助于觉察移动物体的精确距离和定位。鸽眼的肌肉为横纹肌,也有利于在快速飞行中敏捷地将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上,再通过睫状肌的收缩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和晶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进行调焦。同时,鸽眼还能通过改变角膜的凸度来调节物像聚焦的作用,这种功能称“双重调节”功能。这种迅速而精巧结合的视觉调节功能,能在瞬间将扁平形的“远视眼”调节为椭圆形的“近视眼”,将远距离目标拉近,把地上的一粒玉米也看得非常清楚,远距离的目标物也分辨得十分清楚,将地形图放大。同时也准确地判明自己所在的方位和远距离目标的方位,然后再决定究竟飞向何方。

鸽眼的这些特异功能能看清遥远的地形和物标,但鸽却并没有凭借此功能来识别地形和物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瓦库特和密契纳曾乘飞机跟踪过鸽的飞行路径。他们指出,鸽在熟悉的地方飞行,或飞错了方向,也不是依靠地形和物标的识别来进行调整飞行方向的。人们一致认同:只有鸽看到家舍时,鸽眼的这种识别功能才会起作用,这种作用最多也不会超过100千米。

在2008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年度会议上,艾奥瓦大学实验室心理学教授爱德华·沃瑟曼在有关动物智力的讨论会上说,鸽和狒狒能辨认三角形和圆点等图案,分辨哪些图案相同,哪些图案不同。由此可引证,鸽有识别地形图的能力,这对解释鸽“恋城症”或许会有所帮助。“恋城症”是指在城市鸽舍中饲养的鸽,在初训的前几站,在小城镇旁放飞,或在放飞的归途中,往往会顾不得定向而径直向小城镇飞去,且在小城镇逗留(盘旋飞行)好久,甚至会留在小城镇里,与小城镇鸽群相伴为伍,再也不肯飞离城镇,最后由于饥渴或食水的引诱而误入小城镇鸽舍。此外,饲养在河流旁的鸽舍,由于地形特征较明显,而翔速和归巢率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可用鸽的头脑里有一张记忆“地形图”,视觉导航论理论来进行解释。

然而,按照视觉导航论观点,以2000千米、2500千米的远程和超远程赛事为例,鸽会首先需要组织从50千米开始的训练,然后再组织100千米、200千米、500千米、1000千米,自近至远逐级倍增的逐站放飞训练,最后才进行2000千米以上的远程、超远程的正式决赛。如贸然组织500千米、1000千米、2000千米的赛事,就不可能会有如此的归巢率和归巢分速。即使将上一年2000千米放飞归巢的赛鸽在同一地点重复司放,也难以归巢。因而要求鸽友在50千米训放前,最好能自行组织在鸽舍周围50千米半径内,反复进行私自训放,以保持往后各站司放较高的分速和归巢率。通过无数次的验证,这种“私放”方式的确是切实可行的。

然而科学实验却难以认定视觉导航论这一观点,他们用毛玻璃镜片蒙住鸽双眼,然后在离舍100余千米处放飞,结果是这些赛鸽不仅能朝着鸽舍的方向飞行,而且有相当多的鸽顺利返回鸽舍附近的庭院里。科学家的结论是,赛鸽并不是依靠地形的熟悉、物标的记忆来进行定向归巢的,而是在飞归到鸽舍附近地区时,视觉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个观点也是被一致认同的。此外,曾有报道说,有人将一羽赛鸽从雏鸽起饲养在室内,从未放飞过也没有见到过天空,偶尔因出差只能用纸盒将它带到数十千米开外的办公室,将它关养在办公桌下面,且委托同事照料喂食放水,不料意外逃脱,但此鸽径直飞归自己的家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