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生物脱硫的机理

微生物脱硫的机理

时间:2022-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直接机理已用于煤的微生物脱黄铁矿的放大过程设计。在Kodama途径中,微生物以DBT中的碳为代谢对象,使DBT的芳环结构分解,但有机硫原子仍残留在分解产物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硫化合物的生化机理也有两种,一是芳烃化合物的同系化,随后转移至细胞内;二是芳环在细胞外解离,转化为可溶性产物后进入细胞内。前一途径是微生物与典型的不溶性基质相互作用,后一途径则要求微生物必须具有所需的胞外酶。
微生物脱硫的机理_环境微生物学(下

二、微生物脱硫的机理

1.无机硫的脱除机理

当有水和氧存在时,黄铁矿可被氧化为SO42-和Fe2+,但反应很缓慢;当存在某些嗜酸的硫杆菌时,黄铁矿的氧化过程将大大加快,其中可能包含两种途径,一是直接途径,即黄铁矿直接被微生物氧化为Fe3+和SO42-:

4FeS2+15O2+2H2O→2Fe2(SO4)3+2H2SO4

二是间接途径,对Fe2+有氧化能力的硫杆菌将Fe2+迅速氧化为Fe3+,Fe3+作为强氧化剂与金属硫化物反应,将黄铁矿硫氧化为SO42-或元素硫:

FeS2+14Fe3++8H2O→5Fe2++2SO42-+16H+

FeS2+2Fe3+→3Fe2++2S↓

两种途径的相对重要性还存有争议,但有较多证据支持直接机理:①在煤中黄铁矿氧化初期,黄铁矿氧化细菌首先释放出SO42-,而非Fe2+离子;②在黄铁矿表面出现了细胞大小的腐蚀斑点;③用能够氧化铁,但不能酶催化氧化硫的氧化亚铁硫螺菌(L.ferrooxidans)纯培养处理黄铁矿,发现有元素硫沉积在黄铁矿上;④T.ferrooxidans在黄铁矿上比在Fe2+上生长具有更高的细胞产率,相应于硫氧化比亚铁氧化可获得更多能量;⑤Fe3+氧化黄铁矿与黄铁矿氧化细菌的动力学速率不同,细菌比Fe3+快。据此,直接机理已用于煤的微生物脱黄铁矿的放大过程设计。

尽管如此,间接机理对某些煤种仍有重要作用,如黄铁矿在煤中细微分散,微生物细胞难以物理方式与黄铁矿接触,Fe3+的穿透就成为黄铁矿氧化的速控步骤。一般来说,间接机理产生元素硫的沉积,要除去元素硫,需引入硫氧化细菌,经如下反应使之氧化为SO42-

S+2/3O2+H2O→2H++SO42-

微生物对黄铁矿的氧化是通过细胞与晶体表面的接触,在细胞外膜和黄铁矿表面之间发生氧化,已经提出了三种生化机理:①T.ferrooxidans利用了一个未知的催化剂(2X),循环使用于硫化物的氧化;②该催化剂在硫化物表面断开化学键,可能是下列三种离子之一,即2H+、2Fe3+或Y++H+(Y+为T.ferrooxidans用于脱除和转移硫的分子载体,例如以-SHσ-的形式从硫化物表面进入细菌细胞);③Y+可通过形成络合物(Y-SH)断开化学键,并向细胞转移化学能量。

2.有机硫脱除机理

煤中有机硫主要以噻吩基(C4H4S-)、巯基(-SH)、硫醚(-S-)和多硫链(-S-)x等形式存在于煤的大分子结构中,为分子水平分散,通过物理方法很难脱除。以DBT为模型化合物的脱硫机理分为两种:一是以硫代谢为目的的4S(sulphoxide/sulphone/sulphonate/ sulphate)途径(图14-11),二是以碳代谢为目的的Kodama途径(图14-12)。

在4S途径中,DBT中的硫经过四步氧化,最终生成SO42-和2,2'-二羟基联苯。4S途径直接将有机硫原子以SO42-的方式从有机物中除去,对碳原子骨架不发生降解,使有机物碳含量保持不变,相对于煤的热值损失小。

在Kodama途径中,微生物以DBT中的碳为代谢对象,使DBT的芳环结构分解,但有机硫原子仍残留在分解产物中。相对于煤脱硫来说,由于芳环分解和溶出,使煤中的含碳量明显下降,煤质结构将有较大程度的破坏,其热值损失较大。

img108

图14-11 IGTS8菌的4S途径

1.DBT;2.DBT亚砜;3.DBT砜;4.2'-羟基联苯基-2-亚磺酸;5.2'-羟基联苯基-2-磺酸;6.2-羟基联苯(2-HBP);7.2,2'-二羟基联苯(DHBP)。

img109

图14-12 Kodama途径

1.二苯并噻吩(DBT);2.1,2-二羟基-二苯并噻吩;3.顺-4-(2-(3-羟基)-苯噻吩基)-

2-氧-3-丁烯酸(cis-HTOB);4.反-4-(2-(3-羟基)-苯噻吩基)-2-氧-3-丁烯酸(trans-HTOB);5.3-羟基-2-甲酰基-苯噻吩(HFBT);6.3-氧-(2-((3'-羟基)-苯噻吩基)-亚甲基)-二氢苯噻吩(OHTMD)。

微生物氧化有机硫化合物的生化机理也有两种,一是芳烃化合物的同系化,随后转移至细胞内;二是芳环在细胞外解离,转化为可溶性产物后进入细胞内。前一途径是微生物与典型的不溶性基质(如苯并芘或DBT)相互作用,后一途径则要求微生物必须具有所需的胞外酶。对细菌而言,苯并芘主要沉积在细胞质中,而在酵母中,苯并芘则沉积在线粒体内。同样,DBT降解并进入细胞与细胞脂质和脂蛋白有关,DBT的氧化可能发生在膜结构上。芳环在细菌细胞中的解离可能通过羟化酶的作用发生羟基化,起诱导作用的加氧酶可能是细胞素P-450或依赖性黄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