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诗词的艺术特征

旅游诗词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描景状物逼真旅游诗词的景物描写, 如同绘画一般, 使我国的山川景色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二) 意境诗情深远中国的文学有托物寄情的传统, 讲究意外之旨、 弦外之音。(三) 景物哲理交融中国诗歌到成熟阶段, 在写景时, 很少为了写景而写景, 总是力求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感悟和认知, 这也符合中国文人提倡的 “文以载道” “以诗言志” 的传统。
旅游诗词的艺术特征_旅游文化

(一) 描景状物逼真

旅游诗词的景物描写, 如同绘画一般, 使我国的山川景色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 如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 香菱学诗, 就曾说: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 ‘直’ 字似无理, ‘圆’ 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孟浩然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在异常开阔的远景的背景之上, 是清幽的近景, 衬托出月下的孤寂与清旷, 幽、 远本不同, 却又互相映衬, 统一于暮色之中。 其他名篇亦复如是。

(二) 意境诗情深远

中国的文学有托物寄情的传统, 讲究意外之旨、 弦外之音。 因而特别注意对意境的营造, 同时又注意意境与诗情画意的融合。 如唐代张继的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天空、 落月、 水面、 渔火、 清霜、 江枫等无声之景中, 已营造出优美而凄清的意境, 加上乌啼、 钟声, 静物、 声音、 光影, 更添羁旅之苦, 成为千古绝唱。 其他如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柳宗元的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崔颢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除深邃、隽永、 含蓄之外, 还有难以言说的悠悠情怀, 不尽之意令人久久回味。

(三) 景物哲理交融

中国诗歌到成熟阶段, 在写景时, 很少为了写景而写景, 总是力求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感悟和认知, 这也符合中国文人提倡的 “文以载道” “以诗言志” 的传统。 这类诗词俯拾皆是, 著名的佳句如王之焕的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杜甫的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李商隐的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辛弃疾的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等, 都深得景、 理交融之妙。

(四) 景、 史结合, 感喟良深

这类诗除咏史之外, 更加入自己对生活、 生命的感悟, 悼古伤今, 借古喻今, 借古讽今, 使诗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如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时空的背景十分壮阔而又深远, 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盖世英雄, 最终仍不免随着千古奔流不息的大江而湮灭在历史的风烟之中, 这是苏轼对生命无奈的喟叹, 整首词气魄宏大, 声韵高亢。 表面看是羡慕周瑜, 表明自己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感慨, 而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