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度假区规划环评

度假区规划环评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相关法规,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结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了《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议规划实施后声环境功能类别调整为二类区。
度假区规划环评_旅游梦之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创新实践

根据相关法规,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结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了《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分析度假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并根据规划方案,筛选和识别度假区内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对度假区的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进行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并对规划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指导各个片区的控规编制,并为保障度假区环境质量、有效简化环保审批流程提供依据。

一、环境质量总体情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区域内1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中心湖和围场河水质良好,各监测因子满足区域地表水环境IV类标准限值;其他周边地表水水质受氮、磷类污染物影响明显,各监测断面总氮、总磷超标较普遍,呈现有机污染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区域污水管网不健全,生活污水和部分生产废水直排河道造成的。

(二)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

评价范围内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SO2、NO2、PM10、铅、汞、砷及氟化物的监测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居住区二类区标准;氯化氢的一次浓度符合原《工业企业厂界卫生标准》(TJ 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挥发性有机物能达到相应执行的标准,但总体区域部分测点的NO2、NOx、PM10部分点位的占标率较高。

(三)声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根据13个噪声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规划地区的主要噪声影响源是交通噪声,交通干线两侧昼夜噪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规划区域内部功能区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功能区要求。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主题乐园烟火噪声不会造成规划区域内居住功能区声环境超标。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需提高

度假区固体废物处置遵循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在园区垃圾处理设施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置是合理的。

度假区内餐厨垃圾实行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应分类单独收集,厨余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置,废弃食用油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是可行的。

(五)地下水质量维持现状

评价范围内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各测点总硬度普遍为V类,溶解性总固体在Ⅲ至IV类,其他各因子为I类至Ⅲ类;重金属中除锰、铁、硒在全部测点或某些测点出现IV类外,其他重金属指标处于I类至III类。VOCs和SVOCs在各测点均未检出。规划区建成后,区域内废水按照规划均实现纳管排放,项目建设基本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

二、规划调整以及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一)合理构建各功能区内部空间布局

度假区结构规划在功能布局等方面已采取一定的环境减缓措施,通过综合考虑,进一步提出调整建议和完善措施。

1. 合理布局能源中心位置

东片区规划能源中心紧邻东片区居住用地,考虑到能源中心运行中设备噪声等影响,建议能源中心用地应避免与居住、度假等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项目紧邻。

2. 噪声敏感区轨道交通退界

区域内部轨道交通线路若为高架轻轨形式穿越南片区和东片区的部分居住用地,为减缓对周边环境影响,则沿线居住用地应规划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防护用地。

3. 居住功能区沿线交通干线两侧退界要求

对规划范围内居住功能区实施退界控制,具体为噪声敏感建筑南侧或正面对主干道的,建议退界不小于30米,侧面和背面对主干道的,建议退界不小于15米;噪声敏感建筑南侧或正面对次干道的,建议退界不小于20米,侧面和背面对次干道的,建议退界不小于10米。

4. 合理布置规划区内环境敏感区

结合周边污染源现状及规划分析结果,建议在未来东片区、西片区和南二片区的详细规划中对于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应从合理规划布局(东片区敏感建筑远离东边界、西片区敏感建筑远离西边界、南二片区敏感建筑远离南边界)、设置绿化缓冲带等角度予以保护,尤其是在西片区应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布置来减缓康桥工业区未来发展可能对度假区内环境敏感区带来的影响。

5. 合理调整环境功能区划

规划范围内周邓公路以南区域现状声环境功能区划为一类区,该片区属于本规划的南二片区,为住宅、商业混合区。建议规划实施后声环境功能类别调整为二类区。

6. 按照规范优化各类设施布局

(1)建议区域内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间的间距不低于20米;

(2)污水泵站和生活垃圾转运站均产生臭气,污水泵站与住宅、基础教育设施、医院、福利院等建筑的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米;

(3)110(35)k V变电站应与住宅、教育以及其他人群密集的公共设施用地边界之间保持不小于20米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低碳示范园区

1. 优化供能方式和能源结构

建立天然气分布式供能中心,为度假区内公共建筑或设施提供能源;合理选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用于公共照明。

2. 推行低碳交通方式

推广应用世博会园区公共交通零排放成功经验,旅游区公共交通全部采用电动汽车;根据区域路网密度, 预留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结合公交枢纽、变配电站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公共停车场,适量配置交流充电桩。

3.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贯彻绿色建筑理念,度假区内建筑应积极应用低碳、环保和智能建筑技术,努力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4. 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

强化度假区雨水入渗、收集和利用;按优质优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和环卫作业用水等按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5. 建立固体废物内循环处理系统

建立园区固体废物内循环处理系统,实行园区内部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实现规划区内绿化树枝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

6. 打造立体绿化空间

加大度假区生态保护力度和绿化投入;广泛开展屋顶绿化、墙体等建筑构部件的垂直绿化、绿墙建设等工作,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空间。

(三)加强环境管理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1. 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度假区在跟踪评价中,应侧重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发展功能区。结合规划发展时序,2020年和2025年的跟踪评价应侧重近期和中期拟开发的西片区、北片区和南一片区,2030年的跟踪评价应侧重远期拟开发的南二片区和东片区。

2.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度假区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园区内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监测计划应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区域噪声、土壤、地下水等监测项目。

3. 开展环境监理工作

度假区内项目在开发、建设阶段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实施监理时段为工程施工全过程,采取常驻工地及时监管、工点定期巡视和不定期的重点抽查,辅以施工期环境监测的监理方式;通过施工期环境监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能及时检查落实结果。

(四)优化周边工业产业定位

周边康桥工业区东区规划为电子信息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减少对度假区影响,建议从区域整体持续发展角度统筹考虑,其未开发用地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不宜引进化工电镀等污染行业,严禁高架污染源。度假区周边2.5千米范围内不得引进零星工业企业,新引进的生产企业均应进入周边保留工业区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