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思路,兴丝路

新思路,兴丝路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旅游局局长 何伟一、黄金丝路,呼唤崛起“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从资源来看,甘肃丝绸之路承载了太多的人类文明。面向未来,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具备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及坐中连四的中心带动作用,亟待迅速崛起,从而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新思路,兴丝路_甘肃丝绸之路崛起之道_“一带一路”旅游创新发展

甘肃省旅游局局长 何伟

一、黄金丝路,呼唤崛起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陇西段与河西段贯穿全境,全长1650公里,占陆上丝绸之路全线的四分之一,中国境内的二分之一。另外还分别有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部分经过甘肃的陇东、陇南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赋予了甘肃“联结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及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战略定位

从区位来看,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核心通道,地形狭长,东连陕西、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达中亚西亚,南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道,在促进中外交流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明显。

从资源来看,甘肃丝绸之路承载了太多的人类文明。遗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诸多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等,是解读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码。沿着丝绸之路前行,“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道源圣地崆峒山、“东方雕塑馆”天水麦积山石窟、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等在世界上有着唯一性和独特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开一幅幅精彩极致的历史画卷。出土于武威雷台的东汉铜奔马,展现了奋发向上、豪迈进取、勇往直前的天马精神,并因此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徜徉在这些古老遗迹之间,仿佛穿越时空,神游汉唐,与飞天共舞,和佛陀对话,可以尽情领略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图4-5 敦煌莫高窟

图4-6 鸟瞰嘉峪关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不断完善提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这为甘肃省旅游向西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近两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甘肃省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甘肃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等,要求全省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甘肃省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努力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并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特色鲜明的名牌旅游产品,促进甘肃旅游的快速发展。

面向未来,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具备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及坐中连四的中心带动作用,亟待迅速崛起,从而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规划引领,模式借鉴

2014年5月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甘肃将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六大工程,将甘肃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2014年年末出台的《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进一步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提出聚焦大景区建设,并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层层推动,到2020年,市州建成30个精品景区,县区建成50个特色景区,全省形成“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全面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转化利用,以大景区建设带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3.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亿元,旅游业真正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纲要》结合每个大景区的实际,研究借鉴其他省份景区发展经验,创新提出了“双核吸引,内强外合”的强强联合发展模式,如莫高窟-月牙泉等景区;“景区为核,内修外拓”的景区拓展提升发展模式,如崆峒山等景区;“核心保护,圈层开发”的圈层保护性开发模式”,如嘉峪关等景区;以及“文化为魂,产业为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游憩为脉,度假体验”的景区升级模式、“跨界整合,协调共赢”的管理体制创新模式6大发展模式,实现对于大景区建设的落地指导。

三、产品创新,企业跟进

目前,按照境外客源市场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甘肃省在完善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加大休闲养生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和发展模式,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省目前规划建设20个文化旅游园区,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旅游网络,规划建设一批主题博物馆、艺术馆。充分发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活态传承文化旅游项目,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满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鼓励各类专业艺术院团在大景区及旅游城市创演高水准专业剧目,实现4A级以上景区和有条件的星级饭店有演艺团队和专场演出,重点旅游城市和大景区驻场演出常态化。

二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度假产品,推出慢游休闲产品和优惠措施。加强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时尚健康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支持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构建丝路体育旅游长廊,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放。全省统一规划自驾游基地、户外活动营地、房车营地、汽车旅馆建设,加快针对散客、自驾游市场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一设计自驾游基地营地标识,实现建设标准化、标识统一化。

三是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大力实施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促进中医药产业、中(藏)医文化、养生保健和休闲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发展中(藏)医保健、中药美容、医食养生、温泉疗养、泥疗沙浴、禅道体验等系列保健旅游产品。建设庆阳岐黄周祖医食养生保健基地、平凉崆峒山道释文化养生基地、皇甫谧针灸保健养生基地、天水自然生态和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定西道地中药材科考旅游基地。

四是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建设15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深入挖掘南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策划打造华池“红色南梁”、两当“播撒火种”、腊子口“攻克天险”、会宁“胜利会师”、高台“祁连壮歌”等红色旅游产品品牌。

五是积极培育研学旅行项目。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以上的产品创新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近两年来,由政府、民间主办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内、国际展会、节会、洽谈会等与通过机制体制改革进行的创新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良性发展机制。

从引进企业来看,《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景区管理体制要“权力下放”。未来将采取“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模式,解决景区资源条块分割、难以统一开发利用的问题。同时,对景区实行属地化管理,建设旅游用地亦实行差别化政策。此外,为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甘肃还设立省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亿元作为引导资金,募集社会资金,放大基金效应,力争3年内分期募集社会资金30亿元,重点支持大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

而由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主办的首届“东方·西方+”年度丝绸之路艺术节在纽约于当地时间5月31日晚在曼哈顿亚洲协会Garden Court圆满落幕,为企业走出国门做了良好示范。这不仅是甘肃企业走出去用文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一次尝试,也是甘肃企业首次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在西方世界举办艺术跨界盛会。

四、近期建设,重点突破

2015年是“丝绸之路旅游年”,这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甘肃省将借“丝绸之路旅游年”这一大平台抓好如下工程:

一是实施丝路节会品牌工程,打造重点国际节会。如“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是甘肃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打造的国内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旅游节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已被国家批准常年举办,成为服务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畅游绚丽甘肃、发展丝路旅游”为主题,深入开展丝绸之路国家旅游高级别对话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旅行商、企业家“丝绸之路考察踩线”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二是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段景区建设工程。以大景区建设为重点,推动甘肃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旅游资源特色独具、优势鲜明、基础较好的景区建成20个景区体量大、游乐项目多、体制统一顺畅、游客逗留时间达到2到3天的大景区。同时,按照国家旅游城市建设标准,把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天水、平凉7市打造成文化旅游名城。

三是实施丝路交通畅通工程,建设全省航空、铁路、公路协调运行的立体化交通网络。甘肃省委、省政府为助推丝绸之路旅游黄金段建设,铁路方面,开行了“绚丽甘肃号”列车和“敦煌号”旅游品牌列车,组织各市州旅游局开展列车车体和车厢旅游宣传,形成了“一车一馆、一馆一景”的宣传格局,让来自海内外的旅客在列车上就可以了解甘肃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旅行社组织团队输送客源,使全省旅游交通运力建设空前改善;航空方面,已经开通兰州至韩国首尔、韩国济州岛、泰国曼谷沙特麦加、迪拜、新加坡等8个地区的包机航班或航线,并将开通兰州—圣彼得堡、兰州—香港的旅游包机;国内航线也在不断加密,实现了省内兰州、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等支线城市连通飞行。

四是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联动工程,促进旅游市场互动。充分发挥甘肃省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的作用,2015年紧紧把握韩国“中国旅游年”的大好时机,把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推上了1月23日在首尔举办的“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使甘肃和丝绸之路旅游大放异彩,该舞剧也成为甘肃乃至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形象的代言。此外,还牵头策划了港澳丝绸之路高铁旅游宣传片和推介活动,在首尔、香港地区设立了旅游推广营销代理中心,并将利用黄金路段的通道优势和资源优势,创新跨国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产品互联、市场互动,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

五是实施旅游宣传工程,提升甘肃影响力。如通过全省旅游整合宣传广告平台的成功招标,进一步在国内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与不同渠道里扩大甘肃的旅游品牌影响力。

五、线路设计,平台共建

针对新的形势与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内外的平台性推广策略,甘肃省旅游局专门组织了市场调研,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旅游线路产品,策划和制作了一批宣传品与精品线路:

第一条线路是甘肃丝绸之路精品游。侧重展示丝绸之路沿线最具代表性的人文胜迹,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保存完整的秦、汉、明长城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以及大漠戈壁、沙海绿洲、冰川雪峰、森林草原、沙林丹霞等雄浑壮丽的西部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图4-7 敦煌莫高窟壁画

图4-8 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

第二条线路产品是甘肃民族风情草原游。甘肃南部的甘南是神秘、纯净而神奇的“九色香巴拉”,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藏学学府——拉卜楞寺。临夏是西北地区回族经堂教育的中心,浓郁的伊斯兰教文化风情渗透在它的每一个角落。该线路对土耳其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三条线路是甘肃寻根访祖黄土风情游,有著名的大地湾、伏羲庙及卦台山、中国道源圣地——平凉崆峒山、王母宫,游客可以领略中华远古文明肇始之地的古老与辉煌,欣赏古老的艺术传承——刺绣、剪纸、泥塑、皮影、陇东民谣、社火表演等。这条线路不仅对海外侨胞,而且对喜欢探究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游客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有若干甘肃的特色优势专项旅游产品线路,如丝绸之路全线跨国汽车旅游、丝绸之路自驾车旅游、丝绸之路商贸文化游、民俗风情游、骑马/徒步考察长城游、寻根朝觐游、祁连山冰川雪山登临探险游、嘉峪关滑翔机/热气球游、黄河漂流探险游、穿越沙漠戈壁探险游、丝绸之路汽车/摩托车拉力赛,等等。为宣传推广这些线路,编排制作了一批意大利语、俄语、阿拉伯语、英语等语种的折页、光碟等宣传品;同时,充分利用Facebook甘肃旅游推送平台,用6种语言持续推广甘肃旅游形象和这些线路产品。

六、把握机会,走出国门

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推广联盟的牵头单位,在各种走出国门推广丝绸之路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地位,将积极参与与推进相关活动。在甘肃省参与国家旅游局2015年5月组织赴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意大利举办“游丝绸之路·品美丽中国”系列推广活动期间,着力把握了如下机会:

一是对我国丝绸之路线路整体组合包装,在意大利平面媒体、网络及公共资源载体进行前期预热,在世博会期间举办“2015美丽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活动,把中国旅游活动推向高潮。此外,还将在世博馆设立丝绸之路馆,集中推广丝绸之路沿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形成密集强大的宣传攻势,强化聚合效应,进一步激发国际旅游业界和客源市场对整体“丝绸之路”旅游的向往和热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美丽中国,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省区旅游产品。

二是与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业界继续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共享机遇,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意大利都是甘肃省重要的客源市场,但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意大利来甘旅游人数一度下滑,但今年一季度开始回升,涨幅居欧洲整体入境市场之首,推广活动将进一步促进意大利入境市场的发展。此次赴外推介,将为甘肃省下一步在意大利设立甘肃旅游营销代理中心寻找合作伙伴,并在条件成熟时开通兰州至米兰或罗马的旅游包机航线。而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对甘肃省而言是丝绸之路上的新市场,通过此次活动,将建立联系渠道,为下一步开拓市场打下基础。

三是借助每一次海外营销的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变化,学习旅游资源开发、行业管理的经验。

图4-9 甘肃汉代玉门关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