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章东亚地区

第章东亚地区

时间:2022-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亚地区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省等三个单独关税区,其中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韩国、香港、台湾为新兴国家或地区。北海道等地区是全国人口最稀缺的地区。充分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性。日本地处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遍布,地震频繁,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第章东亚地区_国际经贸地理(第

东亚地区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省等三个单独关税区,其中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韩国、香港、台湾为新兴国家或地区。

日本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州面积227万平方公里,约为领土面积的3/5。日本东濒太平洋,北隔宗谷海峡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相邻,南与我国台湾省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相接近,西隔日本海与亚洲大陆相望,与中国和朝鲜为邻。

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给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海运条件。

一、人口、居民和宗教

日本现有人口1275亿(2007年),居世界第10位。人口密度较高,但分布不均,从东京经名古屋、大阪、神户到九州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人口,约占全国的60%以上。北海道等地区是全国人口最稀缺的地区。日本城市人口高达77%。充分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性。从2006年开始,日本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2006年65岁以上老人人口占208%。

日本绝大多数是大和民族。在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是日本最古老的居民,现在大约还有24万人左右。

日本居住的外国侨民2005年统计大约有200万人,其中最多的是韩侨、朝侨,大约占30%左右。中国侨民2007年大约有52多万,主要聚居在横滨、神户两市。日语为国语。居民多信仰本土宗教神道,也有大量佛教信徒。货币单位为日元

日本是世界上最注重礼仪的国家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非常注重面子和礼貌,要用“自谦语”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在任何公共场合,日本人都彬彬有礼。“多谢”、“请多关照”等礼貌用语随处都可听见,而且有一些还体现在生活习惯上。日本人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现诚恳、可亲。日本人办事显得慢条斯理。对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饰,不易流露,不喜欢伤感的、对抗性的和针对性的言行及急躁的风格。所以,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耐性的人,常常会闹得不欢而散。对人谈话时,盯着对方的眼睛被认为是失礼的。送礼,在日本更是习以为常,但是忌讳“4”和“9”。商人还忌“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的淡季。日本人不喜欢在礼品包装上系蝴蝶结。用红色的彩带包扎礼品象征身体健康。另外不要给日本人送有动物形象的礼品。

二、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

日本地表崎岖,山脉纵横,且多火山、地震。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75%,森林覆盖率为67%,居世界前列,但木材551%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本地处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遍布,地震频繁,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全国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为世界著名的“火山国”和“地震国”。富士山海拔3776米,为全国最高峰,山形像一把倒着的折扇,自781年有文字记录以来共喷发了18次,近代一次大喷发在1707年,现仍有喷气现象。日本地热资源丰富,境内温泉广布,各种温泉达1200处,著名的有箱根、热海、日光、别府等,这些也都成为日本旅游区和疗养胜地。

海洋对日本的影响极为深刻。海岸线总长约32万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岸曲折、多天然优良港湾,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那里的港口毗连,城市栉比。而日本海沿岸较平直,缺乏良港,但沿海便于填海造陆,形成新的工业地带。日本沿岸大陆架宽广,又有寒暖流相汇,给捕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自然环境,使日本成为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之一。

狭长的国土,崎岖多山的地形以及丰富的降水,造成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蕴藏约为5000多万千瓦,这对动力资源不足的日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水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2%左右。日本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九州渔场为日本主要渔业资源的产地。

日本是一个矿物资源贫乏的国家。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为952%,石油为997%,天然气为964%,铁矿石为100%,铜为998%,铝矾土为100%,铅矿石为949%,镍矿石为100%,磷矿石为100%,锌矿石为852%。

三、经济特征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2006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4911362亿美元,居美国之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533美元,居世界前列。日本也是贸易大国,2006年贸易额为122374亿美元,且自1981年至今一直是贸易顺差国。2006年贸易顺差6928亿美元。同时,日本还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6年日本的海外资产达161万亿美元,这与美国为最大的债务国形成鲜明对照,同时日本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其内外原因。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世界市场上的石油、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产量激增,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这为资源贫乏的日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原料条件;同时,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也迫切要求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机器设备,使日本的工业产品有了广阔的世界市场。国际有利环境还表现在美国的扶植上。战后初期,美国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和“贷款”成了日本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有利环境还在于战后适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业设备迅速更新换代,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日本经济能够顺利发展的国内条件看,首先,日本原有经济基础较强,战前其经济发展速度就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日本一贯重视人才开发,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本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高的人才资源优势,及其工资较欧美国家为低的优势,使其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第三,日本发挥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尤其利用岛国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优良港湾,填海造陆,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专业码头,使大型油轮、矿料专用船等能长驱直入,为以低运费从国外大量运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输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方便条件。第四,日本人民生活勤俭,储蓄率极高,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也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第五,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少,仅占其财政支出的不到1%。

日本经济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高度发达的工业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日本的重工业包括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业等。

日本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每年所生产的汽车、钢铁、乙烯、家用电器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依靠其过硬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2对外依赖性强日本原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经济的外向度很大,对外依赖性强,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大。虽然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如此强的对外依赖性是日本经济的一大弱点。

3资本的集中垄断不断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菱、三井、富士、三和、住友及第一劝业为主等六大财团,控制全国总资本的70%以上,这些企业是日本内外政策的决策者。

4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重、化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和服务业比重上升,由过去的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重工业中钢铁产品、一般机械产品比重下降,个人电脑、通讯器材、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高新科技产品比重迅速提升。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5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世界上生产密度最高的国家,日本人口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区(大阪湾、东京湾、伊势湾和濑户内海),这里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交通最方便的地区;而日本海沿岸及整个国土的南北两端,是日本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

四、工业

日本工业基本上是沿着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发展而来的,以纺织业为基础,然后逐渐转向造船、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1能源工业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加工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发展的工业部门。日本石油资源贫乏,除日本沿海岸有少量石油外,主要靠进口。日本的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三湾一海”地带。其中横滨、川崎、千叶、大阪等均是大的炼油中心。电力工业是日本发展速度很快的一个部门,2005年总发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62%,位于美国、中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日本重点发展火电站,主要分布在五大工业区。近年来,建立了20多座原子能电站,主要分布在福井和福岛两县。地热电站分布在岩手和大分等县。水电站建立在本州中部的各河上游。

2钢铁工业钢铁是战后日本重点投资的部门,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欧美主要产钢国家。日本钢铁生产所需的原料、燃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铁矿石的进口率为987%,焦炭为954%,锰矿石为958%,其他原料几乎100%依赖进口。目前,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产钢量12020万吨。日本钢铁工业生产现代化水平高,其劳动生产率超过欧美各国及我国。同时,钢铁生产的能耗量和焦比是世界上最低的。因此,日本钢铁制品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新产的钢铁制品1/3以上出口国外市场,主要输往美国、韩国等。日本的钢铁基地基本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3机械工业是日本最大的工业部门。日本的机械工业包括通用机械、电力机械、交通设备、精密机械四类。其中的交通设备和电力机械的比重占日本机械工业产值的近80%。近年已占工业产值及工业就业人数的1/3左右,占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居世界机械产品贸易的第三位。

(1)汽车工业日本汽车生产主要由丰田、本田、日产、三菱、五十铃、马自达等12家大公司控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其中丰田、本田、日产三家就占全国产量的2/3。日本汽车生产也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工业带,其中京滨、名古屋工业区是日本的两大汽车生产基地,这两个工业区的汽车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

(2)造船工业日本有世界“造船王国”之称,日本造船业的生产以商船为主,大型化、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船舶出口量大。日本造船工业分布广泛,但仍以“三湾一海”地区最为集中,其中日本最大的造船厂在日本长崎

(3)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是日本战后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电子工业生产的重点,20世纪60年代是音响产品,20世纪70年代是视像产品,20世纪80年代是集成电路,20世纪90年代则是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主的信息技术产品。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日本在数码、摄像设备的生产上已经处于基本独家垄断的状况。日本电子产品无论产量、质量、品种均属世界领先,其照相机产量世界第一,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二,其他如录音机、摄像机、冰箱、洗衣机等电器都居世界前列。日本电子工业主要集中在京滨和阪神两大工业区,九州岛是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有“硅岛”之称。

4石油化学工业利用炼油厂的废气生产化学制品,是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迅速的新兴工业部门。现在石化产品已占化工产品的1/3以上。乙烯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石化工业全部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与石油加工工业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中心有川崎、千叶、市原、鹿岛等。

五、农业

农业虽然是日本传统产业,但是战后在政府推行工业的方针指导下,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趋下降,目前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到2%。日本的农产品自给率逐年下降,2005年农产品自给率仅为40%。日本农业生产主要面临着土地经营规模普遍比较小、兼业农户所占比重相当大、农村劳动力的活力下降以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等问题。

日本有着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寒暖流在东北部沿海相汇,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年渔获量800~120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日本渔业产量锐减,2006年日本的渔业产量为5669万吨。捕捞区以太平洋为主,近年来已向大西洋地区作业。

六、交通运输

日本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了以海运为主的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拥有强大的船队,与世界各地有航线相通。横滨、神户、东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铁路全长为46000多公里,其中电气化高速铁路2000公里,主要铁路干线多分布在沿海一带。全国有公路为112多万公里。现代化高速公路6114公里。

日本国内航空连结各主要城市,日本铁道全长27000公里(本州与北海道、四国、九州之间由桥梁或海底隧道连结),是最方便、最有效而且安全的交通手段。日本铁路网络联结了几乎所有的城市。自1872年新桥-横滨之间日本第一条铁道通车以来,一百多年以来日本铁路运输业分为6家客运公司及货运铁道公司。

七、对外经济贸易

日本是个资源靠进口、产品靠外销的国家,对外依赖性很强。日本一直把“贸易立国”作为国策,把“出口第一”作为自己的经济纲领。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主要是顺差。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后连续出现过逆差,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又开始扭转,为世界上具有最大顺差的国家之一。2007年末,外汇储备达到97336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出口贸易额6471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进口额为5775亿美元,占世界第五位。

日本对外贸易的急剧发展,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关,但在出口战略安排上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对若干年后出口商品结构、市场布局、销售渠道等都有较长远的设想。重视出口商品结构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重视花色品种、包装装潢、支付条件、交货期及其售后服务等非价格因素考虑,重视向工业发展国家、外汇充裕的国家及进行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出口市场,在重视商业情报、加强市场调研方面可谓世界之最。

日本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出口纺织品为主,其次为生丝、手工艺品、水产品和机械等;进口以纺织原料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出口商品种类调整,日本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占65%左右,贱金属及制品、化工品占20%左右;日本进口商品中矿物燃料为最主要的进口商品,占总进口额的27%左右,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日本进口的另外两大类商品。

日本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中,中国居第一位,约占日本外贸总额的1/5,2007年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美国、中国、欧盟和韩国在2007年是日本出口的前四大目的地;而中国、美国、欧盟是日本的进口前三大来源地。

亚洲是日本最大的市场。一方面,亚洲是日本最主要原料供应地,日本进口商品的1/3到1/2来自亚洲国家。西亚是日本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东南亚地区是日本进口铜矿石、天然橡胶、铁矾土、猛、铬、铁矿石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亚洲又是日本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日本出口商品的1/2左右输向亚洲国家。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六成以上,其中纺织品及服装有80%左右是从中国进口。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东盟国家和地区(如泰国)以及中国台湾省等。机电产品一直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贱金属及制品为日本向我国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第三大类产品为化工产品,另外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玩具、运动用品、车辆及其零附件增幅较大。

八、主要港口

日本港口主要集中在“三湾一海”地区。其中约有100个对外贸易港,它们往往也是日本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日本的主要港口分关东(Kanto,日本东北地区)地区与关西(kansai,日本西南地区)地区,其中关东港口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等,关西港口包括神户、大阪、门司等。

东京(Tokyo)日本首都。位于日本本州东南部的东京,东部是沿海的荒川、江户川及多摩川的河口,它濒临东京湾的西北侧,是日本的五大港口之一,又是世界20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日本全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有汽车、钢铁、机械、化工、精密仪器、服装、印刷及电机制造等。东京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世界闻名的股票市场,在东京港的周围已形成高度密集的交通网。

神户(Kobe)位于日本南部,兵库县芦屋川河口西岸,濒临大阪湾西北侧,是日本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既是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又是日本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现为阪神工业区的核心之一。港口距国际机场约1小时的车程。神户的工业以食品、钢铁、机械和车船制造较为突出,也是阪神工业区的门户。进口货物以成衣、棉花、石油制品为主;出口货物以合成纤维制品、机械、钢铁、塑胶为主。港口年吞吐量为15亿吨左右。

门司(Moji)位于日本九州北部福冈县,东北沿海,濒临关门海峡东南侧。始建于1889年,是九州的最大港口。长期以来是西日本的外贸基地,其优良的港口设施是西日本最大的,并与下关之间有多条铁路遂道和跨海大桥相连。作为对世界主要国家输出入基地的大刀浦集装箱码头就在门司港。由于距亚洲各主要港口较近,每天又有许多航线约800多艘船舶通过,因而有国际航线的“中途港”之称。主要贸易对象为亚洲国家,约占70%,在15条航线中有11条为亚洲区域内航线。目前该港正向“亚洲门户港”发展。

横滨(Yokohama)位于日本本州东南部神奈川县,东部沿海,濒临东京湾的西侧,北与川崎港相邻,是日本第二大港口,也是世界亿吨大港之一,并且是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是日本第三大城市。该港是京滨工业区的核心之一,其工业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居日本第三位。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炼油、汽车、化工、电机电器和食品加工等。1992年10月该港建成了日本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大黑C3(DaikokupierC3),出口货物为钢铁、船舶、车辆、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罐头食品及纺织品等,进口货物主要有原油、煤、纤维制品、矿石、食品及机械等。

名古屋(Nagoya)位于日本中部,东南部爱知县,西部沿海伊势湾的西北侧,伊势湾北端。进口以木材、矿石、粮食、棉花为主;出口以汽车、瓷器、机械、钢铁为主。名古屋纺织和陶瓷等传统工业居全国首位,机械、车辆、钢铁等重工业也很发达,工业规模居全国第四。港口年吞吐量1亿吨以上,是连接日本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日本五大港口之一。自1907年为通商口岸后商业迅速发达,成为日本三大批发商业中心之一。现为综合性工业城市,东京工业区的核心。名古屋港与腹地的交通四通八达,是日本最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港口。其经济腹地拥有日本乃至世界著名的产业,其中腹地中心爱知县的工业产值已连续23年雄居日本之首。名古屋港的汽车进出口辆数居世界第一。

大阪(Osaka)位于日本本州西南沿海的中岛川与大和川河口之间,濒临大阪湾的东北侧,是日本五大集装箱港口之一。人口约300万,是日本第二大城市。轻重工业都很发达,以冶金、金属加工和化工为突出,也是日本现代化对外贸易大港之一。进口货物以煤、铁、铁矿石等为主,出口以钢铁、金属制品、家用电器、工艺品为主。该港自古以来就是京都的海上门户,市内河道纵横,有“水都”之称。现为阪神工业区之核心,轻重工业综合发展,其工业产值仅次于东京,居日本第二位。主要工业有石油化工、钢铁、金属加工、运输机械及电机等。

韩国

一、概述

全称为“大韩民国”(RepublicofKorea),人口5000万左右。韩国山地多,平原少,海岸线长达5259公里。韩国气候属东亚季风型,冬温夏热、湿润多雨,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海洋性明显,沿海终年不冻。民族是朝鲜族,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韩国语为国语,货币单位为韩元。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朝鲜海峡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海运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朝鲜半岛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天然良港有马山、丽水、仁川和群山等。

韩国面积约99万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的45%。山地和森林占总面积的672%,河川及其他占总面积的101%,耕地只占227%。

韩国境内自然资源贫乏,主要工业用原、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二、经济概况

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步,经过近50年的努力,韩国已经从一个极为贫穷的农业国一跃成为GDp居世界第11位,外贸总额居世界第12位,拥有发达的造船、汽车、化工、电子、通讯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名列世界前茅的新兴先进工业国。1996年韩国加入了OECD,成为OECD的第29个成员。2004年韩国又提出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2万美元的目标。据韩方统计,1962年韩国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仅为23亿美元和87美元,2004年已增至6801亿美元和14162美元;2006年GDp增长率为40%,人均国民收入达18372美元。外贸总额亦从1962年的096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6349亿美元。2007年韩国外汇储备2622亿美元。韩国经济之所以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韩国采取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此外,勤劳刻苦的国民性、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均对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韩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林渔业比重日益降低。重、化工在制造业中占较大比重,尤其是造船、石化、汽车、电子等行业发达并在世界范围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2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和资源依赖程度高,贸易依存度高达60%以上。随着多年发展国内市场接近饱和,国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向中国等国进行转移。

3大企业作用举足轻重,三星、现代、SK等大企业集团数量虽少,但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60%。

三、产业介绍

工业韩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以首尔和仁川为中心的京仁工业区,二是以釜山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工业区。首尔以纺织、服装、印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仁川则是重工业发达。而釜山是石油、化学、造船、纺织等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区。

汽车工业韩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1976年生产出首批外销小轿车,成为世界上第16个能够完全自产小轿车的国家。2007年,韩国全国汽车生产达到4086万辆,韩国现在向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汽车。

电子工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其多种主要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产品从彩电到录放像机、激光影碟机、数字唱盘、微波炉等,都有一定的竞争力。目前,韩国记忆芯片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使韩国的电子工业出口产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造船工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和海运业的恢复和发展,船舶需求和建造量迅速增加。韩国造船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特别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造船业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一。从2003年开始,韩国造船业在接受订单量、建造量、待处理订单量三大指标均列世界第一位。2004年韩国造船业国际贸易盈余158亿美元,占韩国制造业贸易盈余(232亿美元)的681%。自1990年起15年来,造船业一直是韩国五大出口产品之一。

钢铁工业目前,韩国生产的钢铁不仅畅销到东南亚地区,而且远销到北美洲等地。2007年浦项制铁株式会社产钢3270万吨,在世界大钢厂排行第四位。

农业韩国现有农业人口约占人口总数11%左右。耕地203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5%,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

韩国农业特征如下:

1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竞争力有限。

2农业科技水平领先,成功推进绿色革命。

3农业衰退,农产品自给率下降。

另外,养蚕业和渔业发达。水产品的1/3供出口,主要销往日本。

四、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韩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把出口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形成由政府机关指导管理,韩国贸易协会、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等民间组织负责协调管理,私人企业进行直接经营的贸易体制。据韩国海关统计,2007年韩国货物贸易进出口72778亿美元。

韩国根据各个时期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变其出口商品结构。20世纪70年代初,化纤工业品为出口的“拳头”产品。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重点发展重工业,1981年重、化工业品出口超过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初已占到904%。1991年,韩国电子产品出口突破2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电子产品出口国,1993年芯片的出口额为78亿美元。

韩国是世界主要的劳务输出国,其海外承包工程总额在世界劳务市场上仅次于美国。20多年来,无论在东南亚,还是在中东、非洲、南美,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土木建筑工程,还是技术密集型的大型现代化工程,哪里有招标,哪里就有韩国承包商出现。目前,在用工方面,已从用本国人为主转向用劳动力低廉的第三国人为主。

2007年韩国的主要出口目标国为中国、欧盟、美国和日本;主要进口来源国为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中国香港和美国。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韩国主要出口商品,比重达到60%以上。矿产品、机电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是韩国进口前三大类商品,比重达到进口商品的70%以上。

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4502亿美元,增长229%,高出韩国货物贸易平均增幅83个百分点。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8199亿美元,增长180%;自中国进口6303亿美元,增长298%;顺差1896亿美元,下降93%。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医疗设备是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占韩国对中国出口额的2/3以上;韩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分别占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78%、213%和85%。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保持优势,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轻工产品分别列韩国自中国进口大类商品(hS类)的第三位和第六位,占韩国进口市场的608%和581%,在这些产品上,中国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美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家。

五、主要港口

韩国的主要贸易港口有:釜山(pusan/Busan)、仁川(Inchon)、群山(Kunsan/Gunsan)、丽水(Yosu)、木浦(Mogpo)、和浦项(pohang)等。

釜山港位于韩国东南沿海,东南濒朝鲜海峡,是韩国最大港口。釜山和我国主要港口有定期班轮航线。

仁川港位于韩国西北沿海汉江出海口南岸,濒临江华湾的东侧,是韩国西海岸的最大港口,它是首尔的外港,相距约40公里,是韩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又是北部进、出口贸易中心。该港有广大的经济腹地。主要工业有炼钢、机械、汽车、造船、化工、电子、车辆制造、金属加工、石油及纺织等。交通发达,除京仁高速公路外,还有电气化铁路等多条线路。仁川港作为对华贸易基地将在中韩经济交流的活动中起到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