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迁入瑞云山脚下的广润寺

三迁入瑞云山脚下的广润寺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千多年的丰厚传承,广润寺给东海之滨的小城三门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流传至今的千佛楼、栩栩如生的檀香木雕佛像、意蕴深远的远寺晚钟,都是广润寺留给后世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当革命的热潮席卷中国,每个年轻人都为祖国的新生求知若渴的时候,广润寺的校园文化开始衍生,广润的首批学员留下的光荣传统成为校园文化的第一笔宝贵财富。沐浴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国之栋梁茁壮成长。
文化犹存_生态学校文化的构

三、古楼尚留 文化犹存

东海之滨瑞云山南麓的广润寺,最初叫普济院,是江南有名的古刹,比天台国清寺还要古老。相传为东晋著名僧人昙猷尊者所创。实值昙猷尊者游历东海,忽见东南一山,山上非烟非雾,五色氤氲。曰:此瑞云也。因此,在此建寺施法,普度众生。

最初的广润寺似乎与学堂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广润寺作为一个名僧辈出的古刹与知识和文化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民间广润寺象征着道义与智慧,影响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三门学子去三门中学读书,仍然说的是去广润求学,便可见一斑。

广润寺在民间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佛法大师积累起来的。自昙猷尊者创建之后,从东晋至明朝,像湛然法师、慈云法师、法真法师、德观法师、裘圣僧、初门法师、照明法师等都是有史记载的一代代大师。他们广施善举,普度众生,在百姓心中拥有着崇高的威望。

古时的僧人,称其为僧,实则为师,尤其是这些佛法大师都是道德高尚充满学识的大家。他们大多学识渊博,掌握着农业、医药、建筑、水利等技能,例如,广润寺创始人昙猷尊者就是一个不仅懂建筑,还懂水利和医学的佛法大师,他们为百姓诵经说法、医治疾病,解决百姓的困惑,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些佛法大师实为不折不扣的师者,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学识丰富、师德高尚的老师。民间尊称佛家人士为大师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承担着教化育人的神圣职责吧。

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与僧侣文化的广润文化,不仅包涵无形文化,比如,佛家智慧、自然法则、处事态度等,也包括了有形文化,例如雕刻、建筑、书法、绘画等。一千多年的丰厚传承,广润寺给东海之滨的小城三门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流传至今的千佛楼、栩栩如生的檀香木雕佛像、意蕴深远的远寺晚钟,都是广润寺留给后世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历代文人骚客游历东海之滨皆视不去广润为生平憾事。在这片灵秀之地对天下杰士的诱惑即使大宰相叶梦鼎也抵挡不住。相传南宋末年叶梦鼎曾择址风景秀丽的瑞云山广润寺,以“谋作佳城”,但终因寺僧据理力争不得不放弃已修好的陵寝,另寻佳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广润寺虽历经沉浮,却始终屹立于瑞云山的云岚叠翠之中。千年的风雨飘摇,并未让这座千年古刹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当传统的佛教文化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的时候,广润文化紧贴时代的脉搏,开始吸收更多的文化精髓,赋予自身新的内涵。

时值动乱的抗日年代,广润寺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这一次,历久弥新的广润寺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转变,由一个纯粹的寺庙转变为孕育革命的摇篮,广润文化第一次融入了变革社会的先进文化。

1938年,进步青年章良棣、俞圣祺等为培养更多的爱国进步人士,经四方奔走筹划,创办了海游第一所中等中学——上海侨光中学宁海分校,1939年9月,校址迁入瑞云山脚下的广润寺,这也是今天三门中学的前身。当时广润寺的僧侣还在,与南宋时对待宰相叶梦鼎的拒绝不同,他们与学校的这些进步青年和睦相处,直至最后这些僧侣云游他乡,广润寺完全成为一个传授革命思想、先进文化的进步学堂。

历史赋予广润寺全新的内涵,在转变为学校后,广润寺吸引了众多进步人士的纷至沓来,一度成为中共活动的重要基地。革命的文化在这里传播,革命的指令从这里发出,作为沿海革命的神经中枢,东海之滨的广润寺成为黑夜中国指引人民前进的一盏革命灯塔。

从广润寺里走出来的王家扬、杨湘君、章甦吾、肖木、章宏汝、叶超、谢田夫等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这里奉献青春,抛洒热血,从成立由王家扬任支部书记的“中共暑期支部”、组织“学生暑期服务团”到创办进步校刊《瑞云》;从开辟“三门—宁波—四明山”、“三门—上海—苏北”两条革命联络交通线到大批学生奔赴抗日前线,他们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广润寺更像一个强有力的爱国组织的据点,积蓄着改天换地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些先辈们的努力,三门成为了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城。

从佛教圣地转变为一个拥有浓厚革命色彩的教育基地,广润寺在这一次的角色转变中非但没有改变其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反而树立了更为崇高更为牢固的地位。这些进步青年身上的优秀品质无声无息地融入了广润文化之中,让古老的文化再一次得到了丰满,追求平等自由、追求科学真理、追求独立进步,这些全新的价值观世界观仿佛一股鲜活的血液注入其中,使其焕发出全新的风采。

20世纪40年代的广润寺已经逐渐褪去了佛教圣地的外衣,僧侣也渐渐不见了踪迹。到1949年三门县解放,人民政府决定将简师(即原来的侨光中学宁海分校)和1944年新成立的县立初级中学两校合并,择址广润寺。自此,广润寺在众人的心目中已经完全是一个学府之地的形象了,而民间也习惯以“广润”来代替学校的名称。

依旧还是那座古老的寺庙,只是曾经吟唱般的诵经声换成了如今的琅琅书声,在从寺庙向学校转变的过程中,原本佛家清净之地,人气开始兴盛起来。东海之滨的少年才俊,在这里齐聚一堂,他们谈时事,论抱负,学知识,践理想。当革命的热潮席卷中国,每个年轻人都为祖国的新生求知若渴的时候,广润寺的校园文化开始衍生,广润的首批学员留下的光荣传统成为校园文化的第一笔宝贵财富

广润学堂在办学之初,除了自然环境优美外,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舍。学校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寺庙里的原有建筑。天王殿内隔几个小间便是教师办公室,大雄宝殿成了学校大会堂。两边的厢房,楼下是初一初二的教室,楼上是学生宿舍,千佛香堂的楼下成了初三的教室,楼上又是学生宿舍。艰苦的办学条件,并没有挫伤学子的求学热情,反而磨练了学生的意志,造就了学生的坚强品格,培养了一种刻苦勤奋、不计物质享受、只求精神富足的优良传统。在这片深山古寺里,老师们辛勤耕耘、乐于奉献,学生们求知若渴、充满激情。沐浴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国之栋梁茁壮成长。

多少年后,每当三门中学学子回忆起那段非同寻常的求学岁月,那段艰苦而快乐的中学生涯,都会将其作为一生的财富,回味无穷。也许当初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多少年后他们的这种求学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三门中学的校园文化里,成为每一届三门中学学子身上共有的标签。

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因为办学的需要,广润寺的原有建筑,不断进行调整,广润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与校园文化加速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校园文化为主体的新的广润文化。1956年,三门县立初级中学正式更名为“浙江省三门中学”,文革后,三门中学的校园建设全面启动,原本古旧的广润寺,开始向现代化的校园迈进。到1997年,三门中学已经发展成为教学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的知名学府,被莘莘学子视为求学、修德、成才的福地。同年,这座承载着千年广润文化,拥有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三门中学被省政府正式确认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进入21世纪,面对传承1600余年的广润文化和积累近70年的校园文化,如何让两者更加和谐统一,如何赋予两者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三门中学面临的新考验。

2002年,新一届的学校领导班子,集全校教职工的智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三门中学历史沿革下来的文化积淀、建筑遗产、文化设施等资源进行细致思考分析,结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景观以及已经存在的校园文化进行系统地整合,最终确立了构建生态学校的崭新理念。由此,广润文化和传统的校园文化,融合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校园文化。

全新的生态校园文化确立了以瑞云山为主体的生命意识。把“佛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引入校园,在瑞云山脚开凿贯穿校园的人工湖,以恢复广润寺历史上描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著名景点“花溪春肥”。重设景点瑞云叠翠,倡导敬重自然生命,使人的精神追求、道德水平和个性潜能开发更接近人的本性生活。

在为师生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时,注重对古迹的保护和对传统文化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深入挖掘。2004年,学校斥资150万元重修千佛楼,增添了三门中学的历史古韵,更好地保护了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同年,成立“广润文化研究会”,并由此派生出“古诗词创作研究会”、“道家文化研究会”、“古建筑文化研究会”等,这些研究会探讨的命题,更好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广润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因此有了更加专业的载体

在三门中学全新的生态校园文化中,三门中学学子“求实、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是重要组成部分。三门中学近70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校园里的故事、业绩,渐渐积淀成一种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后学者不断进取的一种动力,而这正是生态校园弥足珍贵的财富。因此,在构建全新的生态校园文化时,这些优秀的人文经过提炼,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融入到校园自然环境中加以发扬。校内有一片绿意葱茏的“博士林”,这里的近百棵樟树象征自建校以来近百个获得博士学位校友的荣誉,并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瑞云山与花溪之间有一支倾泻而下的水流,为表达对三门中学校友多年来拳拳报校之心的感激,学校在此特设文化景点“源远流长”,象征“诚诚赤子心,殷殷反哺情”,也表达着三门中学师生情谊的源源不尽、生生不息。而历届校友留下来的数量丰富的雕塑、石刻、楹联,散落在校园的山水树木之中,也成为了生态校园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学校的中心广场,三株合抱古树下有一铜铸母子鹿,景点取名“舐犊情深”。母鹿俯身对着小鹿说着什么,小鹿昂起头依偎在母亲身边聆听,和谐景象震动人心,此情此景就像三门中学师生情谊的真实写照。

如今,修缮一新的千佛楼依然静静地守望着这方美丽的热土,传统的广润文化融入了生态校园文化的全新载体。三门中学在向生态学校大步迈进的过程中,正在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