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加工贸易历程和未来趋势

中国加工贸易历程和未来趋势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国务院35号文件为主要代表的加强加工贸易规范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出台,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单耗标准,形成商务部门﹑海关和多个国家行政部门共管机制的雏形。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始终较低,而由外商控制的产业链上游及下游,其增值收益往往是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十余倍。加工贸易方式吹胀出一个浮肿的中国外贸。
中国加工贸易历程和未来趋势_涉外型企业海关稽查风险管理与实操技巧——中国海关稽查风险管理报告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总体来说是随着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相对平静,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成功,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助推作用。如果说,加工贸易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它的成长土壤就是由世界地区的经济和资源差异造成的,这也遵循了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行资源和资本配置的内在规律。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经历了“探索与鼓励发展”﹑“快速发展与规范管理”﹑“加强管理与促进发展并重”和“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四个重要阶段。

第1阶段(1978年下半年到1988年) 探索与鼓励发展阶段

这10年为加工贸易的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中率先产生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的雏形。这一阶段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进料加工逐步兴起。当时,我国的加工贸易还是在一个非常低的档次水平,主要是在广东﹑福建一带开展“三来一补”业务,大部分都是简单加工和劳动力密集型加工。随着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内迁,香港与内地“前店后厂”的合作方式已显雏形。

这一阶段出台的主要加工贸易政策有:

1)1979年《关于发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对来料加工业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来料加工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2)1988年《以进养出试行办法》﹑《关于加强综合管理促进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发展的通知》等,明确了对进料加工的鼓励和扶持,放宽了对进料加工的限制。

随着鼓励性政策的出台和加工贸易生产﹑加工﹑装配能力的增强,进料加工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仅16.6亿美元,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比重有限,到1986年,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开始崭露头角,与“三来一补”一起作为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方式之一,二者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5%,已经占据一席之地。1988年迅速发展至287亿美元,是1981年的11.5倍(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3倍)。1988年,加工贸易出口14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29.5%;其中来料加工7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55%﹑全国出口总值的16.2%。

第2阶段(1989-1998)快速发展与规范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为我国加工贸易调整发展的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后,以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保税监管为政策核心,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取得了成功。于是,加工贸易作为一种概括性很强的贸易方式词汇,于20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

1988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改革和措施,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极大地促进了加工贸易迅猛发展,在这期间,加工贸易占全国进出口贸易的比例突飞到47%,加工贸易占了进出口贸易几近半壁江山。

这一阶段,加工贸易生产结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料加工继续发展,进料加工比重迅速上升。198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值287亿美元, 1998年快速增加到1731亿美元,是1988年的6倍(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2倍)。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达201.54亿美元,首次超过来料加工,占加工贸易的57%,1995年以后一直保持在75%左右。大量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甚至一些国营工贸企业也进入加工贸易行列。此时,部分欧美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我国,日本也直接向我国转移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开始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双高”方向拓展。

这一时期,随着国内经济体制转轨加快,市场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加工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加工贸易进行规范调整。1995年11月底国务院下发了109号文件,明确在保税政策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制度。

第3阶段(1999-2003)加强管理与促进发展并重阶段

这一阶段为我国加工贸易稳步健康发展阶段。自1995年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例达到47%以来,一直维持在这一比例上下。

199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35号)规定在维持保税政策和保证金台账制度不变的同时,按企业分类和商品分类实行台账的“空转”或“实转”,并进一步明确了外经贸(商务)﹑海关等部门的职责分工。根据35号文件精神,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加工贸易管理办法,加工贸易走上了一条规范管理﹑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以国务院35号文件为主要代表的加强加工贸易规范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出台,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单耗标准,形成商务部门﹑海关和多个国家行政部门共管机制的雏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应运而生,逐步变“放养”为“圈养”。

这一阶段,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提高,约占我国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0%,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55%左右,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70%和40%左右。

第4阶段(2004年至今后一段时期)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阶段

加工贸易价值链包括研发设计﹑加工生产﹑运输仓储﹑物流配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一个国家来说,加工贸易留在国内的加工环节越多,价值链越长,国内增值率就越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

从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看,我国经历了从“三来一补”到进料加工﹑从“两头在外”的作坊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不过,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环节分配中,我国仍主要固守在加工组装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始终较低,而由外商控制的产业链上游及下游,其增值收益往往是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十余倍。加工贸易方式吹胀出一个浮肿的中国外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0美元的材料,再出口120美元的成品,这一进一出,进出口额达到了220美元,但在中国的实际增值部分只有20美元。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制定了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针政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着力优化加工贸易商品结构和区域布局,要把国外的研发机构吸引到中国来,要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值。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优化型的转变,还有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国务院反复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大政策性命题。

面对我国加工贸易乃至整个对外贸易新的机遇和挑战,2004年初,为了支持加工贸易持续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海关总署制定了《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管理改革指导方案》。2007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深入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修订)》,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按照总署的统一部署,结合海关保税监管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原《指导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十二五”规划建议更加突出对于外贸的结构﹑质量和效益要求,强调了外贸增长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性增长。从中长期看,我国外贸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能不能增长,而是增长能不能持续﹑能不能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按“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力促加工贸易产业链持续提升,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从简单加工装配向精深加工和研发﹑设计﹑物流以及其他服务环节延伸。

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必须大力推进沿海加工贸易的升级和逐步向内地转移。提升我国加工出口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水平;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设备和加强自主研发,逐步从简单加工向精深加工,从低端制造环节向核心元器件制造﹑研发﹑设计和物流等环节,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提高加工贸易集约利用土地﹑节能降耗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要求,建立包括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环保标准等在内的加工贸易企业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这一阶段,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占比不断攀升,加工贸易总体规模呈现收缩趋势,已经退出半壁江山。

2011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增长29.2%,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所占比重较2010年提升2.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出现逆差903.5亿美元,扩大85.8%。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1亿美元,增长12.7%,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为3656.3亿美元,扩大13.4%。

从未来加工贸易政策趋势来看,国家仍将收紧加工贸易政策,通过扩大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增设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来“两高一资”等非鼓励产业从事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规模将持续收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