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途径与对策

途径与对策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努力方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
途径与对策_社会学概论

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要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社会体制、理顺社会关系,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各个层面的和谐。

第一,实现城乡、区域结构和城乡关系的和谐。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改革,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性障碍,在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领域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完善土地征用的补偿制度,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二,实现收入分配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和谐。坚持把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贯穿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通过规范收入和财富分配来调节利益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第三,实现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和社会各成员关系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发挥知识分子在知识创新和科教兴国中的特殊作用,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其他新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

第四,实现就业结构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坚持扩大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等工作。在劳动关系方面,把职工参与和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协调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建立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完善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法律法规和调解仲裁办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劳资两利、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第五,实现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发展的和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规模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2%,但其聚居自治的地区却占国土面积的64%,经济地理意义上的西部地区、全国陆路边疆地区基本上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民族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对各民族在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第六,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七,实现国际交往环境的和谐。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无差别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分阶段有步骤的,需要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努力方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动态历史过程。

【思考题】

1.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理解提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3.如何理解加强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应用与训练】

社会学中有一个“钱纳里规律”:发达国家在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时候,其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80%以上,城市化率60%以上,中产阶层40%以上。然而,2008年我国的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为60.4%,差了20个百分点;城市化只有45.7%,差了14.3个百分点;中产阶级只有23%。按照我国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上述各项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的水平,需要16年到20年的时间。这反映了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至少15年的时间。

联系实际,运用“钱纳里规律”,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重点有哪些?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373页。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