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在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中国航天日_现代节日解读

(4月24日)

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在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能看到太阳,夜晚能看到夜空中无数闪耀的星星。这些星星实际上都是银河系中的其他恒星。在银河系中大概有2 000亿颗~4 000亿颗这样的恒星。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白天看到的太阳是这些恒星中的一颗。它是一颗巨大而且燃烧的氢气球。它的直径有1 392 530千米。表面燃烧的温度高达5 500℃。在过去将近50亿年的时间里,太阳每时每刻都向外放射着巨大的能量。其内部的氢气储量足够它再燃烧50亿年。

除我们居住的地球外,另外还有8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组成太阳系。太阳系的直径至少有100亿英里(160亿千米)。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分别是:

①金星:金星距太阳1.08亿千米,直径12 104千米。它的体积比地球稍小一点。由于距太阳近,表面温度460℃。金星是天空中第三颗最亮的星球,光亮的程度仅次于太阳和月亮。

水星:距太阳5 800万千米,距太阳最近,是直径最小的行星,表面温度-180℃~430℃,自转、公转周期分别为58.6天和87.6天。

③火星:距太阳2.28亿千米,直径6 792千米,是距太阳第四远的星球,也是最像地球的行星。它也有岩石表面和铁质核心,有大气层、气候和四季变化,但地表温度在-125℃~24℃。距地球4亿公里。

天王星:距离太阳28.71亿千米,直径51 120千米。它是太阳系的第三大行星。它是距太阳较远的行星,表面温度仅为-215℃,自转/公转周期:17.2小时/84年。

海王星:距离太阳44.97亿千米,直径49 530千米,表面温度仅-195℃。

木星:距离太阳7.78亿千米,直径142 980千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气体行星,云层顶部温度-110℃。目前已知,木星表面尚没有固体表面可登陆。自转/公转周期:9.9小时/11.86年。

土星:土星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星球,距太阳14.27亿千米,直径120 540千米,云层顶部温度-140℃,自转/公转周期:10.6小时/29.5年。

冥王星:距太阳59亿千米,直径2 390千米,表面温度-230℃,自转/公转周期:6.39天/248年。近年来,发现类冥王星天体不断增多,有的还比它更大更重。2006年第二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因它不符合新通过的行星定义,被正名为矮行星成员。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4颗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中体积最大的,直径为12 756千米。距太阳1.496亿千米。太阳光直射到地球需要8分钟,直射到地表面的温度平均在15℃左右,使地球有了孕育生命的机会。200多万年前,地球上有了我们人类。

世界航天航空发展简史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观测星空。古时人们最早用天空中的太阳、月亮来推算确定年月日,借助星星来辨别方向。人类智慧逐渐增长,逐渐进步,种种疑问也随之产生,少数好奇的心灵便开始对天空动态加以思索。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近邻就要数太阳系中的星体了,因为相隔较近,所以人类可以利用仪器,或者发射探测器或亲自造访这些星体来进行探测。早在400年前的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应用于天文学,并发现了月亮表面的陨石坑和木星的卫星。仪器和太空探险家们一定会发现许多奇境异象,但他们最想找到的还是地球以外的生命。如果一颗行星上要是发现了任何生命痕迹,或是已经消灭了的生命痕迹,必然会在科学界造成极大震撼,再度改变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火箭时代的来临给天文科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纪元。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从最初的人造地球卫星到今天飞越太阳系的智能机器人,空间探索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

1957年,苏联利用火箭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2号”是最早的人造地球卫星。

1966年“月球9号”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并传回照片。

1970年,苏联的“金星7号”是第一个在其他行星(金星)表面着陆的宇宙飞船

19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第一个成功到达木星。

人类也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进入太空。

1961年,苏联人尤里·加加林是第一个乘坐卫星进入太空的人,并安全返回。

1962年,约翰·格林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三圈的美国人。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太空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布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第一次登陆月球,并停留两个半小时。

1972年“阿波罗17号”再次载人登月,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了22个小时。

在那之后,宇航员一直都在地球附近活动。

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登陆火星。它用了7个月时间完成4.96亿千米的路程到达。一个小型月球车“旅居者”进行了火星表面的采样和测试。

在距离地面390千米的太空中,有一个巨大的太空实验室在围绕地球运行,它就是国际空间站(ISS)。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5所航天局于1998年开始兴建,2011年基本完工。空间站是宇航员在近地轨道上生活和工作的基地,由实验舱、生活舱和仪器舱组成。空间站可供宇航员在内部无重力的条件下连续工作和生活几个月。供给舱能够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可以将生活必需品从地球运到空间站。空间站在绕地球运行的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如何在太空中协作建设大型设施,以及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状况,为宇航员将来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作准备。

中国的航空航天梦

面对世界航空航天的发展,1956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进行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定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8年2月2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3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位于东经125°赤道上空。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位等技术。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试验发射。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航天英雄杨利伟送入浩瀚太空并安全返回。

2003年12月14日,中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创造了全球在月工作时间最长纪录。“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最清晰的月面照片,让全世界看到了更加真实的月球。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宇航员首次出舱活动。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首位女航天员)安全返航。

2013年6月16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出舱,圆满完成此次的太空飞行。

2014年,中国航天安全实施15次宇航发射任务,以全胜告捷,发射次数继俄、美之后排名世界第三。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已逐渐发展成为继俄罗斯加加林中心、美国约翰逊中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员中心,研制了以“舱外服装”为代表的高质量飞行产品,圆满完成了包括5次载人飞行任务在内的10次神舟任务,建立了4个国家级、总部级重点实验室。

此外,我国计划于2016年陆续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8年前后将发射试验核心舱,2022年前后将建造空间站。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后,为登陆月球和探测火星作准备,也可以接纳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开展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