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在于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_现代社会学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在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列宁认为它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方法”,[9]即“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10]。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在于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干革命、搞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研究社会同样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中,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外国的社会学的现成理论。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具体的社会学研究中就是要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

2.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研究社会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化程度低,社会联系的各种环节相对薄弱,但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仍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社会更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各种社会联系更加密切。因此,研究任何社会现象,都要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进行分析,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把研究对象和影响这一事物的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割裂开来。例如研究人口问题,不能单纯研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等人口现象,更要注意研究人口现象与社会的其他现象的复杂关系,如人口与经济、人口与政治、人口与文化等等。

3.要用矛盾的观点研究社会

矛盾是事物基本的和普遍的状态,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充满着矛盾。因此,研究社会要用矛盾的观点。矛盾反映了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和统一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人类社会到处充满着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向前运动和发展。社会的各阶级之间、各阶层之间、各利益集团之间更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社会学研究中学会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社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社会。

4.要用发展的观点研究社会

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11]因此,它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而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社会。所谓发展的观点也就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就是动态的观点,就是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观点,就是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观点。只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才能使我们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如果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社会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它包括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一系列的规律和范畴。这些规律和范畴都是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要加以科学运用的科学方法论原理。而其中最基本的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观点。

思考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看待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分歧?

2.怎样看待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

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它?

4.社会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论?

【注释】

[1](日)横山宁夫:《社会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

[2](美)英格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3]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31—32页。

[4](苏联)N.C.科恩主编:《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

[6]《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32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60页。

[8]《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88、382页。

[9]《列宁全集》第1卷,第388、382页。

[10]《列宁选集》第一卷,第32页。

[11]《列宁选集》第二卷,第44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