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人口的变迁

中国人口的变迁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不但如此,据推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数量的23.5%。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均寿命延长。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量达316万,每月增长26万。根据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的快慢,可以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划分为四个阶段。
中国人口的变迁_社会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变迁

一、人口老龄化的测量

人口老龄化通常是指按某一起始年龄定义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过程,所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特征。老年人的起始年龄,我国通行的两个标准是60周岁和65周岁,通常衡量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指标共有以下五个:老年人口系数、年龄中位数、老龄化速度指数、少儿人口系数、老年抚养比。

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比例的变动通常被用做衡量人口老龄化或者人口年轻化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老年人口系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是将总人口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的年龄。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其上升或下降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总人口中年龄较长的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年龄中位数=总人口数/2-中位数所在组之前的各组人口累计数×组距/

中位数所在组人口数

在分析人口是老龄化还是年轻化时,中位数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如果人口年龄中位数提高了,则人口一般出现老龄化,如果降低了,则一般为人口年轻化。按照《人口学方法与资料》的划分方法,年龄中位数低于20岁为年轻型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0岁以上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二者之间为成年型人口。

老龄化速度是指某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从某一个程度提高到另一个程度所需要的时间。常用的测量指数有:一定时期如5年、10年老年人口比例每年平均增加的百分点或者增长速度;一定时期如5年、10年每年平均增加的中位年龄;老年人口比例由某一程度增加到另一程度所需要的年数;年龄中位数由某一年龄增加到另一中位数年龄所需要的时间。

少儿人口系数是指14岁以下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少儿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这一指标增大表明人口年轻化,缩小表明人口老龄化。一般40%以上为年轻型人口,30%以下为老年型人口,介于二者之间为成年型人口。

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老年人口,其计算公式为:

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数/劳动人口数×100

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反映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抚养负担的变化,也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如果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7%或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数量的10%,这个国家就属于老龄化国家了。20世纪末,中国65岁以上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已分别达到总人口数量的6.96%和10.3%。不但如此,据推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数量的23.5%。2005年底,中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055万,首次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7.7%。据预测,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9.6%;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7亿,占总人口的11.92%。[1]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老龄化国家。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均寿命延长。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如下状况:

①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目前已经持续了30多年。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上处于年轻化过程中。从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195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1964年下降到6.1%。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达到7.6%,199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结果是8.6%,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9.4%。由于从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出现持续的上升,所以可以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始于60年代的中期,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35年。

②老年人口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195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154万,1964年稍有增加,达到4225万,1982年人口普查时达到7664万,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9697万,并于1991年年中超过1亿。到199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2446万,几乎相当于目前一个俄罗斯的全国人口,相当于两个英国的人口,三个西班牙的人口,或四个加拿大的人口。

③在各年龄段的人口增长中,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量达316万,每月增长26万。与少年儿童和成年人比较,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其他年龄人口,从而在年龄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顶部老龄化。

④尽管总扶养比从60年代中期以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老年抚养比却在迅速上升。依据三段式年龄结构的划分,从1964年到1998年,中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下降的,而成年人和老年人比重都在上升,只是老年人相对成年人上升的幅度更大一些。由此所决定,少年儿童抚养比大幅度下降,成年人口抚养比明显下降,而老年人口抚养比则明显上升。这说明从三部分人口整体的数量上看,成年人抚养子女的负担在减轻,与此同时,成年人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在加重。

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1%;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8%。

2010—204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之快是以往经历过老龄化过程的世界各国所罕见的,其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也将是空前的。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老龄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根据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的快慢,可以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4年到1980年,为初始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增长0.65个百分点;第二个阶段从1980年到2010年,为低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每十年平均增长1.12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从2010年至2040年,为高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这样高的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第四个阶段从2040年到2060年,为减缓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不到0.5个百分点;2060年以后为最后一个阶段,可称为老龄化的静止阶段。这期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不再进一步提高。[2]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还要继续坚持,导致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显著。我国人口结构从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1981—1999年)时间,而发达国家经历同样的过程却用了100多年时间。据人口学家预测,未来的50年间,我国的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7%,而65岁以上老人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却达到了2.9%,这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我国80岁以上老人以每年5.4%的速度在增长,从1990年的0.08亿已经增加到2000年的0.278亿,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年龄组。

③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老年人数占世界老年总人数的1/5,截至1999年10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人口是20多岁人口的2~3倍。预计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将增加225%,达到19.8亿,而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240%,达到4.4亿。

④人口老龄化过程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逐渐成熟的标志。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而我国的老龄化过程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已达1万~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1万美元的占36%,3000至1万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悄然而至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⑤城乡发展较复杂,地区发展不均衡。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不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农村要高,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使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一些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从地域上看,人口老龄化在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部省、自治区预计要到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

因此,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自养能力,使之在经济上不依赖子女,并保障他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创建敬老爱老的社区风气,发扬传统孝道,惩罚不孝行为,从而为村民养老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

在农村老年人中,老年妇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她们一生从事农业和家务劳动,没有养老金或养老保险等经济收入。由于农村的老年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和长期局限于较小的生活圈子里,很少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妇女是付出最多而获取最少的群体。她们把一生都贡献给了家庭,到老年却很少有条件享受真正自己满意的晚年生活。她们受赡养的权利和居住的权利常被不孝子女随意剥夺,当因为年老和疾病而行动不便时,她们无钱看病不说,身边经常没有可靠的人照顾。丧偶的老年妇女如果想要再婚,一般会受到人们的非议和子女的阻拦。

除了农村的老年妇女外,城镇没有退休金的老年妇女的生活同样面临上述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