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是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_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导论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一普遍认可的概念说明,知识经济的实质在于: 以知识创造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知识创造,主要是科学技术研究实现的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则是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同时,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是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的。

(一) 以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概念,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直至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取得的成果都统称为科技成果。从科技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生产企业转化的过程;从企业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的应用过程;从社会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因此,现实中,人们常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看成是同一个概念;转化较侧重于成果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应用推广侧重于科技成果由成熟向生产的转变。

科技成果转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果转化包括:①科学研究成果向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②技术成果通过开发向生产领域的转化,即设计→试制→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等;③新技术在小范围应用成熟后向更大范围的推广扩散。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后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语,不少人曾经提出异议,认为其有着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是在我国高度集中的、相对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无论是科学转化为技术,还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都是单向度的线性作用过程:科研机构的任务就是“出成果”,科研的运行机制则为单向度的“供应型”;生产单位的任务就是完成政府下达的指标,被动地接受科技成果——正因为如此,才出现“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一些学者指出:工业发达国家不存在没有商业化目的的研究工作,也就没有“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法;科研活动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正是我国的无效科技成果多的根本原因;尽管我国曾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但今后,这些法规很可能被促进技术创新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所涵盖。

然而,问题并不在于该不该使用“科技成果转化”一语,而在于以什么样的手段、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本身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重要的;对发达国家而言,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样也是重要的。科学技术走在了生产的前面,并且引导着生产的发展——这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在现代社会中,生产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者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实际操作者,生产过程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运行过程;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占有了第一重要的地位。推动科学知识通过技术科学和工程手段转移或渗透于生产领域,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14]

以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意义是重大的。

第一,技术创新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综合效益为中心,把能否赢得商业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其成败的唯一标准,而不像传统科技成果转化以成果为导向、以水平为中心。在现实中,有些高技术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但在经济上却是失败的,有些小的技术革新却能收到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式超音速大型客机,3小时即可飞越大西洋,技术上可以说是“高”和“新”的,但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总共只生产了十几架;2003年10月全部退役。相反,而1955年开始的、源于一名美国货车司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1915年—2001年)的集装箱运输,称不上什么高技术,却引起了运输方式的重大变革,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综合集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单项科技成果的应用。

第二,技术创新把技术、生产和经营作为技术和经济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来抓,而不是就技术论技术,也不只是追求单项成果的应用;这就和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下达科研项目,科研单位只管“出成果”,然后再找“婆家”,由企业被动使用——单向度的“供应型”科技运行机制大不相同。从体制上消除了科技成果多而企业采用少、科技成果与企业脱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

第三,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双主体的——成果源和吸收体分别由政府所属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承担,而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虽然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只有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为技术创新作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商业性应用,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超常的经济效益。只有企业才能从市场与技术的调研预测入手,提出创新构想并作出决策,具有把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销售服务高效有机结合起来,来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功能性优势;而技术发明家和企业以外的科研机构不完全具备这种内在动力、综合能力和条件,尤其缺乏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往往使技术与市场脱节。

(二)技术创新的特点与分类

技术创新的特点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创新性。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通过对原有技术系统中要素的调整,或要素间的作用方式以及技术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方式等的重新组合与调整,从而使原有技术系统发生改变,并产生出新的技术功能。依靠新的技术功能,创新后的技术系统就能够生产出具有全新功能的产品,或是能够提供全新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质量等,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使创新技术得到人们的采纳和推广。因此,创新性是技术创新具有的显著特征。

第二,需求性。

人类需求是人类生产的目的,也是人类各种技术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人类的需求构成了对技术创新价值的评价;只有适应人类需求的技术创新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其技术创新才能获得成功。技术创新必须满足人类需求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因是源于人类需求的发展与原有技术的矛盾。当原有技术不能满足人类新出现的需求时,人们必须寻找新的技术系统,从而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其次,要确保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时时考虑到新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换句话说,无论技术先进程度如何,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否则再先进的技术也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再次,技术创新完成后,其成功与否也只能通过市场需求来检验。需要注意的是,人类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物质需求、经济需求、文化需求和政治需求等,有些需求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而有些需求却是以潜在形式存在。如果人们在技术创新中不能全面地考虑到这些需求,它们就会转化成技术创新风险,最终在市场上综合地表现出来,使技术创新遭受挫折。

第三,科学性

技术创新活动只有建立在遵循和利用客观物质属性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技术创新科学性的体现。

任何技术系统都是人工自然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求,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客观物质属性、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经过组合后所形成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系统。然而,技术系统的组合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相反,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结果。如果人们在技术创新中未能遵循客观规律,结果通常表现为新技术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功能,从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使技术创新主体遭受损害。

第四,经济效益性。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的活动,其经济效益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人们现有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会滋生出新的需求。当新需求不断增大时,与原有技术的矛盾和冲突将日益明显,从而逐步向人们展示潜在经济效益的存在。另一方面,当企业家凭借自己敏锐的经营洞察力,认识到市场上存在的潜在需求和商机后,为了把握新出现的商机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可能获取经济效益。

第五,风险性。

由于技术系统的构成要素、作用方式通常是稳定的,当既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需要加以创新时,本质上需要通过新要素的引入,或在要素间寻求新的作用方式,以得到新的技术功能。然而,人们掌握的物质属性、客观规律的多元化,以及技术系统要素、作用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在技术创新中可引入要素的多样性,要素间作用方式的多重性。究竟哪些要素的引入,哪些作用方式的调整,能够使新技术形成人们所需要的技术功能,就成为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探索内容。这一探索过程,有时是极为复杂的科学研究活动。然而,技术创新涉及的研究开发活动,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高素质人才、研究经费等投资。技术创新一旦失败,企业就将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经济活动。

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或称改进型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根本性创新或称重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2)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为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新产品用途及其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的可称为重大产品创新。如贝尔公司发明的电话和半导体晶体管、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推出的集成电路等。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上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做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

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密切的联系。同样,过程创新也有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之分。如炼钢的顶吹转炉、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现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这些过程创新都伴随着重大技术变化;而对工艺流程进行某些改造,采取一些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等,都属于渐进性过程创新。

(3) 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例如,英特尔公司在计算机CPU的开发方面就是自主创新的典范。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其他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和开发。 日本的企业就具有很强的模仿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