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跨越发展抒写华章

跨越发展抒写华章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目标,石家庄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场新的“赶考”和一道新的“考题”。同时,多次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使中央八项规定真正成了党员干部不能逾越的红线。
跨越发展抒写华章_跨越:幸福石家庄逐梦之路

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目标,石家庄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辉煌的岁月,这是奋进的年代。

自2010年以来,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石家庄全力“赶考”,交出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答卷”。

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目标,石家庄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石家庄实际,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

西柏坡是革命圣地,也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和“进京赶考”的出发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用实际行动践行出的“赶考精神”,是我市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时刻警示我们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

3月23日,是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纪念日。每一年的这一天,市四大班子领导都会到西柏坡进行赶考日专题教育活动。这不仅是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党性的锤炼,更是传承“赶考精神”的生动实践。

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贡献被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为中国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在新时期命题不断变化的“大考”下,当代石家庄人始终保持“赶考”精神状态,牢记“赶考”使命担当,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谋求新发展,奏响奋发进取、高歌猛进的新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场新的“赶考”和一道新的“考题”。这场考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关键取决于怎么干,关键取决于以什么样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去干。

从此,转作风成了全市建设发展的主旋律:

从2011年开始,市委每年都在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召开改善“两个环境”建设大会,提振精神状态,调动积极向上工作激情,向作风要环境。全市大力开展市县乡三级机关作风整顿,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干部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发展环境的大改善。

我市出台十八项制度措施,项项聚焦“四风”问题,对症下药。在纪律方面着力“治散、治乱、治贪”,在作风方面着力“治软、治懒”,在能力方面着力“治庸”,通过集中开展“六治”专项行动,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同时,多次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使中央八项规定真正成了党员干部不能逾越的红线。

全市党员干部自觉传承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党的优良传统,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下基层蹲点等多种途径,以真诚态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批批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接地气,一件件民生项目先后落地,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真抓实干的精神转化为推进我市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学促知,以知促行。

自2014年起,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先后集中开展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灵魂深处受教育、结合实际搞活动、扎扎实实见成效”的要求,始终坚持突出主题、问题导向、从严要求、讲求实效,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作风有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使两项活动成为了一次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自我革新。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坚持思想整改和作风整改同步推进,大力破除官场陋习,强力攻坚顽症痼疾,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市委常委会率先垂范,确定29项整改内容,市委书记负总责,市委常委牵头负责,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做到一项任务、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本台账、一抓到底。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分别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清单,对整改任务细化量化,建立问题销号台账,实行“挂号”整改、“销号”解决,抓一件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

“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用机制制约权力运行。”在活动中,我市始终坚持及时总结提炼,注重把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抓好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制定了直接联系群众若干规定,包括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县、一个村、一个企业、一户群众、一个项目,部门领导干部对口联系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市委活动办制发了《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工作指南》,组织各级各部门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对于制度缺位的,抓紧研究建立新制度。实践证明,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才能把不良作风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好的作风长久地坚持下去,为作风建设提供持久的推动力。

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一批批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接地气,一件件民生项目先后落地,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全市上下激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奏响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最强音。

古人曰:“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意之决,意之决,则行之坚。”2015年底,《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共37篇,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翻阅这本书也是一次激荡心灵的思想洗礼。全市党员干部学习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时的优良作风,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激发了久久为功办大事、胸怀群众接地气、脚踏实地促发展的精神风貌,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显著增强,宗旨意识更加牢靠,为民务实清廉理念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灵魂深处。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在省会各大图书市场上架,深得读者喜爱。

石家庄幼师驻平山县曹土沟村工作组以“丝带绣”制作销售为突破点,为村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像这句著名的诗句,崭新的精神状态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不竭动力。石家庄用激情四射的活力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书写出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辉煌一页。

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带领全市1000万人民,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进征程中收获的丰硕果实。

数字的背后,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顺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儿上。

数字的背后,是这座城市走过的极不平凡的足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扣准发展环境这个“命门之穴”,让石家庄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增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有中生新,无中生有,转型升级迈上新路径;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全城涌动创业热情,创业之花竞相绽放,为全市经济不断增添新生力量……

也正是这组闪光数字,回应了全市1000万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实现建设幸福石家庄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民生支出有足够的财富保障。全市人民得到更多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石家庄连续七次入列全国“幸福城市”之列。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高我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把“蛋糕”做大,为建设幸福石家庄铸就坚实的物质基础。

言之必行,行之必果。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精神状态,引领这座城市一路走来,步伐铿锵。

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清晰的发展方向,准确的产业定位,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快了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步伐。如今,中东西三大区域互为腹地、互为市场、相互带动,协调发展效应已明显显现,进一步增强了省会经济发展新优势。

“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和拼搏期。作为省会,必须举全市之力强力攻坚,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关键如何落“子”,落在何处?

审时度势,2010年底,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

按照这一部署,中东西三大区域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事争一流的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狠抓项目建设,深化对标行动,打响了一场区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攻坚战,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君乐宝世界级奶粉工厂,整合了10余个国家20多项专利,实现了“更安全、更营养、更洁净”。

优化环境大会现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十二五”期间,面对这一系列重大利好,中部,这一集中了全市绝大部分高端产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六大产业基地的区域,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雄心勃勃迎接着快速隆起。

东部工业突破,重要的是打造“东部平原特色工业产业带”。放眼东部县(市),行唐经济开发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绿色健康食品基地;晋州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轻工纺织新产业基地……一个个新项目,一个个工业聚集区、园区已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在这片热土散发出澎湃动力。

西部处于石家庄中心城区的上风口,肩负着保护这座城市生态环境的重任。在突出生态屏障建设的同时,以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发展重点,加快了富民强县步伐。随着西部绿色转型的步伐,往日沉寂的大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希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历经几十年的积累,我市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产业发展相对均衡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也涌现了一大批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支撑产业不突出,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综合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优”和“强”要效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出“药方”。2010年底,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市委明确提出:石家庄要实现十二五“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目标,就必须全力加快推进“工业强市”。

2011年,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培育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存量做优、增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锻造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

河北欣意电缆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带动企业发展。

随后,我市出台《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石家庄市鼓励工业企业加速发展的意见》《支持东部平原县(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工业强市”政策措施,引导全市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同时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企业向产业高端迈进。面对重重困境,石家庄工业70%以上的传统产业坚定地走上涅槃重生之路。

以能快则快尽量快的意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增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以项目促转型,以项目稳增长,在抓项目上比本事,在项目建设上看贡献、论英雄,抢抓发展机遇,增投入、强后劲、合力攻坚,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集聚成长,争做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打造省会率先发展增长极。

实现跨越赶超,靠的就是优质大项目。它的抓手又在哪里?我市紧紧抓住行政区划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开展小团体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争取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产业对接,借助石洽会、正博会、石家庄产学研联盟等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个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

三元河北产业园、汉唐国际皮革城等一批立县(市)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河北光纤产业园、大唐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项目集群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城、清华诚志科技园等京津产业承接平台鏖战正酣。

一批批大项目投产达效,描绘美好蓝图——

格力电器、石家庄集成电路封测基地、欣意电缆、中博新能源汽车、可口可乐等新招引项目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君乐宝乳业、中车石家庄产业园、中航通飞等“老牌”本土企业,借力新项目,再写新篇章。

眺望省会石家庄

伴随着这些行业“大鳄”、名企的落地生根,与之而来的巨额资金、先进装备、创新科技也在悄然间培育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的顺利推进,不仅为我市经济带来了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

以重点突破带动满盘皆活。今年,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市的经济“蛋糕”以前所未有的质量和速度不断放大。这五年,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我市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营造跨越发展的强磁场。数据显示,我市已经拥有众创空间20余家,场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汇聚各类创业创新团队或企业已有500多个、创业导师200余名。其中,经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9家。

为扫除意识障碍,我市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提出“激活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目标。并且将“全民创业”细致地分为初次创业、二次创业、高端创业和外来创业,其中初次创业的服务目标群体再细分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即将复员转业的军人、农民及返乡农民工等,有针对性地将创业服务惠及每一位有创业愿望的人员。二次创业、高端创业和外来创业主要针对企业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外来人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开展起效能革命,开通了一条条“绿色通道”,无缝对接城区居民创业。上万名干部被派遣到农村,帮扶农民创业致富。

尤其是2015年年底,我市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也成为2016年第一季度市场主体保持高位增长的催化剂。2015年以来,我市密集出台系列财政、税收、贷款等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放宽企业名称限制,允许“一址多照”,鼓励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发展。这些政策以“草创”“初创”群体为重点,推动形成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这些政策利好也刺激了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加。

为减轻创业者压力,我市各级财政每年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1.2亿元,累计贴息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9.6亿元。同时,还设立2亿元市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金池——1亿元用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引导基金,1亿元用于贷款风险补偿,支持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共增加25万户,达到了56万户,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占全省的近1/4。

一个个不断攀升的财政数字,成为百姓在“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更多受益的有力保障,为实现幸福石家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5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6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2.1%。在城镇,“十二五”前四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2014年达到25996元,到2015年这一数据又跃升至28097元,同比增长8.1%。在农村,兑现各类惠农支农补贴资金16.2亿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每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分别实现7822元、8993元、9546元、10691元和11600元,年均增长13%。

2011年,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担当起这一政治责任和庄严使命,与全市人民一道,用全部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努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就业充分,收入增加,保障健全,环境友好,生态改善,文化繁荣,城乡文明,诉求畅通,公平正义,平安和谐,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我市首次提出实施就业富民、教育提升、医疗健康、社保扩面提标、安居保障、食品药品放心、平安省会、社会管理创新等“八大民生工程”。这“八大民生工程”,件件连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

“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共产党人的本分。我们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便宜敞亮的住房、优质的教育、充分的就业和全面的社会保障,就是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谈及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时话语掷地有声,感人肺腑。

这是庄重的誓言和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让全市人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以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在推进民生工程中,市委提出了“快”“好”“严”的高标准,对民生项目,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量快,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要严格组织、严格考核、严格管理,确保健康推进,如期兑现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体现在规划上,落实到行动上,更在机制上予以保障。我市在政策导向上凸显民生之重——

不断增加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将更多的财政资金保障民生支出;将更多的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投向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2015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6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2.1%,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五年累计解决28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22.7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

蓝天白云下的石家庄

连续七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广播电视大会,以钢铁般的意志把“效能革命”持续推向深入,让企业家高兴,让老百姓满意。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类别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五年减少79%。

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下大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水环境治理攻坚战,重拳实施生态修复。大气质量实现明显好转,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

大力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切实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保机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使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32张。五年开工安居工程16.7万套,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正是因为市委、市政府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诉求当作第一信号,切实把老百姓最期盼、最关注、最需要、最紧迫的问题找出来了,解决好了,让全市人民更多地分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才激发了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这就是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出台系列保障举措的导向和源头。一系列保障举措汇聚起来,落在政府的工作报告里叫作“民生保障体系”,而落在百姓的心里就是稳稳的幸福感。

到“十三五”末,“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确保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30.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衔接配合,努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翻开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眼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如何才能给民众更多的获得感、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的石家庄,已经再出发,期待“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建设惠及全民的幸福省会上实现新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