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

农业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成全市统一的涉农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发布窗口,为广大农村从业者、农村管理者、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区县两级联动的1231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逐步实现信息服务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按照“扁平化”的方式实现信息服务的有效直达和精准投放。
对策与建议_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研究

为了继续保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着眼于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形势,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五个方面提出推进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信息化良好发展环境

1.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保障信息化投入。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保障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2.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信息化政策规划。一方面,制定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实施面向农民、合作社和信息服务站的信息补贴政策。

3.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全市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形成本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

(二)全面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

1.提高农户宽带普及率和接入速率。实现全市政务光纤网络“村村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使农户宽带接入速率平均不低于10Mb/s。

2.扩大4G网络覆盖范围。鼓励运营商采用无线进村入户模式,扩大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范围,利用多种技术方式实现“一点连接、全村上网”,优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宽带使用需求。

3.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三网融合。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型业务研发和应用推广,在机制和政策上引导业务接入的“一线三通(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终端的“三屏(手机、电视机、计算机)合一”。

(三)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

1.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全市涉农数据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涉农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发布窗口,为广大农村从业者、农村管理者、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提供信息服务。

2.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建立起市、区、乡镇和村四级农业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农业信息资源平台门户,通过对接呼叫中心、信息服务系统、数据资源库以及基层信息服务站点,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

(四)探索建立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1.拓展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在大兴、密云两个区县[1]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进村入户试点经验。统筹公益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两类资源,以“标准型”益农社建设为主导,以“专业型”益农社为补充,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

2.建立农业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公益性信息服务投入效益,确保农民免费享受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

3.整合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手段。进一步完善市、区县两级联动的1231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逐步实现信息服务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按照“扁平化”的方式实现信息服务的有效直达和精准投放。

(五)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1.加速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应用步伐。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深化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全面、综合进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北斗卫星导航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

2.加大智慧乡村建设和普及力度。大范围推广智慧乡村建设经验和优秀模式,优先推进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信息化示范应用项目,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应用。

3.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实践,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移动终端多渠道开展农产品销售

本章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刘军萍

组 长:白 晨 张春林

成 员:刘利永 张彦军 卢月静 丛 蕾 李 琳

    曾馨瑶 党 纯 李 萌

执笔人:刘利永 张彦军

2014年11月

【注释】

[1]书中提及的部分县现多已改区,但课题研究时尚未改,故保留“县”的名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