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爱心书写多彩的青春

用爱心书写多彩的青春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西诺在进村入户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村民们的各种困难和需求,心想,当务之急是尽快想办法帮他们修建一座桥,最好是坚固耐用的钢桥,一劳永逸地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题。同时,他和其他工作队员积极响应六德乡总工会、团委、妇联的倡议,主
用爱心书写多彩的青春_谁的青春不奋斗: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访谈录

张 虎

“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是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色彩斑斓、无比难忘的!但她又是短暂易逝的。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书写?做一个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的“四有”新人,让青春的色彩更加绚丽,我们都在苦苦追寻着、实践着……也许,我们身边的一位帅气大男孩刘西诺的人生选择和成长经历会给你一点启示。

做工作队,为山区群众建“连心桥”

未曾谋面就已从县里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那里多次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及他的点滴事迹:刘西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省文化厅下派到永胜县六德乡双河村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2015年3月入驻该村后,立即扎下根,安下心,踏踏实实帮助高寒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做公益,做慈善,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多方努力协调建成了一座跨越在高山深涧之上的钢桥,连接了河两岸的交通,便捷了村民的出行,尤其是方便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学,被当地少数民族他留群众深情地称为“连心桥”。带着好奇,我走近了这位叫刘西诺的上海户籍小伙子的工作和生活里……

金秋时节的他留山云遮雾绕,群山苍翠,树木葳蕤,他留梨挂满枝头,沿着被金黄的稻谷铺满山坡的他留梯田直剌剌地从山头步行到谷底,一座钢架结构的现代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河面上,显得雄伟壮观,格外引人注目,与下游不远处的“老桥”(其实根本算不上桥,只是把三四根木头捆扎在一起,搭在河面上供人行走,其危险性不言而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起修桥的种种艰难,双河村委会小七村村组长陈金寿感受最深。境内高山起伏的小七村是双河村委会13个村唯一不通公路的村组,全村90多名他留群众出行全部靠人背马驮。小七河是两岸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及进出的必经之路,村里人盘田种地、孩子们上学、红白喜事等都要从桥上过。之前曾有一座砖桥,但在五年前的雨季,河水暴涨桥被冲走,因为贫困缺乏资金,村民们只好临时架上几根木头搭成简易桥,但不时发生人或牲畜掉进河里被河水冲走的事。桥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刘西诺在进村入户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村民们的各种困难和需求,心想,当务之急是尽快想办法帮他们修建一座桥,最好是坚固耐用的钢桥,一劳永逸地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题。想到做到,六月汛期就要到了,时间不等人!实地调查、踏勘、测绘、预算、设计,一个人忙开了,渴了,就着喝点山泉水;饿了,就吃点随身携带的方便面、干粮……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修桥毕竟不是考古搞文物,但这并没有难倒他,不懂的就查资料,或是向建筑行家请教,很快,一份内容翔实的民情调查报告和修桥方案及请示送到了省文化厅领导的办公室。省文化厅和省博物馆领导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对刘西诺建桥行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批了8万元钱的修桥资金,同年4月15日,双河小七村钢桥修建工程如期启动。为了将有限的修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他和乡、村的干部精打细算,从设计到买材料、进材料、施工等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由于山上不通公路,运输材料只能靠牲口驮运,刘西诺每天随运输队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来回几趟,把钢筋、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安全运达到工地,汗水湿透了衣背,脚磨出了血泡……“不过我终于学会了走山路!”采访中,小伙子风趣地对我们说。两个多月后,一座高大坚固耐用的钢桥横跨在群山之中的小七河上,成了山村里的标志性建筑。双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明祥告诉笔者:我们用8万块钱建成了20多万才能建好的桥!

钢桥竣工那天,村里的他留群众载歌载舞欢庆,如同过他们每年的传统节日。刘西诺更是高兴,那天,从来滴酒不沾的上海小伙子在朴实的乡亲们的似火热情中喝了平生第一杯苞谷烈酒,火辣辣的酒精瞬间跑遍了他身体每个细胞,烧红了全身,白皙的脸庞红彤彤的。小伙子醉倒了,梦里,他回到了家乡,亲爱的爸爸和妈妈围在他身边疼爱地问长问短,“怎么变得这么黑这么瘦啊……”

采访那天,恰好西诺的爸爸妈妈从老家来看他,二老随我们一起走了一趟小七村,看到儿子新建的钢桥。攀谈中得知,西诺爸爸是当地中学特级老师,妈妈是妇产科医生,都非常敬业,妈妈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听说儿子在这边的工作非常辛苦,这次趁他爸放暑假我们过来看看他。”西诺妈妈心疼地说,“这孩子就是‘不听话’,2008年高考他完全可以在家乡选一所大学读的,但他只身一人来到云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之后,又放弃了赴国外名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造的机会和在上海的一份高薪工作,选择了留在云南省博物馆工作,并且喜欢上了做公益到处跑。这次来到永胜新农村工作队,看到他虽然很辛苦,但他能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我们就放心了!”

做志愿者,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刘西诺还在读大学期间,就热心公益,曾任中国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云南团队负责人之一,2013年获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予的“2013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与云南日报社的记者们、武警云南边防支队的战士、大学生们一起到许多偏远山区做慈善项目,已在云南省帮助解决了19所小学、3000余名山区儿童和教师的餐饮问题。他和他的团队曾到过香格里拉藏区,之前就到过永胜县贫困山区光华乡的海联小学。“命运真的很奇妙,也许我真的跟永胜这块美丽的土地有缘!”刘西诺动情地说。

从省文化厅到永胜县任新农村工作队挂钩扶贫工作后,他和一起下乡的同志除常规的建桥、修路、饮水、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盘村墓群”他留大德寺和开展他留文化传承等工作外,他就把身心投入资助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教育、就医等事情上来,总是一刻都不闲着。采访中,笔者发现,他不时在手机上拨弄着什么,也不时有电话打进来。在我的再三追问下方知情况:他的手机就是他的资料库和他工作的平台,他在手机微信圈里建立了无数个做志愿、做慈善公益的“朋友群”,有云南的、上海的、北京的、广州的,甚至有国外的,并且具体做哪一块都有相关资料。目前,他和厅里的其他工作队员就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金果爱心希望工程志愿团队总监、省青联常委、云南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播耿嘉老师的委托,做着爱心捐助的前期工作,并已拟定了六德乡双河、玉水和期纳镇半坪3个行政村作为备选捐助点。

同时,他和其他工作队员积极响应六德乡总工会、团委、妇联的倡议,主动为六德乡六德村患白血病的贫困村民海勤波捐款治病。他积极联络邀请东部高校团委来永胜县为孩子们义务支教,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利物浦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支教团如期在永胜县福利院为孤寡老人们服务,在六德乡为山区孩子们开展了支教活动。2015年9月份,因为“挂包帮、转走访”,他来到了更为偏远的东山乡牦牛坪村大洋坪村小组,挨家挨户收集贫困资料,和村里返乡创业的彝族小伙子乌里一起帮农民推销农产品,并且在网络上开展了捐衣捐文具的活动,受到了广大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更为可喜的是,正是在这位小伙子的积极协调争取下,2016年1月25日至28日,云南省博物馆组织了一次“走进云博、放飞梦想冬令营活动”,以“最高礼遇”接待了六德乡、东山乡乡村小学的36名优秀学生和4名山区学校老师们到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省图书馆、陆军讲武堂等地参观,参加一系列的儿童体验活动、观看科教电影,在为期4天的活动里,永胜山区的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公共文化服务之旅,学习了历史文化知识,领会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感悟了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2015年10月,刘西诺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云南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

采访中,西诺不经意谈及,两年前他在北京做志愿者时,偶然与一位美丽善良的云南姑娘相识,由于俩人都热心公益,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谈到今后的打算,西诺信心满满地微笑着说:“我打算边工作边考博,使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呼吁城市里更多的年轻人把爱心投向祖国边疆,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山区里的人们。”

◎刘西诺:男,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2014年考入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攻读研究生。

◎张虎:中共丽江市永胜县委宣传部干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