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关系同社会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在人际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并发展的,由以认识为基础的“纵向”和以感情过程为基础的“横向”两方面构成。人是人际关系的主体。构成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活动。这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纽带,它制约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程度。
人际关系_美容消费心理学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系统中存在三个相互联系的亚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社会意识形态关系系统、人际关系系统。其中,人际关系系统是微观环境,是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特殊横截面,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

人际关系同社会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社会关系强调现实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虽然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一方面,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在人际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并发展的,由以认识为基础的“纵向”和以感情过程为基础的“横向”两方面构成。人际关系是由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需要既是人际关系的起点,又是人际关系的最终归宿。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1)从关系的纽带看,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血缘、亲缘和业缘关系以及地缘、神缘关系。

(2)从关系的构成基础看,可分为一对一的关系、多方一对关系、多方多对关系、群体复合关系。

(3)从关系的从属领域看,可分为首属关系和次属关系、组织关系和私人关系、利害关系和非利害关系。

(4)从关系的联结方向看,可分为横向人际关系和纵向人际关系。横向人际关系,以人际感情为基础,由社会地位基本相当的个体之间构成,不考虑人际的社会地位高低,只关注人际心理距离;纵向人际关系指的是社会地位有差异的个体之间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它以角色认识为基础,不考虑心理距离,只对人际的社会地位高低作出认识上的反应。

(5)从关系的形成看,可分为可置换关系和不可置换关系、可选择关系和不可选择关系;获致性人际关系,(也称获得性关系或后成性关系。即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出于交往而建立和形成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性格、喜好、价值取向等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保持和发展或是中断与他人的关系)和先赋性人际关系(即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以血缘和地缘为联系纽带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的建立、保持和中断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或不易变动的)。

(6)从关系的状态看,可分为固定的和非固定的人际关系,相容的和不相容的人际关系,协调和不协调的人际关系。

(7)从关系表现的领域看,可分为人际经济关系、人际政治关系、人际道德关系、人际法律关系、人际文化关系、人际信仰关系、人际职业关系、人际亲缘关系、特殊情况下的人际关系。

(8)从关系的性质看,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人际关系。

2.人际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直接反映了彼此相互接纳的水平,反映了彼此的人际关系状况。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拥有一个可以自主把握自我空间的需要。这个自我空间大小会随具体情境、文化背景及个人情绪状态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一个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已经在他的心理上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在人际空间距离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才与彼此的心理或情感距离相对应,即个体与他人空间距离的接近与情感的接纳水平成正比。如果没有情感上的相应接纳,任何人闯入一个人的自我空间,都会被认为是严重侵犯,使其心理上感受到很大压力,并产生强烈的焦虑体验。这种体验会迫使人们调整自己与别人的空间距离,直到重新有了完整的自我空间为止。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的自我空间很小,视线都是朝向窗外,因为彼此不得不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和呼吸来表示与别人的距离。心理学家发现,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读者倾向于按照密度等距离分布。如果不是相互熟悉,人们是不能容忍彼此坐得特别靠近的。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第一位读者刚进去坐下,研究人员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的旁边。实验进行了80人次,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当研究人员坐到他们身后,多数人很快就默默地转移到远离“侵犯者”的位置,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T.Hall)在其经典性著作《无声的语言》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每一种距离又有近范围与远范围之分。各种人际距离的尺度、适用如表9-1所示。

表9-1 人际距离的尺度

(三)人际关系的构成

人际关系的构成,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

1.外部条件

(1)人际关系构成的基础——方对关系。人是人际关系的主体。构成某种人际关系,首先必须是两人以上的参与,互动对方而结成一对关系,方对关系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方对关系有多种表现,大体可以分为一对一的关系、多方一对关系、多方多对关系、群体复合关系几种类型。

(2)人际关系构成的桥梁——联系媒介。构成人际关系,不仅要有人结成方对关系,还要通过某种媒介把人联系起来。这些媒介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物媒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质交流,礼尚往来。二是信息媒介,就是通过信息载体传递人的思想,表达人的情感,从而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构成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活动。人际关系,不仅要结成方对关系,有联系的媒介,而且还必须通过一定的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实现。交往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礼仪性交往、实利性交往、思想性交往三个层次。

2.内部因素 构成人际关系,不仅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还需要一定的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认知因素:指建立人际关系各方的认知状况,包括彼此相互认识状况和对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认知状况等,这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内在基础。两个全然对对方一无所知的人是无法建立人际关系的,两个世界观价值观相去甚远的人,也难以真正走到一起。

(2)情感因素:指建立人际关系的一方对另一方在情感上的好恶程度和满意程度。这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纽带,它制约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程度。

(3)行为因素:指建立人际关系双方具体的交往行为,包括言谈举止、表情动作、仪表体态等一切可察觉的外在表现,这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保证。人们的相互认知、彼此感情的培养感,都是通过具体的交往行动来实现和完成的。

(四)人际关系的特点

1.人际关系具有多维性 人的一生,在社会生活中要结成很多不同的人际关系。从纵向讲,人一出生就卷入了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先是构成了母子、父子关系,而后可能就是兄弟姐妹关系,进入学校又有同学、师生关系,步入工作岗位后产生了同事、上下级、客户关系等。到了婚嫁年龄产生了恋爱关系、夫妻关系等。从横向讲,每个人在同一时期,还同时扮演很多角色与他人演绎着不同的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渐进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按预料的顺序发展,出现突然超前或突然中止的反常行为,就会引起当事人的惶惑不安。例如某人初识,就想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对方显然会有所防范和抵触。

3.人际关系具有变化性 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同人类发展的过程是相类似的。一个人从出生起要经过少年、青年、成年等阶段,直到最后死去。在此期间,无论是人还是人际关系都不会是停滞不前的。相反,人在变,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有的变得快,有的变得慢,有的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有的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4.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人的多面性、复杂性、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交往心理和交往方式等诸方面,如多种需要动机、不同情绪情感、交往方式的明确等。一般来说,对交往投入的思考越多,相互间关系的内涵就越丰富、越复杂。

(五)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生活基础。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1.交往与个性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其照看者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形成的稳定的亲密关系,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同时,如果儿童缺乏与成人的正常交往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不仅性格发展会出现问题,连智力也会出现明显障碍

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个体只有通过与其他个体发生联系,只有可能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文化,才能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离开社会的交往环境,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个体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例如:狼孩由于失去了与他人交往的最佳时期,失去了其作为“人”的成长的环境,因而即使后来被发现,也很难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有交往的需要,有合群的倾向。人生在世,就必须与他人、社会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当在困难时,他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关怀,会令你备感亲切、慰藉;当在成功时,与他人分享你的快乐与喜悦亦会令你开心、畅快。

2.交往与心理健康 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妮认为,神经症是人际关系紊乱的表现。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紧张的人,不但事业会受阻,而且心情不好,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心理学家曾从不同角度做过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个性成熟的人,都同别人有良好的交往与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发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对别人有更强烈、更深刻的友谊与更崇高的爱。

3.交往与成才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但对于一个事业成功的佼佼者来说,他若想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出众的才华,更在于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的能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极为频繁,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但是,单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光靠书本上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积极的人际沟通与交往,是他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年轻的美容师而言,思想活跃、成就动机强,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知识的局限,他们在看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彼此间的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将会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增长他们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极看法。在现代社会,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强,单靠一门学科的知识很难有大的成就。对于美容师来说,应该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有意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在心灵上相互沟通、行为上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