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于2001年9月获批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世界经济学科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十年来,此所的科研成果获得29个各类省部级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明显地带动了研究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并且逐步打造出了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研究品牌,年度系列丛书《世界经济研究报告》是此所作为世界经济领域重点研究基地的重要成果。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于2001年9月获批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世界经济学科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十年来,在教育部、复旦大学校领导及文科科研处领导的正确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华民所长带领全所全体研究人员协同努力,不仅保持了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领先水平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而且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国际化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以及整体竞争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些工作走上高水平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许多研究工作越来越面向社会和世界。

一、总体情况

此研究所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背景。研究队伍结构合理,专业研究领域涵盖了世界经济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区域与国别经济等多个方面。现任所长华民教授是世界经济领域的权威教授,享有极高的声望。在华民教授的带领下,世界经济研究所不仅在学术上卓有成效,而且在教书育人方面也成绩斐然、人才辈出,杰出校友遍布全球。

在学术研究上,此所坚持“方向要入主流,内容要进前沿”的原则,凝神聚力于世界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学术声望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而且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学术成果。作为世界经济领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此所还非常重视“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问题”,坚持对外开放性,积极开拓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年来与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香港方面的合作都在深化当中,坚持每年依据世界经济前沿互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此所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十年来,此所共承办(组织)了近30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此所十分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及政策建议的提供,着眼于开放环境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挑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十年来,此所共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针对性研究报告59份,同时还圆满完成了一系列由商务部和外交部等交付的公关性委托课题及调研。新华社2009年1月出版的《瞭望》周刊封面文章《中国智库锋芒待砺》中,选出了42个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智库,高等院校系统只有13个入选,此所凭借卓越的影响力位列其中。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作为研究机构,科研一直是此所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共出版著作58部,著作被CSSCI引用次数达数百次;发表学术论文746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28篇,核心期刊论文132篇,国外学术期刊20余篇,论文被CSSCI引用次数达数百次,提交研究报告79篇。很多作品不仅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比如华民教授的《中国经济增长究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欧元看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孙立坚教授的《“次级债风波”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警示》,尹翔硕教授的《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效应及化解途径》、《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唐朱昌教授的《中国工业的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1985—2003》,范剑勇教授的《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程大中教授的《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沈国兵的《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等。十年来,此所的科研成果获得29个各类省部级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

除此之外,借助“985”平台,此所每月定期就当前世界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在《世界经济情况》上开辟专栏,发表最新观点。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明显地带动了研究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并且逐步打造出了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研究品牌,年度系列丛书《世界经济研究报告》是此所作为世界经济领域重点研究基地的重要成果。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华民教授的《从欧元看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发表于《世界经济》2005年第5期。此文通过对货币一体化产生的各种效应的深入研究,分析了欧元区经济为何在欧元进入流通以后一直表现欠佳,并据此对东亚未来可能的货币合作提出警示。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并被很多学术文章作为参考资料引用。

(2)程大中教授的《生产者服务论——兼论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开放》。此书从理论与经验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生产者服务以及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开放问题,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视野,并利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与手段进行经验研究,对于认识与促进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此书于2006年获第十四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奖三等奖,于2008年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3)范剑勇教授的《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此书从产业集聚角度研究中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与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认为产业在空间上集聚是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地方化的结果,并使东部沿海地区经过累积循环机制快速发展起来,进而形成在大陆范围内的制造业中心,其余地区则沦为制造业不发达的农业外围区域。这一空间上的新“二元经济”推动了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此书出版后,受到理论界与教育界的极大关注,2008年12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三个一百”丛书。

(4)尹翔硕教授的《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此书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要素约束,阐述了贸易发展战略如何帮助一个国家通过利用外部资源来放松其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约束,推动其比较优势的转变和产业升级。此书出版后,被许多高校列入“百本必读书目”,并被许多研究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此所将努力突出本基地的学术特色和专业品牌,通过创新学科、创新学派、创新方法、创新团队,努力在学科前沿、思想智库、文科实验室数据案例库等方面使本重点研究基地成为一流的研究机构。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1)继续发挥基地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特色,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思想库来实现服务社会的根本突破,在原有基础上,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条件,努力建设成为在金融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思想库,为我国政府提供全面、深入、及时的政策咨询与建议报告,并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切实有力的决策支持。

(2)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学的创新为建设方向,重点关注“投资与贸易一体化”、“国际分工深化与转型”、“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世界经济体制演变规律和跨国界联合治理问题”、“全球化下金融安全的宏观机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3)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推进研究人员出国进修深造的项目,以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引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方面的人才,使队伍更加精干;创新激励制度以完善制度建设,对研究项目的成果提供实质性的业绩挂钩标准,以促进文章质量的提高。

(4)进一步加强网站及数据库建设,对信息化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增加经费投入,把加强网站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准备设立独立域名,增设英文版本,设置专职人员进行维护,争取做到每周更新;争取成为国内世界经济领域学术信息资料交流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