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中绿岛”

“浙中绿岛”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时下,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浙中绿岛”,顾名思义就是浙江中部的绿色岛屿。最早提出“浙中绿岛”概念的是武义县旅游部门,初始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推出的,后来“浙中绿岛”成为金中梁施政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理念,也即成了武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浙中绿岛”_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实践范例_回乡之路寻皈审

第六章 “浙中绿岛”——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实践范例

时下,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美国生态思想家托马斯・贝里(Thomas Berry)指出,每一个历史阶段人类都有伟大的工作要做,而我们时代的伟大工作即是呼唤生态纪的到来,在生态纪中,人类将生活在一个与广泛的生命共同体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全球绿色治理要做的首先是以生态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新的“绿色正义”共识与全球安全的模式,把生态问题上升为一个全球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1]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绿色正义”、保护“自然母亲”和建立全球安全新模式的根本保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健康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对生态文明的肯定与强调是当代中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征之一。正如方元龙说的“生态文明,是指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2]

人类社会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批判和新的社会文明的转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开始。1962年,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说:“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条岔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岔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3]一石激起千层浪,卡逊的文章代表了人类绿色生态意识在20世纪的觉醒,拉开了“绿色思潮”的序幕。1968年4月罗马俱乐部诞生,这是人类生态意识从觉醒走向成熟的里程碑。1972年,罗马俱乐部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发表,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进一步为绿色生态运动推波助澜,群众性的绿色生态保护运动在西方大规模展开。特别是“绿色经济”的提出,成了超越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传统模式和走新型经济发展道路的主导思想。基于这一历史背景,时任浙江省武义县县长金中梁审时度势跳出“中国制造”的迷圈,独树一帜悄然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孙达人,浙江大学教授陈刚、徐金发、傅文伟等学者专家商议制定“浙中绿岛”建设规划,并以此为起点带领武义人走出一条与制造业发达的周边县市完全不同的绿色生态文明之路。

“浙中绿岛”,顾名思义就是浙江中部的绿色岛屿。从狭义上讲,是指浙江中部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某一特定区域;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社会人文生态以及人的精神生态等全面优态境域。最早提出“浙中绿岛”概念的是武义县旅游部门,初始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推出的,后来“浙中绿岛”成为金中梁施政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理念,也即成了武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