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放型思维系统与方法

开放型思维系统与方法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对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的概念、特点、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行探讨。反之称为封闭型思维系统。用开放型思维系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是开放型思维方法。
开放型思维系统与方法_开放型思维与生态

开放型思维系统与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小到一株水稻、一只麻雀、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大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都时刻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时刻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的思维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时刻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本文对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的概念、特点、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

凡是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并能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判断和灵活应用的思维系统,称为开放型思维系统。反之称为封闭型思维系统。用开放型思维系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是开放型思维方法。

二、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都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们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使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呢?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都进行过探索和实践,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从开放型思维系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表面和空间结构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2)从内部结构变化的速度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再到渐变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3)从内部量的变化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4)从内部动态变化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5)从外部动态变化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由不稳定到稳定,再到不稳定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6)从受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影响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不协调到协调,再到不协调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7)从在时间、地点、条件影响下的因果关系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偶然性到必然性,再到偶然性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科学研究就是从偶然现象中找出必然性,学生解题就是在必然性的指导下找出偶然性。

(8)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9)从利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们的思想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无限循环变化的过程。

无序、渐变、量变、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偶然性、特殊性和实践是绝对的,而有序、突变、质变、平衡、稳定、协调、必然性、普遍性和认识都是相对的。而且在无序中存在着有序的因素,有序中存在着无序的因素;渐变中存在着突变的因素,突变中存在着渐变的因素;量变中存在着质变的因素,质变中存在着量变的因素;不平衡中存在着平衡的因素,平衡中存在着不平衡的因素;不稳定中存在着稳定的因素,稳定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不协调中存在着协调的因素,协调中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因素,必然性中存在着偶然性因素;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因素,普遍性中存在着特殊性因素。还要指出:无序和有序、渐变和突变、量变和质变、不平衡和平衡、不稳定和稳定、不协调和协调、偶然性和必然性、特殊性和普遍性、实践和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0)从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存在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良性循环,也存在着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恶性循环;或者有时是良性循环,有时是恶性循环,并且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但要指出:客观世界无限循环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本身无所谓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人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利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人类如果违反客观规律,生存环境也会向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

三、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的特点

(一)开放性和博采性

开放性和博采性是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无限循环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应该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做任何事,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自满。任何人一旦自满,思维系统就随之封闭,停滞不前,“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人们时刻不应忘记的。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凝聚力和原动力。要用开放型思维吸收、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是儒家文化,它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每一个龙的传人都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和合文化,强调“天人共存”、“人我共存”的和谐观念。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宋代大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以及佛家文化等,我们要用开放型思维去研究吸收它们的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而努力。

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认为,人们是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有的是从外部;有的从内部;有的从不同空间位置;有的从不同地点;有的从不同时间;有的从不同的目的、兴趣和爱好。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生命中,只有博采众长,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历史遗产和当今世界上一切新的成果,才能继承和发展人类的各项事业。达尔文用观察思维方法观察大自然,发展观察力,应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揭开了物种起源的秘密,创立了进化论学说。爱因斯坦用目标思维方法,确立起将来成为物理学家的目标,萌生出“追光”思想实验和升降机思想实验,发现了相对论。茅以升运用重复记忆方法,发展心理记忆认识能力,开创出中国桥梁理论技术的成功之路,成为闻名中外的桥梁专家。爱迪生运用独立思维方法,走社会实践发展需要的道路,发明了电灯及其他数千种发明。巴甫洛夫运用探索思维方法,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林耐以分类思维方法为思维工具,确立起科学分类的思想。卢瑟福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发挥出天才的类比能力,提出“行星式原子模型”。伦琴运用机遇思维方法,充分发挥捕捉机遇的能力,发现了Χ射线。哈特运用协同思维方法,创立了协同学说。普利高津运用耗散结构思维方法,创立了耗散结构学说。上述事例说明,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发现、发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人们如能运用开放型思维方法,吸取这些思维方法的精华就会使自己有所启迪,继续深入研究就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又认为,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历史的产物,人也是历史的产物,人受着时代的恩赐,家庭、人民和祖国的哺育,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知识都是全人类的财富,也应该为人民和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具有这样思想境界的人,才能有最开阔的胸怀;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丢掉个人的一切偏见和私欲。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都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造福全人类的事业,也是不断克服偏见和私欲的典范。发明家诺贝尔把自己的大部分财富(920万美元)设立了诺贝尔奖金;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发明不申请专利,公布于众,让世人享用。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一大批老一代科学家,他们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还认为,人不仅要客观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个人在开放的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进步开始于认识自我,这一点和认识客观世界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认识客观世界更重要。许多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都说,能否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关键是战胜自我。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每次在事业成功时,不被掌声和鲜花、金钱和荣誉所陶醉,而是将其看成下一次成功的起点,同样是战胜了自我。而人们一旦满足或骄傲,思想封闭了,钻进了牛角尖,就会停步不前。有的还会自己折磨自己,使事业受损,家庭破裂。严重的会自己残害自己,甚至会断送生命。这一点无论对任何人都是同样值得注意的。

由于开放型思维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博采性,具有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的人,就可多方沟通和交流,从而得到借鉴和启发。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都是在思想解放、大胆怀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并受到某种启发后取得的。启发是创造的源泉之一,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受到了苹果落地的启发。英国格拉斯哥草原上空一片片变化着的云彩,使瓦特找到了解决几个月来一直困扰着他的蒸汽机冷凝问题的答案,从而使蒸汽机真正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动力机械,开创了人类蒸汽时代的新纪元。物理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看到非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轮廓相吻合,从而产生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构思。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在慰问阵地上唯一一个在炮火袭击下脱险的伤员时,得知他是把铁锅扣在头上,才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脑海里闪出了“钢盔”的想法,后来工程师根据这位将军的想法制出了钢盔。

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的开放性和博采性,使人们找到了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思路,有思路就有出路。

(二)综合性和指导性

从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看,它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无所不在其中,纵观人类历史五千年,横看世界五大洲,古今中外尽在研究之列。开放型思维系统用哲学家的抽象思维的方法,综合分析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开放型思维系统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具有综合性,它的指导作用具有宏观性。

要用开放型思维系统去分析和解决工作、科研和学习的具体问题,还必须进行全面调查和具体分析,制定具体计划,并且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不断修改和补充原计划,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是在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宏观指导下的微观指导作用。

以“十二五”规划为例,综合分析中共中央,浙江省委、丽水市委、庆元县的“十二五”规划内容,可概括为: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的一个五年计划;二是“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就是要以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自身发展规律为准则;三是进行五大建设,即经济建设(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政治建设(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权机构)、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四是加强党的建设,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领导全国人民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向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迈进。

(三)预见性和创新

根据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如果能从无序中找出向有序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能从有序中找出向无序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如果能从渐变中找出向着突变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从突变中找出向渐变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如果能在量变中找出向质变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从突变中找出向量变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如果能从不平衡中找出向平衡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从平衡中找出向不平衡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如果能从不协调中找出向协调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从协调中找出向不协调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如果能从偶然性中找出向必然性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从必然性中找出向偶然性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如果能从特殊性中找出向普遍性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或者从普遍性中找出向特殊性变化的苗头、主要因素和趋势,这样就一定可以遇事心中有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预见性,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就会有所发现,用于技术创新就会有所发明,用于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希望。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上的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不仅靠科学的预见,也靠灵感(顿悟思维)。而科学的预见和灵感都是以开放型思维系统为基础的,如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爱迪生电灯的发明,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发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每一项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艺术上的创造,靠的是开放的思维系统,并运用开放的思维系统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结果。

只有具有开放型思维,才能丢掉一切包袱和幻想,才能破除一切迷信;才能真正认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才能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遗产和成果,才能在学习、吸收和借鉴前人和今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创新。

预见性和创新性是开放型思维系统的本质特点,是人的思维系统的核心问题。当一个人感知、认识客观世界,利用和改造世界,并使客观世界的变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良性循环的方向变化时,他就处于开放型思维系统。当一个人思想僵化,满足于一知半解或者被胜利冲昏头脑时,他就处于封闭型思维系统。

(四)阶段性和相对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处在无限循环变化中,具有阶段性。恒星也有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目前太阳的年龄约46亿年,属于中年阶段。植物有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几个阶段,人有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几个阶段。孔子说自己“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反映了他一生思想发展的阶段。

人类的文明,经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目前处于工业文明阶段。从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的工业文明,至今已220多年。在工业文明中,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着资源和能源问题、粮食问题、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问题。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以及不久前发生的希腊、爱尔兰的债务危机,说明了要解决工业文明中出现的种种危机,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委和丽水市委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必须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此可见,由工业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阶段是历史的潮流,是客观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可以预见的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只能在认识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通过实践去完成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们思想的任务。只有具有开放型思维系统才能真正认识阶段的特点,即了解阶段的过去和现在,并预见未来。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通过对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及国际条件全面分析之后,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战略防御时期,第二阶段的准备反攻时期,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时期。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战略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去干那些将来要干,而现在不能干的事。大跃进,经济过热都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是把处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开放型思维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相对性,因为客观世界的一切变化,都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时间、地点、条件都在不停地变化,因此,具有开放型思维系统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具有相对性。开放型思维系统,也是逐渐形成的,无止境地不断发展的,本身也具有相对性。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实践和认识也是有限的,也就是历史局限性,即相对性。再加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立场、观点、情感等对人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有的人在创业过程中是开放型思维系统,一旦功成名就会固步自封变成封闭型思维系统,葬送了个人前途,甚至危害民族或国家的命运。有的对本专业是开放型思维系统,对外专业是封闭型思维系统。有的对本国人民是开放型思维系统,对别国人民是封闭型思维系统。有的人对亲人、同乡、朋友是开放型思维系统,对外人是封闭型思维系统。客观世界是极其复杂的,转瞬即变,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对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看法会大不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看法,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开放型思维系统的相对性。

开放型思维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博采性、综合性和宏观性、预见性和创新性、阶段性和相对性特点。用开放型思维系统的基本观点,即开放型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系统的任何具体表现,如果能从表面和外部结构中找出无序与有序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内部结构变化速度中找出渐变与突变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内部量的变化中找出量变与质变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内部的动态变化中找出不平衡与平衡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外部的动态变化中找出不稳定与稳定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中找出不协调与协调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在时间、地点、条件影响下的因果关系中找出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从对其认识过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演变规律。人们就一定可以全面地、完整地了解该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事物向未来变化的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通过不断实践,促使事物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从而完成预计的工作、学习、科研任务和技术发明,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思路才有出路,开放型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开放型思维系统,而思想方法是科学理论的动态表现,科学理论是静态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技术的实质和核心,在科学进步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理论意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变不自觉为自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方法……去开发人的潜力。”科普作家高士其说:“应该把科学思维原理和方法,告诉给广大青少年,因为单纯地进行知识和技术的灌输,而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来给予归纳、整理和指导应用,是不能成为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的。”周光召院士指出:“开放的思维和体系有利于创新。”

总之,世界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们只有具有开放性和博采性、综合性和指导性、阶段性和相对性、预见性和创新性,即开放型思维系统和方法,才能博采众长,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历史遗产和当今世界上一切新的成果,找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的内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科学的预见(即正确的思路)。将这种思维用于宏观研究,就会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用于指导微观研究,就能采取正确的战术(即对策和措施);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用于指导技术创新,就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用于指导学习,就能温故而知新,事半功倍;用于指导工作,就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本文曾载《科学中国人》2000年第2期,今作部分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