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7]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借助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帮助青年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确立世界观、

2.实践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

如果说人们对课堂教学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的话,那么,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学者谈到实践教学时,将它等同于西方国家一些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在政治和公共事务领域参加实践性活动的机会”,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安排学生到议员办公室、法律事务机构,或者是涉及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无家可归者救助等社会问题的机构去参与工作的做法;斯坦福大学组织学生赴意大利、土耳其、秘鲁及美国本土有关地区进行历史遗迹考察和研究活动的做法[14]。这就是说,他们是将实践教学理解为在课堂外、校园外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

但是,也有学者的看法与此有所不同。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一理解出发,他们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六大基本类型,即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理解、校园文化、研究实践[15]。根据这种分类法,实践教学未必一定在课堂外、校园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内、校园里开展,如案例教学、阅读理解和校园文化等。但是,在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加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一点上,这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还有一种观点提出,主要应该从教学理念和内容的意义上,而不是从教学场所和方法的角度去理解实践教学。所谓“实践教学,简言之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实践教学主要不应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从学理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是一个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意义上的范畴,而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意义上的范畴,它不仅不与‘课堂教学’相对立,而且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16]。这一对实践教学的界定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实践教学非但未必在课堂外、校园外进行,相反它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二是实践教学未必要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要教学内容包含有“社会实践性内涵”就可以视作实践教学。

最后一种观点虽然富有新意,但存在一种将实践教学“泛化”的倾向。如果只是根据教学内容是否包含“社会实践性内涵”来判定,就很难将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两者哪怕是作一个相对明确的区分。我们无意从纯学理层面对实践教学加以界定,只是试图综合各种不同观点,根据多年教育实践,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做一描述。作为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在教学内容上,以分析和解答社会实践问题为主,当然这种分析是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讲授的理论观点进行的,是理论的具体运用过程;其二,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探索为主,需要他们参与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不是静态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其三,从教学场所看,可以在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内实施,可以走出校园也可以在校园内展开,实践教学不全然等于课外教学或校外教学。

从这一理解出发,实践教学的实现方式确实是丰富多样的。比如,社会调研是一种公认的实践教学形式,通常的做法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某一实际工作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但是,如果针对某一社会现实问题,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在自己的同伴中进行某项专题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报告,那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形式吗?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如上课学生的人数增加,适合于做社会调研的单位有限,活动经费难以保证等问题,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此要特别注意发掘校内资源,在校园内、课堂上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例如,带有探索性的专题研讨、学生的团队竞赛活动、校园里的公益活动等,只要能让学生参与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有所体验,于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有帮助,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形式;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实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总之,在这一领域有广阔的创新、拓展空间。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不是一个纯学理的探究过程,而始终与人的成长和实践经历相伴随。综观那些重要历史人物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以他们艰辛、曲折、长期的生活磨炼和实践经历为根基的。所以,作为一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己任的课程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实践环节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7]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借助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帮助青年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抽象的,对青年学生而言,需要联系实际进行诠释和分析才能获得较为深入的理解。这种诠释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中的案例分析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和领悟。后一种方式往往是学生更有兴趣、因而效果更显著的。例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互联系不但是事物存在的条件,而且还使不同事物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产生新的质。这一哲学思想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但如果仅停留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不会十分深刻。要是我们能适时组织学生开展某种形式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中不同团队的业绩差异,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团队中不同个体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对实践结果所具有的意义,那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一抽象的哲理就会转变成一种生动可触的现实,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

其次,借助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帮助青年学生确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帮助他们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基本原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或信仰。而要建立对一种思想体系的认同和信念,仅凭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践的验证,以鲜活的实践触动人的心灵,引发其内心震荡和深入思考,才可能逐步实现。例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代帝王将相相比,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对这一原理作了非常充分、清晰的论证。虽然如此,成长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青年学生,还是有人对此将信将疑,他们崇尚的是“网络英雄”或“知识精英”。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组织他们到生产劳动第一线(如企业或农村)作实地考察或调研,亲身接触和走访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劳动者,了解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辛勤劳作过程,了解他们在劳动创造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力量,了解普通劳动者的创造和智慧对社会进步和人们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巨大意义,由此对青年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灵震撼和理论说服力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进而能促使其思想认识发生变化,在自己的心中矗立起劳动群众的崇高形象,从思想深处认同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理论评判。

应该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其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提供足以支撑青年学生确立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需要的丰富实践经历。从高校教学的特殊性来讲,课堂教学始终是它的主导方式。但是尽可能利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给学生创造或提供一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我们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