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目标定位要求以正面教育为主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目标定位要求以正面教育为主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意见》精神,上述四方面教育构成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正面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原本本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观点和方法,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同时贯穿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样的正面教育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主旋律和着力点,成为课程教学的主导方面。

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目标定位要求以正面教育为主

对不同的课程来说,“正面教育”有不同的含义;即使是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正面教育”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而言,“正面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原原本本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观点和方法,阐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理解。当然,这种阐释应当是联系现实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正面教育”还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200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意见》提出的上述四大任务,明确了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理当承担起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这些任务,将其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作为课程教育的题中之议。根据《意见》精神,上述四方面教育构成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正面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原原本本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观点和方法,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同时贯穿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样的正面教育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主旋律和着力点,成为课程教学的主导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的专业课或通识教育课程,而是出于国家特定意识形态要求而开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这一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定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必须按照正式设定的课程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着力于帮助大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力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于强化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综合素养。这些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高校对学生培养的基本政治要求和思想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和思想素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只有紧紧把握这一主题,才能充分体现课程的价值,才能达到设立这一课程的目的。

从人的成长规律看,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成熟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过程中;他们涉世不深,对世界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又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和观点去观察、分析所面对的大千世界。这时给大学生以科学理论的武装,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正面教育,是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需要的,能在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中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在一个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社会急剧转型、中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他们需要有辨别是非和善恶的基本准则,需要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不然就可能迷失方向,成为各种不健康乃至错误思潮的追随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它的重要使命就是为大学生提供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正面教育,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运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正确看待和处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