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协调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协调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即普遍受益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从根本意义上说,兼顾效率与公平,就是要把与人密切相关的利益发展好、分配好、协调好,使社会利益关系保持和谐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先后出台的有关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寻找到效率与公平政策侧重点的演变趋势,从而看到中国在实践中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协调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效率与公平辩证关系的观点告诉人们,公平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它总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实现方式和程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确定实行注重效率还是注重公平的政策取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效率与公平往往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强调效率绝非舍弃公平,注重公平也非忽视效率,需要在政策实施中兼顾两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即普遍受益的原则。由于公平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国家显得尤其重要。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公平,它们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主动吸收社会主义思潮,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措施。现代福利主义国家十分注重公平,但也强调效率;现代自由主义国家既重视效率,也不得不讲求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从根本意义上说,兼顾效率与公平,就是要把与人密切相关的利益发展好、分配好、协调好,使社会利益关系保持和谐的状态。虽然利益分配和协调并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分配和协调,还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等的分配和协调,但经济利益无疑是其他利益的基础,其利益关系的状态决定着其他利益关系。经济利益的公平分配,不能等同于传统社会的均贫富,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普遍贫穷。现阶段我国经济利益的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参与分配者,不论他提供的是劳动力,还是资金或者知识和技术,都要按照他们各自的贡献公平地分配劳动成果,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不同方面的经济利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站在普通劳动者利益的立场上,提出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追求的是一种经济利益公平的价值取向。在资本主义社会,普通劳动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利益的分配和协调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普通劳动的价值,实质上就是要将经济成果为绝大多数人共享,形成一种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理想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发展条件得到应有的提供,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使提高效率所需要的相应的动力得到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先后出台的有关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寻找到效率与公平政策侧重点的演变趋势,从而看到中国在实践中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追求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设想通过拉开收入差距,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24]。由于实行了这一讲求效率的发展战略,从农村到城市,特别是经济特区,经济很快活跃起来。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兼顾效率与公平”作为经验总结,写进了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提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两者的关系由效率、公平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为效率处于优先地位,这一提法一直延续到中共十六大之前。中共十六大的新提法是:“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先讲“激发活力”,再讲“注重公平”;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些提法重点的演变,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对效率与公平两者关系的不断深化,在实践中越来越注重兼顾效率与公平。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讲求效率的实践见效明显,在经济效率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的同时,社会公平问题也越发突出起来,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各种差距不断拉大,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现象,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很好理顺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背后表明,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不公平现象,需要及时认真地加以解决。邓小平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初设想,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突出地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从目前中国的情况看,一方面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积累起相当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也扩大到较大程度,已到了需要防止形成两极分化局面的地步。按照中共中央的精神,从现时起就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注重社会公平,不等于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公平程度的提高,反而能够使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现阶段即使把解决公平问题提上重要位置,所能达到的公平也只是有限的公平、相对的公平。因此,必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公平观,不能把人们的胃口吊得过高,让人们去追求绝对公平,而应根据马克思主义阐述公平的内涵,以及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并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公平要求。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4]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7]余少波:《社会生产力新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0页

[9]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12]张晓明:《伟大的共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36页

[13]《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63页

[14]《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6页

[15]霍布斯《利维坦》,《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译》(上),商务印务馆1964年版,第667页

[16]《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务馆1963年版,第537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9页

[19]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7页

[20]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22]余源培:《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0期

[23]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9页

[2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