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先前顽,不知事理”

“我先前顽,不知事理”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仲谦先生正在书房备课,听说毛泽东来了,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和他打招呼,并让他到书房里面坐。最后,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先生,我先前冥顽,不知事理,悔不该冲撞了您。”谈到学习态度,袁先生认为毛泽东苦读和巧读还结合不够。关于读书内容,袁先生指出,毛泽东读书虽多,但内容庞杂,良莠并蓄,不利于消化、吸收。自从和袁仲谦先生深谈后,毛泽东遵照老师传授的读书方法,去悉心领悟,身体力行。

三、“我先前顽,不知事理”

一个星期六放学后,毛泽东吃罢晚饭,稍事收拾便在腋下夹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匆匆前往“李氏芋园”,他是应袁仲谦先生之约,前往他的家里谈话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几栋楼台馆舍,颇为精巧,园内亭阁花树,池塘假山,十分玲珑雅致。过去,这里曾是“衡粹女校”。如今,学校迁出去了,房屋就做了第一师范和别的几个学校的教授公寓。平时来往的先生和学生很多,一般性的拜访和讲学也十分频繁,使沉寂幽静的李氏芋园变得热闹起来。

毛泽东轻轻地叩响了袁先生家的红漆大门。一会儿,袁仲谦的夫人戴师母开门,把毛泽东迎进屋里。

袁仲谦先生正在书房备课,听说毛泽东来了,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和他打招呼,并让他到书房里面坐。戴师母送上茶水之后,师生二人面对面地坐在藤椅上,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恳谈。

袁先生关切地询问了毛泽东的身世、家庭和个人经历,毛泽东就把自己韶山冲启蒙、东台山求学、参加新军、定王台自学及投考师范等情况,向袁先生讲了一遍。最后,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先生,我先前冥顽,不知事理,悔不该冲撞了您。”

袁仲谦用手势制止毛泽东,不让他再说下去:“不,润之,过去的事就不要提它了!今天我找你来,主要是想和你谈一谈学习方面的事情。现在,你读了不少的书,古文基础比较扎实,文章也做得不错。可是,我总觉得,你如果在学习方法上再改进一番,那就更好了。”

接着,袁仲谦具体指出了毛泽东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谈了他从教学实践中体验出来的真知灼见。

谈到学习态度,袁先生认为毛泽东苦读和巧读还结合不够。他提醒说:从早到晚读书不休,不过是苦读而已;青年正是长身体的阶段,长此以往,必将难以为继。脑瓜灵活,会读书,不过是凭天分而已;不刻苦钻研,长期积累,必将贪安逸而畏劳苦,终使学业荒废。只有把苦读和巧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于读书内容,袁先生指出,毛泽东读书虽多,但内容庞杂,良莠并蓄,不利于消化、吸收。他以“国学”(经、史、子、集)中的“集”为例,说明中国古代诗文浩繁,难以读尽。况且,因目录学家对图书的分类不甚严格,常有应归入“集”的而未收,各家补《志》增补了为数不少的“集”,还是不“全”。总集之中流别繁多,有务求全备的“集”,有采摘精华的“集”。在这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读书人往往无从入手,不得要领。因此,这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读书方法”的问题。

在讲读书方法时,袁先生颇有体会地说:必须搞清“博”与“精”的关系。所谓博,就是泛读各类书籍;精,就是重点研读书中精品。好比牛吃草料,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地反刍,消化,为的是吸收养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求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只在绵密不间断,不在速度。

他颇有体会地说,读书要力求“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上,则眼就看不仔细,心和眼既然不能做到专一,口中却只知漫不经心地诵读,那么就必然不能记住其内容,记住的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到,眼和口自然会到。

总之,既要博览群书,又择选精华,使“博”与“专”结合起来。对于重要的、有价值的书,要钻深学透,反复研读,切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为了指导毛泽东系统地读书,袁仲谦还给他开列了一份“必读之书”的清单。其中,第一部书就是《文选》。袁先生介绍:《文选》系南朝梁萧统编。萧统死后,谥为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所编选的《文选》,因此也称《昭明文选》。《文选》选录文章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文章的立意谋篇,要出于精心思索;文章的思想内容,要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达出来。“沉思”、“翰藻”,是《文选》选文的主要标准。此外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详近略远,也就是时代较近的,入选的就增多。这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读本,流传极广,影响也极为深远。《文选》所选的文章,后人不但把它们当做范文读,而且当做字书、类书看;《文选》所选的诗歌,后来也成为揣摩的典范,称为“选体”。

最后,袁仲谦带总结性地讲述了学习的“秘诀”:治学,要坚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读书,要做到“好书不厌百遍读”;作文,记住“文章妙来无过熟”。自此,毛泽东牢牢记住老师这寥寥数十字的“真言”,抱定“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的远大志向,坚持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代“文章大家”。

师生作了一次彻夜长谈,一直到旭日东升

自从和袁仲谦先生深谈后,毛泽东遵照老师传授的读书方法,去悉心领悟,身体力行。古今知识,给了他丰富的精神营养,陶冶了他的性情,增长了他的才干。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使之终身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