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张炘炀

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张炘炀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秋,张会祥联系熟人,将刚满六岁的孩子张炘炀送进小学。一年后,炘炀进入初中。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张炘炀只用了两年。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张炘炀出生时,其父年满36岁。在本案例中,对于不断跳级,高考和考研相继成功的张炘炀来说,他的学途是顺畅的。

案例四: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张炘炀

2000年秋,张会祥联系熟人,将刚满六岁的孩子张炘炀送进小学。只用了一个月,张炘炀就转升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读了一个月,三年级用了四个月,随后张炘炀跳过四年级,直接读五年级,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一年后,炘炀进入初中。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张炘炀只用了两年。

“初中”对于张炘炀来说还算平稳,初一初二都好好念了。直到初三下学期,老师开始向张会祥反映,炘炀不能好好听课。张会祥于是把孩子带回了家。等到新学期开学,在家自学半年、算是“初中毕业”的张炘炀便直接跳级到盘山县高中,直接读高三。

到了2005年高考的时节,这个还没有身份证、靠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报上名的超低龄考生,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走上了高考这座独木桥。高考刚刚结束,张炘炀就很有把握地对父亲说,考得一般,比模拟考的时候好点,上个二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果然,分数出来,505分,比辽宁的二本分数线高了近五十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而此时,按照一般的入学规律,和张炘炀同龄的孩子还在过着小学四年级的暑假。

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

张炘炀说,他曾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MBA,因支付不起高昂学费不得不放弃。儿子天资甚高,张会祥希望实现他的未圆之梦,于是他刻意引导、督促儿子超常规地读书、升学,要求儿子跨越式发展。

张炘炀出生时,其父年满36岁。张父精心调教小张,24小时跟儿子在一起,走到哪儿都拿根棍子在地上写写画画,教儿子识字。张炘炀两三岁时即可通读报纸。只要张炘炀在场,夫妻俩从不看电视;张炘炀幼时迷上小说《西游记》,被其父没收并训斥;上大学时迷上网络,父亲气得连夜步行50公里从北京走回廊坊……

用张炘炀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升学轨迹,似乎是“父母强加梦想于我身”。

炘炀读大学时曾暗恋一个大自己8岁的女生,却一直没敢表白,理由是:没房子,没好工作,就没资格恋爱。现在这位16岁博士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其买房,认为买了房才有尊严,并威胁父母不买房子就不读博士。在16岁博士张炘炀眼里,成功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根据央视网和百度等网站整理而成。

思考讨论

1.你怎么看神童教育?

2.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需要具备哪些因素?你如何看“先成人再成才”?

案例评析

在本案例中,对于不断跳级,高考和考研相继成功的张炘炀来说,他的学途是顺畅的。但过早地进入大学,也让他承受了很多跨越式成长带来的焦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焦虑是超出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比如,刚进入大学时,他就担心自己重蹈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的覆辙,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最终退学。而且因为长期生活在比自己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他在大学期间曾埋怨北京房价高,但却被同学一句“滚出北京”给深深打击了,受了刺激的他不惜以论文答辩来“逼迫”父母为自己在北京买房,尽管这看上去不乏怄气的成分。

用张炘炀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升学轨迹,似乎是“父母强加梦想于我身”。不得不说,过早进入成人社会的张炘炀,其学历、专业水准以及社会知识远远超过同龄人,但生理、心智还是一个男孩,正因如此,他才基于要糖果的小孩心理,提出只有成家的成年人所迫切需要的住房要求。他对父母的为难,不乏对父母从小对其过于严格的学业要求、长期心理受到压力的一种发泄和报复。没有电视的童年,爱看的《西游记》都被父亲藏起来,张炘炀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无疑,与那些上不起学的同龄孩子相比,已经是博士生的张炘炀是幸运的,然而,过早的智力开发又让他失掉了很多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乐趣。他曾说,假如我做不到,那我相信就是我父亲一定会非常失望。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买房尊严论”和“人中王者论”,对于其他未成年人来说,这些还是过早考虑的事情,但在急速的赶超中,来自身边人的刺激几乎全面影响了这个十六岁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路赶超,天赋过人的张炘炀,在形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时,居然用到了“急功近利”这样的词语。有媒体更是以“是爹坑了儿子”这样的论断来评论张会祥的言行。说正因为“张炘炀父母只有孩子,没有自我,从而导致渐渐长大的张炘汤也只有自我(也是自私)”。而教育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是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教会一个人一技之长、生存之道。如果本末倒置,将一技之长、生存之道作为教育的根基,那么教育必然异化。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本来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当一技之长、生存之道与不健全的人格结合起来的时候,那将是整个社会的噩梦。这就像军队本来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当军队站到人民的对立面的时候,军队就成了屠戮人民的利器,军队就异化了。

有些在童年时期聪慧过人的孩子,最终为何无法取得骄人成就?英国学者最新调查发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神童”无法书写精彩人生,他们中仅有3%的人能获得成功,这正印证了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神童悲剧在张炘炀及其后来者身上重演呢?我觉得我们应尊重孩子天性,告别揠苗助长的神童教育。

曾经,中科大少年班被当做全国神童的集中培训营,一时成为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随着“少年班第一人”宁铂出家为僧,人们对它的质疑和反思也越来越多。可尽管如此,根深蒂固的“神童情结”还是催生了盛极一时的神童教育,甚至大有走火入魔之势。

毋庸置疑,只有尊重孩子天性,给他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正如张炘炀的硕士生导师所说,“如果心志不成熟,(一个人)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牛人,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牛人。”

反思这些神童教育,我们还应重视人文精神,设立培养健全人格的伦理教育。素质教育喊了不少年,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也屡屡成为批评对象,只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人文精神的缺失仍然是很多孩子的通病,这种病在神童身上尤甚。是时候设立伦理教育了,只有这样,一个受教育者才会获得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情商、快乐的心性和齐备的生活技巧,而做一个健康的人,这些样样都不可或缺。以现代成年人的智商,这些道理都是明了的。但现实社会环境的逼迫、望子成龙的虚荣心以及蕴藏在儿童教育背后的巨大利润,让各色人等还是在为神童教育推波助澜。在老幼参与的这趟人生长跑中,成年人可以笑得最好,但孩子却未必笑到最后。

张炘炀最后能否修成正果,只有时间能证明,但毫无疑问,张炘炀还要好好补补人格教育、伦理教育等素质课程,这对他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原理的辅助教学。成才先成人,成人得按人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案例中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虽然看起来似乎使孩子成才了(其实是否真的成才还需要时间来证明),却没有成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能只看智商甚至是只看分数的高低,教育首先是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再谈生存技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某种人的,大学的公共素质课甚至比专业课更重要,这些公共素质课才是培养“人”的,可是时下大学里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依然普遍,这让我们要好好反思大学教育。

另外,教师也可从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解读此案例,特殊性表现在张炘炀在某些方面(比如数学)有天赋,可以安排高水平教师单独辅导,区别对待。普遍性表现在基本的素质课程是人人都要学好的,张炘炀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