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产阶级政党要妥善处理政党关系

无产阶级政党要妥善处理政党关系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确定共产党和各种民主政党的关系的理论基础。对于小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也要争取同它们采取联合行动。所以,共产党在联合小资产阶级政党一道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中,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和革命原则。对待进步的资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也应该支持它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五、无产阶级政党要妥善处理政党关系

(一)妥善处理共产党同各种民主政党的关系

1848年6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创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具有国际性的共产党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之所作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不仅阐明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阶级性质,阐明了党的理论原则、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而且还阐明了共产党与各民主政党的关系。这为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所谓各民主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它们统称为“各种反对党派”,即在当时条件下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党派,包括其他工人政党、小资产阶级政党及一切反对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党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政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明共产党同这些民主政党的关系时,首先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03)。这就是说,共产党必须把无产阶级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最近目的和最终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共产党人不能脱离各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现实面临的迫切斗争任务,而好高骛远,空谈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实现。必须实事求是地考虑当前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实际参加各国正在开展的革命运动。当然,共产党人也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当前的斗争水平和近期利益的实现,而忘记共产主义革命的远大目标。所以,他们在参加所有眼前的革命运动时,都要把它看做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一个步骤,努力把革命进行到底,并不断推进革命运动的进程,为最终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确定共产党和各种民主政党的关系的理论基础。

关于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它们都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其阶级性质是相同的,其最近目的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所以,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不是相对立的,不能互相排斥,而应密切联合,互相支持,共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例如,在英国,共产党要支持宪章派领导的工人阶级反对压迫、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在美国,共产党支持土地改革派领导的手工业者和工人反对种植园主和土地投机分子、要求无偿分给劳动者土地的运动。当然,共产党在与其他工人政党联合斗争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他工人政党所存在的缺陷。它们往往在组织上具有宗派性和狭隘民族性,在行动上具有密谋盲动性和动摇性,在理论上具有模糊性和非科学性,所以,它们一般只能为无产阶级的眼前利益作斗争,而缺乏彻底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共产党必须克服其他工人政党的上述缺陷,体现出自己的先进性,不能使自己停留在其他工人政党的水平上,而要力求帮助其他工人政党提高到共产党的原则高度。共产党要成为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利益、始终推动整个运动不断前进的部分。

对于小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也要争取同它们采取联合行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小资产阶级也处于受压迫的地位,他们有反抗压迫和消灭剥削制度的要求。共产党可以也应该与小资产阶级政党结成联盟,反对共同的敌人。但是,小资产阶级政党往往在革命的目的性上与共产党有根本的区别,它们只要维护和恢复小私有制,过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的小农和手工业生活。这是不符合社会进步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要求的,实质上是要拉历史车轮倒转。所以,共产党在联合小资产阶级政党一道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中,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和革命原则。例如,在法国有一个自称为“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其代表人物是赖德律一洛兰和路易·勃朗。它反对金融资产阶级掌权的七月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制,同时主张依靠资产阶级国家的帮助建立“国家工场”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党人既可以联合这个小资产阶级政党一道去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又要对它的不切实际的空谈和幻想进行批判和斗争。

对待进步的资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也应该支持它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摧毁封建专制统治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先决条件,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共产党和资产阶级政党在一定时期在社会变革要求上会有共同之处,可以一道开展斗争,但是,二者毕竟是阶级性质不同的政党。资产阶级政党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为目的,而共产党则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解放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为己任,所以,二者终将从一时的联合走向对立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德国为例,明确地阐述了这一问题。德国当时正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以及构成这个统治的社会基础的一切落后因素。但是,在这种联合中,共产党要认识到完成民主革命并不是自己的目的,它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封建统治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要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看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经过上述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性地指出:

第一,“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104)。当时,所有国家的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不管这些国家的革命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还是小资产阶级革命,抑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者是反对外强奴役的民族革命,都具有历史进步性,都有利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发展,因而,共产党都应给以支持,并积极参加这些革命运动,与领导这些革命运动的各种政党联合斗争。

第二,“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105)。这就是说,共产党在参加当前一切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都不能仅仅局限于点滴经济利益的改善和些微政治权利的扩大,而应特别强调所有制的变革,要坚持自己的政治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所有制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革命的最根本任务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基本问题。尽管有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和所有制关系发展程度还比较低,还不具备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物质条件,共产党人也不能丢弃这个基本问题和根本任务。有些国家的革命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这个革命进行得越彻底,就越能为实现消灭私有制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第三,“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06)。共产党为了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管是其他工人政党,还是小资产阶级政党,或者是资产阶级政党,只要它们为争取民主、推进社会进步而努力,共产党就应该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起来,通过协调共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聚集起尽可能广泛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妥善处理国际工人组织与其成员组织的关系

如果说共产主义者同盟作为国际性的共产党,它是一个思想和组织完全统一的整体,其所属区部、支部不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构成单位。它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因而尚不存在同盟与其各成员组织相互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而继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后出现的国际工人协会,却是一个各国工人组织的联合组织。各国工人组织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纲领、组织形式和运动水平,其相对独立性较强。如何把这些不同类别的工人组织团结统一在第一国际的整体范围内,使之在对敌斗争中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正确处理国际工人协会与其成员组织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这也是任何国际组织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大问题。

第一国际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是成功的。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探索形成了一条坚持国际的联合统一与各国工人组织独立自主相结合的正确原则。虽然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联合的相互关系,但是,它为以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组成国际组织并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第一国际强调联合统一,维护国际总委员会的权威。国际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107);“它的任务就是组织劳动力量,团结各种各样的工人运动,使它们联合起来”(108)。为此目的,就要有相应的组织制度作保证。根据国际章程和条例的规定,全协会的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决定各国工人运动联合行动的重要事宜。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章程和决议,协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由代表大会选出和任命的总委员会是执行代表大会决议的机关,国际在各国的所属组织均应定期向总委员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并接受总委员会的工作调查和建议。第一国际对其内部出现的否定总委员会的权威、企图削弱总委员会权力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65年12月,伦敦法国人支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分子勒·吕贝曾起草了一个新的国际章程草案,并擅自在比利时一份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佛尔维耶回声报》上发表。勒·吕贝主张取消总委员会的领导作用,使之变为仅从事组织互助、信贷、统计等技术性工作的秘书处。他的这一荒谬主张和违反国际组织原则的做法受到国际总委员会的强烈谴责。1867年,巴黎的蒲鲁东主义者企图同总委员会争夺筹备召开国际洛桑代表大会的领导权,他们擅自提出自己关于代表大会的议程,并于7月20日在《法兰西信使报》上公开发表,同时还发表了巴黎支部关于洛桑代表大会致各国工人团体的呼吁书,要求人们按照他们拟定的议程作会议准备。对这种违反章程规定的越权行为,总委员会坚决进行了抨击。7月23日,总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指出:“任何分部都无权提出自己的议程,只有总委员会有权拟定代表大会议程”(109)。回击了蒲鲁东主义者挑战总委员会职权的行为。尔后,巴枯宁分子在1869年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上图谋控制总委员会的阴谋破产后,便转而攻击总委员会是“权威主义”、“独裁者”,鼓吹“绝对自治”。巴枯宁分子的破坏活动也受到坚决回击,总委员会的权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上得到进一步加强。马克思指出:“总委员会本身是协会中为保持协会的统一和防止敌对分子篡夺所必要的有效力量之一。”(110)恩格斯在谈国际内部的组织关系时,也明确指出:“如果联合会不把某些全权给予联合会委员会,并且最终给予总委员会,那么联合会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捏在一起,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111)

第一国际在强调联合统一的同时,也允许和支持各国工人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思想上,第一国际考虑到当时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发展水平有别,只要符合无产阶级解放的总方向,在具体认识上并不强求完全一致。第一国际成立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并存,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意大利的马志尼主义等等。国际没有把某一种理论确定为必须统一信奉的思想而强加给各国工人阶级,而是容纳了各种思想流派,使各国工人阶级在联合起来开展解放斗争的进程中,通过不断的思想交流乃至论争,来辨别是非正误,“逐步导致一个共同的理论纲领的形成”(112)。马克思在阐述国际总委员会与各国工人组织的关系时曾明确指出:“批判地审查”某个组织的纲领,“不属于总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这个纲领是不是如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运动,也不是总委员会要研究的任务。总委员会“只是要了解,它同我们协会的总的方向即工人阶级彻底解放有没有什么相抵触的地方。”“我们协会根据自己的原则允许每个支部在不违背协会总方向的情况下自由制定它的理论纲领。”(113)后来,马克思在致拉法格的信中又说:“总委员会不是教皇,我们容许每个支部对实际运动抱有自己的理论观点”(114)

在组织上,第一国际作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没有为各国工人阶级规定统一的组织形式。它在自己的章程中明确提出“加入国际协会的工人团体,在彼此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的同时,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组织。”(115)鉴于后来巴枯宁阴谋集团在国际内部的猖狂破坏行为,在1871年9月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上修订组织条例时,作出了新的规定:“所有地方支部、小组及其委员会,今后一律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支部、小组和委员会,冠以该地地名。因此,所有支部和小组,今后不得再用宗派名称,如实证论派、互助主义派、集体主义派、共产主义派等等。或者用‘宣传支部’以及诸如此类的名称成立妄想执行与协会共同目标不符的特殊任务的分立主义组织”。尽管如此,上述国际章程中关于“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组织”的原则并没有被否定,只是要求使用统一名称,并不得搞分立主义活动。修订后的组织条例同时规定,“每一个支部均有权根据当地条件和本国法律的特点制订自己的地方性章程和条例。但是,此种章程和条例的内容,不得与共同章程和条例有任何抵触”(116)。这也体现了第一国际各成员组织独立自主的特点。恩格斯曾就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概括说:“我们协会具有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给予每个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联合会以充分的行动自由,而对于协会的各个中央机关则只是在必要的范围内才给予全权,以便使这些机关能够顺利地为纲领的统一性和共同利益而斗争”(117)

在行动上,第一国际只是给各国工人阶级确定共同的斗争目标,并引导它们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行动,关于各国工人运动的具体活动方式,国际并不强求一律。各国工人组织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开展活动。马克思指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国际是联合起来的团体的网,它布满整个劳动世界。在世界上的每一地区,我们的任务都从某种特殊的方面体现出来,那里的工人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完成这一任务。”(118)国际只对那些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应的决议,以指导各国工人运动的开展,而不就具体问题制定行动措施要求各国支部统一执行。同时,它也反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人组织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于国际,企图通过国际决议使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都接受它的做法的错误行径。法国的蒲鲁东派就曾从自己的信条出发,把建立合作制当做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要求国际代表大会就此作出决议,由此挑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后,大会通过决议指出:“国际工人协会的职责是使工人阶级的自发运动变得步调一致,是把它们联合起来,而决不是指使或强迫它们接受各种各样死板的制度。因此,代表大会不应当推行某种具体的合作制度,而只应当公布若干共同的原则”(119)。后来,恩格斯在总结第一国际时期的经验时,又着重指出:法国人向来认为自己“负有解放欧洲的使命”,“解放世界的使命”;自认为自己具有“领导运动的长子权利”,在第一国际里,他们“也把这个观点当做天经地义的东西来坚持”(120)。恩格斯认为,这是违背第一国际确立的各国工人组织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合作的原则的错误行为。

(三)妥善处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

19世纪70—80年代,欧美各国工人阶级相继建立了各自民族国家的独立政党,这样,大批社会主义工人党产生,由此,也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际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第二国际,在处理党与党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比较松散的形式,在各国党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联合,以确保各国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国情领导工人运动的开展。

第二国际的组织原则是对第一国际组织原则的继承与发展。它们都体现了各国工人组织要求联合统一与保持各自独立自主有机结合的精神。所不同是,第一国际是一个具有统一肌体的联合组织,虽然其内部也确定了许多民主原则,体现各国工人组织的独立自主,但它更加强调和追求的是各国工人组织之间的团结联合和行动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国际一方面让各国工人阶级的运动和意愿享有充分的自由,同时它又能够把工人阶级团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次使统治阶级及其政府感觉到无产阶级的国际威力。”(121)由于对敌斗争和内部斗争的需要,第一国际不断加强了总委员会的权力,使集中的一面越来越突出。这是适应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状况的需要的。而第二国际的建立,其目的虽然也是为了加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团结、联合,但鉴于各国工人阶级在思想上、组织上的水平提高,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独立自主开展革命活动的能力增强,也就更加强调相互间平等交往、民主协商、自主活动的一面。所以,第二国际本身不再具有集中统一的组织形式,尤其是不再设立居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上的享有一定特殊权力的中央领导机关。这样,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现。

首先,恩格斯强调各国党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完成有赖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共同奋斗,因此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原则,根据不同时期实际斗争状况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而联合、团结起来。但是这种联合必须是平等、自愿、自主的联合,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每个党的积极性,互相支持,协作共进。所以,恩格斯曾说:“国际合作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甚至平等者中间居首位者也只有在直接行动的条件下才是需要的”(122)。可见强调国际合作、国际联合不能否定平等、自主和独立,而坚持平等、自主和独立也不能否定国际合作、国际联合,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其次,恩格斯坚决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党的大党主义。一个党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它在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所起的实际作用的影响,而不取决于一个党的主观愿望和意图。在某一时期,一国工人阶级政党可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先锋力量,但它也绝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政党之上,去领导和指挥别国党,强迫别国党服从自己的意志。在1881年10月,此时第二国际虽然尚未建立,但欧美一大批国家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人党,这时恩格斯就曾指出:“违反别人的意志去影响别人的任何企图,都只会对我们有害,只会毁灭在国际时代取得的原有的信任。在革命事业中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实在太多了”(123)。第二国际建立后,恩格斯更加强调各国党平等协商、自主活动的重要性。他特别关注当时处于“大党”地位的德国党和法国党,告诫他们不要摆出一副领导者的架势,企图使别国党都遵从自己。他曾就法国工人党所表现出的法国社会主义在国际革命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说法,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会使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正确关系原则受到破坏。1894年1月,恩格斯在给拉法格的信中强调指出:“任何一次国际行动,都必须就其实质和形式事先进行协商。我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公开提出倡议,然后要别的国家跟着它走,这种做法是不能容忍的”(124)。他还说,“千万不要事先不同别人商量就独自公开提出倡议,这样就把事情搞坏了。内部的政治条件,特别是每个国家议会现在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办法,对另一个国家可能是绝对行不通甚至是有害的”(125)。所以,任何党和组织都不能干预别国党和组织的内部事务,碰到需要联合行动的事,一定要经过平等协商来达成。恩格斯甚至认为,即使是有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它也不应把自己的做法当做唯一正确的道路,强要别国人民遵从实行。他说:“有一点是肯定的: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他国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胜利。”(126)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相互关系的正确阐述是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0~281页。

(3)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61页。

(4)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13页。

(5)马克思恩格斯:《伦敦代表会议决议》(1871年9月—10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56页。

(6)恩格斯:《意大利的情况》(1877年3月6日和14日之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11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0页。

(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大约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2页。

(10)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06~50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1页。

(12)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14)恩格斯:《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1871年2月1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16)马克思恩格斯:《伦敦代表会议决议》(1871年9月—10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55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0、302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24日以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9页。

(19)恩格斯:《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1871年2月1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8~639页。

(20)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92年9月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2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

(22)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月—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1页。

(23)恩格斯:《致格·特里尔》(1889年12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5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284页。

(27)同上,第283页。

(28)同上,第291页。

(29)同上,第285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31)马克思恩格斯:《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1879年9月16日—1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5页。

(32)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年11月15日—22日之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4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34)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8月3—1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40页。

(35)马克思:《给威·白拉克的信》(1875年5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6页。

(36)恩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1875年3月18—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5~326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

(39)同上,第293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41)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选编:《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章程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6页。

(42)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1888年2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0页。

(43)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选编:《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章程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0~33页。

(44)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92年9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74页。

(45)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90年8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35页。

(46)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91年5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8页。

(47)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92年11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7页。

(48)恩格斯:《致格·特里尔》(1889年12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7~688页。

(49)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选编:《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章程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9~14页。

(50)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月—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0~611页。

(51)恩格斯:《论权威》(1872年10月—1873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7页。

(52)马克思:《致恩格斯》(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3页。

(53)恩格斯:《桑维尔耶代表大会和国际》(1872年1月3日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519页。

(54)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信》(1890年9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9页。

(55)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81年10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6页。

(56)马克思:《机密通知》(1870年3月28日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66页。

(57)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1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3页。

(58)马克思:《机密通知》(1870年年3月28日左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76页。

(59)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5年2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6页。

(60)马克思:《致恩格斯》(1856年3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9页。

(61)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91年2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7页。

(62)马克思:《致格·埃卡留斯》(1872年5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454页。

(63)马克思:《致威·李卜克内西》(1865年11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90页。

(64)马克思:《致恩格斯》(1866年9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6页。

(65)燕·马克思:《致威·李卜克内西》(1872年5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684页。

(66)马克思:《致威·布洛斯》(1877年11月1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8页。

(67)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91年4月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2~73页。

(68)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90年11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98页。

(69)恩格斯:《致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歌咏团》(1891年11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09页。

(70)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94年12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22页。

(71)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9页。

(72)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2年10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3页。

(73)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内西》(1894年11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0页。

(74)恩格斯:《致保·施土姆普弗》(1895年1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48~349页。

(75)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83年2月27日—3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44页。

(76)恩格斯:《致马克思》(1858年1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2页。

(77)马克思:《致恩格斯》(1856年3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页。

(78)恩格斯:《致马克思》(1856年3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页。

(79)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82年10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1页。

(80)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1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2页。

(81)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85年10月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59页。

(82)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2年10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3页。

(83)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91年2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3页。

(84)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9年11月1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99页。

(85)恩格斯:《致保·施土姆普弗》(1895年1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48页。

(86)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1873年4—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72页。

(87)恩格斯:《致维·伊·查苏利奇》(1890年4月1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388~389页。

(88)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内西》(1877年7月3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4页。

(89)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90年8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36页。

(90)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内西》(1890年8月1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41页。

(9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307页。

(92)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选编:《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章程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9~21页。

(93)马克思:《关于海牙代表大会》(1872年9月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80页。

(94)同上,第180页。

(95)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1873年4—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85页。

(96)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7页。

(97)马克思:《给威·白拉克的信》(1875年5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6页。

(98)同上,第296页。

(99)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82年10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0页。

(100)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2年10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2~653页。

(101)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9页。

(102)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2年10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3页。

(10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

(105)同上,第307页。

(10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

(107)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月—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0页。

(108)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1971年9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5页。

(109)《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会议记录》(1866—186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32页。

(110)马克思:《致保·拉法格》(1872年3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436页。

(111)恩格斯:《致卡·特尔察吉》(1872年1月14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6页。

(112)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93页。

(113)同上,第393~394页。

(114)马克思:《致保·拉法格》(1870年4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96页。

(115)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月—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2页。

(116)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选编:《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章程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8~39页。

(117)恩格斯:《致在萨拉哥沙举行的西班牙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公民们》(1872年4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8页。

(118)马克思:《同“世界报”记者谈话的记录》(1871年7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683页。

(119)伊·布拉斯拉夫斯基:《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历史资料》(第一国际),三联书店,1964年,第55~56页。

(120)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2年2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61页。

(121)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1873年4—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84页。

(122)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2年2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61。

(123)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81年10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7页。

(124)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4年1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85~186页。

(125)同上,第187页。

(126)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2年9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