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只是人类历史中一定阶段的现象,这种划分会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换其形式与内容,最终走向无阶级的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明阶级产生的历史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这是理解阶级这一概念的实质。此外,阶级还是一个政治范畴。任何阶级都不仅仅是指处于某种经济关系的一群人。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也是如此。

四、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一)阶级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

人类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过程,但这里所说的人,既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它是从整体意义上所说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事着生产和交往活动的现实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原始社会解体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所以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对此进行阶级的分析。

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发现阶级并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首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曾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并分析过阶级斗争问题。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阶级的认识、分析,较之以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要深刻得多、科学得多,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社会是否划分为阶级,划分为哪些阶级,决定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特别是决定于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进一步说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社会不划分为阶级;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社会一定会划分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一定会划分为阶级。而且,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阶级。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关系一定会表现为阶级关系,在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在社会上便属于同一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见解奠定了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阶级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只是人类历史中一定阶段的现象,这种划分会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换其形式与内容,最终走向无阶级的社会。因此,马克思明确地提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108)。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虽然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事实,但却看不到阶级产生的历史根源,而将其视为由于“法权”或“意识”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偶然的社会分化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考察了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阶级是由分工决定的,“在分工的范围内,私人关系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会发展为阶级关系,并作为这样的关系固定下来”(109)。在原始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分工是纯粹自然产生的,它只存在于两性之间。“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部落和氏族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不可能的”(110)。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学会了驯养牲畜,学会了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劳动生产逐渐从自然分工演化为社会分工。首先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人类在生产工具方面进入铁器时代以后,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在前一阶段上刚刚产生并且是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现在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了。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即在自由民中间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也就是说有了贵族和平民之分。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又有了第三次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在此以前,阶级的形成的一切萌芽,还都只是与生产相联系的,而现在首次出现一个阶级,它根本不参与生产,但完全夺取了生产的领导权,并在经济上使生产者服从自己;它成了每两个生产者之间的不可缺少的中间人,并对他们双方都进行剥削。恩格斯将其称之为“一个寄生阶级,真正的社会寄生虫阶级”(111)。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阶级的划分“具有某种历史的理由”(1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明阶级产生的历史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这是理解阶级这一概念的实质。马克思指出:“阶级对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是建立在迄今存在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由这种方式所决定的交换关系上的。”(113)恩格斯也说:“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114)。“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115)产生阶级的经济关系是处于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关系,社会历史阶段不同,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经济关系以及所产生的阶级也就不同。恩格斯分析说:“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阶级是什么样子,那要看生产的发展阶段。在依赖农业的中世纪,是领主和农奴;在中世纪后期的城市里,是行会师傅、帮工和短工;在17世纪是工场手工业主和工场手工业工人;在19世纪是大工厂主和无产者。”(116)这说明,经济关系是阶级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基础,经济关系也是划分阶级的依据。所以,马克思指出:各阶级是“以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作为存在的基础并因这些条件而彼此处于极尖锐的对抗中的”(117)

此外,阶级还是一个政治范畴。任何阶级都不仅仅是指处于某种经济关系的一群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群人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并且成为政治上独立的社会集团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阶级”。例如,资产阶级最初在政治上只是第三等级的一部分,还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后来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由地域的联系发展到全国的联系,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夺取政权的斗争,资产阶级才从第三等级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马克思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形成经历了“从城市自治团体直到构成阶级”(118)的各个历史阶段。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也是如此。在初始阶段,工人们还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即还是分散的“无产者”,还未结成一个“阶级”整体。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一再强调: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就是首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119)可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不仅指在一定经济关系中处于共同地位的经济集团,而且也指在政治斗争中逐渐联合而形成的政治集团。当然,阶级作为政治集团的存在和发展,仍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

自从阶级产生以后,人类社会即跨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从此便在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中演化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120)自原始社会解体以后,“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这种对立具有不同的形式,但是,“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121)就此,马克思还指出,“阶级间的关系的变化就是历史的变化,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产物,总之,是一定‘历史运动’的产物”(12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地存在下去,它终究是会被消灭的。但阶级的消灭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恩格斯指出:“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123)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够消灭阶级。反之,如果没有生产的高度发展,人们就不得不为争夺生活必需品而斗争,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状况就难以避免。

(二)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直接动力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人们,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终极根源,虽然生产力的发展也造就了社会变革的进步力量,但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自发地发生变革。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一定的阶级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不可避免地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种不同层次的动力:第一层次动力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社会形态;第二层次动力为阶级斗争,这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手段,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用,正是通过阶级斗争这一直接动力得到实现的。第一层次动力决定第二层次动力,第二层次动力反映和体现第一层次动力。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阶级斗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并对社会的变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的阶级关系不是一种互利合作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对抗的关系,即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这种阶级关系基于他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性。马克思曾说:敌对阶级之间不可能有和平,“它们的物质利益和需要使得它们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124)。恩格斯也说过:“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的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旧的、还没有被排挤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知道任何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而且根本不知道任何物质利益”(125)。阶级之间的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126)。可见,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关系中,即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产生的在经济关系上和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当然,阶级斗争在具体形式上并不局限于经济斗争,还包括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在任何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中,斗争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夺取或维护政治权力。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27)没有政治斗争,革命的阶级就不可能彻底战胜旧统治阶级而获得根本解放;没有政治斗争,新取得政权的阶级也不可能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确立起实现自身利益所需要的社会政治秩序。不过,政治斗争始终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对此,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最先发现了重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法所制约”(128)。他还进一步指出:“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129)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阶级斗争的意义,认为阶级斗争对社会的变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阶级社会运动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在批评蒲鲁东的错误观点时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130)马克思和恩格斯抨击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某些领导人在德国实行“非常法”初期所表现出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时明确指出:“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131)。后来,恩格斯又强调提出:“自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组成为每个社会的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总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这种斗争只有在阶级本身消失之后、即社会主义取得胜利之后才会消失”(132)。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阶级斗争对于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过程中。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都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时,虽然生产力提出了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其发展的要求,但是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反动统治阶级,由于其剥削本性的决定,一般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会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极力维护业已腐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拿起阶级斗争的武器,在各条战线上坚持不懈地与反动统治阶级作斗争,直至发动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推翻旧政权,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以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完成社会发展的革命性飞跃。

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只要人类社会还存着阶级剥削和压迫,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就不会停止。而每一次大的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当时的统治阶级,迫使他们在政策上做出某些调整和改革,对被统治阶级做出一些让步,减轻剥削的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的奴隶起义和农民战争,虽然它们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其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程度不同地打击了奴隶主和封建主的统治,动摇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根基,为最终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准备了条件。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许多也达不到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但也迫使资产阶级不断改变统治手法并采取一系列改良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是基本的客观事实。人们都隶属于一定的阶级,处于一定的社会阶级关系中。阶级斗争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社会运动的全过程。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要求人们承认并坚持阶级斗争的社会运动方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才能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首先,阶级分析方法是了解扑朔迷离的历史、发现其规律性的“锁钥”(133)列宁指出:“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的斗争,还看到革命和反动、和平和战争、停滞和迅速发展或衰落等不同时期的更迭,——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134)社会历史充满着各种矛盾,有时显得乱象丛生,难以确切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为人们指明了剖析种种复杂矛盾、找出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科学路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之所以有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每个社会所分成的各阶级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不同。阶级斗争就是事变的推动力。因此,要认清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进而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后又必然地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复杂历史变革,就离不开阶级分析方法。列宁曾赞叹说:“马克思为了测定历史发展的整个合力,分析了多么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从过去到将来的各个过渡阶段。”(135)他还指出:“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并且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的学说。”(136)

其次,阶级分析方法是认清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正确制定自己行动策略的指针。人类历史总是不断从一个时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而发展演进的,阶级斗争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那么,怎样才能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推进时代的进步呢?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考察和判定。在阶级斗争中,不同的阶级对社会演进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判明时代发展的方向,就要弄清不同的阶级在时代变革中的作用怎样。就此,列宁说过:“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以便首先了解,哪一个阶级的运动是这个具体环境里可能出现的进步的动力”(137)。他进而指出:“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138)。可见,对历史的发展不作阶级分析,就不能认清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就不能站在进步阶级力量一边而发挥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找出正确地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方略。当然,另一方面,阶级分析方法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对任何社会发展问题都能够适用的。

一方面,阶级关系是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方面,但却不是全部的、唯一的方面。阶级斗争只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社会实践的其他重要领域——生产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和体育等,并不具有直接的阶级属性。如果滥用阶级分析方法,想用此去认识和解决所有社会发展问题,是极其错误的,不仅起不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再者,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斗争的观点,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社会阶级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客观的分析,才能够正确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另一方面,阶级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进行阶级斗争归根结底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的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生产发展的状况、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来说明。也就是说,阶级斗争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以及不同的性质、规模和方式,只有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客观要求,才能正确地估计阶级斗争的作用。只有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级斗争,才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才能说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反动阶级对人民的镇压,以及人为制造的所谓“阶级斗争”,都不应包括在社会发展动力的范畴之内。这是因为阶级斗争之所以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就在于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一方面,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发展的直接动力也并非只有阶级斗争这一种动力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有对抗性的、也有非对抗性的表现,对抗性的矛盾就表现为阶级斗争并经由这种斗争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不以阶级斗争的形式出现,而通过不同阶级之间利益的协调或统治阶级掀起的某种变法改革等运动来加以解决。即便是在阶级对抗性的社会里,这种非阶级斗争活动方式也是通常存在的,也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特别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但整个社会已不再是阶级对抗的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因而也更主要的要靠协调、改革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人们既要看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动力作用,不能否定和抹杀阶级斗争,也不能把阶级斗争绝对化、扩大化。不然的话,都是背离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错误观点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