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接受主客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我们可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界定为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规律。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可以是适应其性质、适应其内容、适应其状态。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具体内容总是随着时代条件不同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状态。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具体化为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状规律。
1.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状是基本规律
接受主客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状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整个过程,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性质和方向。在这个基本矛盾之中,不管是接受主体还是接受客体,总是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应问题,因为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就是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只有适应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才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得以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利益为依据,以维护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为社会宗旨,反映了广大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态度、政治观点、政治立场,要求广大社会成员以坚定的立场、明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维护社会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与接受主客体发生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它对接受主客体的作用上,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思想,它必然要显示出社会性、全局性等特点,为接受主客体所接受和容纳;同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性,为接受主客体的实践作出思想指导。所以,就接受主客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来说,主要是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体来说主要是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状态。
我们之所以说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状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因为这个规律具有基本规律所固有的规定性。第一,这一规律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的表现,在接受主客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基本的矛盾关系中,接受主客体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状态。这种适应,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但不管怎样,接受主客体总是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状。第二,这一规律制约和主导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一项政治性、方向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接受主客体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状的逐步适应,使接受主客体向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方向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接受主客体总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心,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为准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起着思想旗帜的作用,接受主客体只有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状,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性质,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本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说明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接受主客体自始至终都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状,不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便会失去应有的秩序甚至偏离轨道,走上错误的道路。
2.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状规律的内容
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状规律的客观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二是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状态。
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是指接受主客体既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自然属性,又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属性。接受主客体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自然属性,就是要与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属性,就是要适应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关系、经济体制,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文化关系、文化体制;阶级利益、阶级意志,等等。
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状态,是指接受主客体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状态、水平状态和实践状态。接受主客体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状态,即要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开拓的新境界,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新的理论概括,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判断。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水平状态,即接受主客体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程度相适应,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现实社会生产方式的正确反映程度相适应,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现实社会国情的正确反映程度相适应,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正确反映程度相适应。接受主客体适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状态,即接受主体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指导自己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来认识社会的整体及各环节、各部分,来认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来认识社会现阶段战略全局的各种纵向关系及其处理,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纲领来认识社会战略全局的各种横向关系及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