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是指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把自身的主导思想与他人或他群体的受导思想发生联结的个人或群体。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当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要素,一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

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是指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把自身的主导思想与他人或他群体的受导思想发生联结的个人或群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的身份就相当于思想关系学中的思想关系发动者,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接受论中常说的思想信息的传导者。传导,即传播和引导。传导者,即思想信息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这里之所以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主导者为主导者,而不称其为传导者,是因为就主导与传导而言,主导的层次要比传导高。“主”的含义在此是“力主”、“主要是”的意思,而不是主宰、主管、主持;“导”的含义是启发、诱导、指导、引导、疏导、劝导等。“主导”即是指力主指导、引导、疏导、劝导、诱导和启发。由此可见主导者的“主导”,主要是就其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中的作用而言的,是说其发挥一个参谋、咨询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不是说其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动者也有一定的主导性。这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指出的:“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8]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是主导思想的活载体

在已有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接受的著作中,很少将思想关系发动者列入接受系统。例如,王敏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媒介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系统,其中就不包括思想关系发动者。我们不同意这种取向。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灌输、传播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接受活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在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接受时,忽视思想关系发动者的作用。诚然,在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中,随着对思想关系受动者主体性的尊重和重视,使思想关系受动者在接受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能动接受的主体性和一定的主导性,也即表现出接受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但是,思想关系受动者所具有的这一定的主导性,与思想关系发动者的主导性相比,只是相对的、一定范围的主导性,我们不能以思想关系受动者这种相对的、一定范围的主导性掩盖、抹杀、取代思想关系发动者的主导性。这种思想方法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不利的。如果不把思想关系发动者放在思想政治工作接受系统中,那么,不管研究者主观上如何认识,在客观上容易给人以思想关系发动者在思想政治工作接受中处于一个次要的甚至可有可无的位置,接受活动好像就成了思想关系受动者完全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主接受的一个过程,这就给了本来就对思想政治工作传导者职业身份抱有成见的人以口舌,甚至给思想政治工作取消论者以口舌。张琼、马尽举在《道德接受论》中就明确提出了坚持接受的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观点,认为“研究道德接受主体性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道德接受的主体性,而是为了改善、提升道德接受的主体性,使道德接受这个充分体现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的指向相吻合”[9]。本书同样强调,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更不是迎合“接受”,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

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当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要素,一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过程中,总是先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主动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思想上发生联结、联系。二是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过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