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学术规范的意义

哲学学术规范的意义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而,学术规范被认为是具体科学的专利。哲学学术规范的确立,能够使哲学思想联系和符合实际,使哲学理论和观点更加有理有据,使哲学研究稳步而有效地开展,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哲学是时代精神精华的深刻寓意。哲学学术规范的研究和推行,可以保证在某种哲学范式下所使用的概念范畴、命题定律、理论研究方法有相对稳定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在表达哲学思想时,不至于摇摆不定,令人费解和误解。

哲学学术规范既是普通学术规范在哲学研究领域中的推广和利用,也是哲学学术共同体为整治学术生态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更是哲学需要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及哲学当前的责任所在,哲学学术规范对于哲学乃至整个学术生态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自觉弘扬科学精神。在哲学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着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人文主义轻视科技理性,科学主义则倡导科学,甚至用科学来改造哲学,从而衍生出科学哲学。在许多哲学家的眼里,逻辑、科学方法与哲学是背道而驰的,比如历史上对归纳法、实证法和经验主义等的批判。这种思想进一步延伸,就发展为拒斥逻辑、拒斥方法、拒斥标准和拒斥规范的哲学思想。认为哲学倡导思想自由,不应该像科学一样循规蹈矩、制定一些条条框框加以约束,思想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古代很多大哲学家也并没有什么学术规范,照样成为大哲学家。从而,学术规范被认为是具体科学的专利。这一历史和现实问题表明,尽管有时哲学思想与科学思想产生分歧和对立,科学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对象,哲学家们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精神。比如,人们认为自然科学是严格按照逻辑进行研究,并符合逻辑,主要是形式逻辑;哲学则讲究思辨,好像是违反形式逻辑。而其实哲学家们一直也在使用和遵守着形式逻辑,比如,强调哲学理论或思想的自洽性。可以说,哲学比其他学科更重视逻辑的论证。学术规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善于创新等,但哲学也同样需要这种科学精神,并且通过哲学学术规范来使得这种科学精神在哲学研究中由不自觉变为一种自觉。哲学研究不是投机取巧、胡编乱造、自由发挥的臆想,而是脚踏实地、不畏艰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思想创新。哲学研究必然离不开科学精神。哲学学术规范的确立,能够使哲学思想联系和符合实际,使哲学理论和观点更加有理有据,使哲学研究稳步而有效地开展,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哲学是时代精神精华的深刻寓意。

第二,有利于哲学新人的培养和成长。学术生态的优劣,除了与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密切相关外,还主要反映在学术成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上。哲学的特质和本性决定了哲学研究的枯燥和艰难,尤其对于学术新人而言,要攻克众多晦涩难懂的哲学典籍,引经据典、发表见解、著书立说是非常困难的,况且又面对诸多的工作任务以及追求效率的评价制度。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许多哲学新人要么由于对如何进行哲学研究感到无知而触犯学术规范;要么感到迷惘和难以适从;要么受学界“高人”指点投机取巧;或者受不良风气的熏染而急功近利,对学术规范明知故犯。因而,哲学学术规范对于哲学新人培养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示,二是引导。通过哲学学术规范的学习,进入哲学门的学术新人开始就有心理准备,首先从形式上知道怎样进行哲学研究,并提醒自己不要触碰学术红线,不要做出有违学术规范之事,不然对自己、对导师、对单位等都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会受到各种处罚。哲学学术规范的探讨、制定和执行,还可以净化哲学研究的空气,改变不合理的学术评价和奖惩制度,使哲学学术发展更符合哲学及哲学研究的规律和实际,这样对于学术新人既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又可以使学术新人可以静下心来,远离喧嚣和浮躁、厚积薄发,在哲学研究领域实现真正的创新和突破。同时,哲学学术规范中技术或方法规范的学习和探讨,还可以帮助哲学新人快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少走弯路,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尽早步入正轨。学术新人的学习风气、研究习惯、科研志趣、行为和认知方式代表着未来的学术环境走向,是学术生态是否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哲学学术规范对学术新人教育和培养意义重大。

第三,有利于哲学思想的现实表达和交流。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科学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将此观点进一步推演,社会科学和哲学范式也存在不可通约性,或者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这样,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认可。比如就哲学内外部而言,具体科学的标准不能用来衡量哲学思想,科学讲究真实有效,而哲学讲究有理有据。就哲学内部而言,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原理或规律去衡量精神运动的对与错,更不能为之断然否定唯心主义自身的意义与合理性。我们也不能用西方哲学的标准来怀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因而,每一个哲学问题都应该有其归属的研究范式,对其的认识和思考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这样才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对某一哲学问题和思想开展学术评价和批评才能够比较客观和公正,也不至于出现相互攻讦,使高层次的思想对话变成低级庸俗的谩骂。哲学学术规范的研究和推行,可以保证在某种哲学范式下所使用的概念范畴、命题定律、理论研究方法有相对稳定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在表达哲学思想时,不至于摇摆不定,令人费解和误解。无论对于哲学学术批评还是学术交流,都有助于对信息的领会和把握准确、清晰的条理。

第四,有助于提升哲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如前所述,学术规范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即惩戒和引导。之所以惩戒,是因为学术界存在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导致学术成果粗制滥造、浅尝辄止、欺世盗名、虚假创新的现象泛滥,在哲学界则表现为由于真正哲学思想和理论的抽象和深奥难懂,许多人就不求甚解与深刻,一知半解而不求全面,思想肤浅,甚至投机取巧不去思考,直接加工别人的成果。虽然,每年的哲学论文和专著数量并不少,但低层次重复较多,真正的创新和高层次的成果并不多见。通过哲学学术规范的惩戒功能,可以使哲学界警钟长鸣,少在低层次重复和伪研究上费心思、下工夫,而应该静下心来,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努力做到真正的思想和理论创新,使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上一个台阶。哲学学术规范的引导功能,体现在:一是通过哲学学术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从技术上和方法上帮助研究者提层次、上台阶;二是通过哲学学术规范探索更加合理的学术交流和评价机制,营造更加自由和轻松的学术环境,开创更符合哲学实际的培养和成长模式,通过这些工作重点培养哲学共同体成员的批判和创新精神,使哲学研究既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又不随波逐流、阿时趋俗,这样做出的研究思想境界和理论层次才会比较高。

第五,有助于哲学思想的独立和自由。学术的最高价值准则应该是独立和自由,古今中外曾出现过不少政治、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等干预学术的事件,如德国的“施潘事件”、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等,给学术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反映了学术不独立自主的缺陷。哲学更追求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在20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些学者担心学术规范的确立会导致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化,导致学术与思想的分离,学术规范化等同于科学化,将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学术客观化、准确化甚至程式化,这样的学术繁荣背后带来的是思想的枯燥和萎缩,尤其以思想性见长的哲学研究,哲学学术规范会不会限制思想的自由就不能不令人担心了。对于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探究。[14]事实上,构建哲学学术规范的出发点并非是限制思想自由和独立,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哲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的独立和自由。这是因为,通常导致学术不自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和政治的干预,包括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满足政府以及政治需要;二是学术机构的官方限制,如大学和科研机构等行政当局;三是学术团体和学术权威的限制或左右,比如某些社团、学会、专家等常常推行自己预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等,而对于异己则横加批判和压制;四是社会媒体的影响,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对某一学术问题的讨论一经媒体报道,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多人都领教过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在特定情况下,媒体和舆论会绑架学术研究,限制学术自由。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学术和哲学思想的不独立自主,主要的并非来自学术规范,而是来自各种关系、势力和职责的混乱和不确定。相反,学术规范的建构、完善和推行,正是为了理清各种关系,明确各种职责,划分各种领域,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学术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因此,哲学学术规范并不限制哲学思想的开放性,对学术规范的哲学反思会使得哲学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

第六,有利于哲学理论创新。西方分析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看作一种游戏,要依据和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进行。哲学研究也不例外,也离不开学术活动的游戏规则——学术规范。离开游戏规则的游戏是难以想象的,同样,脱离学术规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法理喻的。因而,进行哲学研究,首先要弄清和学习哲学的学术规范,这既是在哲学圈进行学术研究的规矩,也是进行哲学创新的重要条件。因为,哲学学术规范与哲学研究之间存在着相互塑造的关系,哲学共同体通过总结哲学研究的成果、智慧和经验,形成一定的哲学学术规范,在这样的哲学学术规范下,人们开展稳定的哲学研究,按照库恩的说法,这时的哲学处于常规研究时期。但是,哲学规范并不是被动地、机械地约束和引导人们的研究行为和目标,哲学规范也是哲学不断思考的对象和研究内容,既有的规范会不断地被修改和打破,可以想象当游戏规则变化时,游戏活动也必然跟着创新和变化,就像打乒乓球一样,比赛规则、赛制和球的大小不断变化,球员就要不断训练适应并跟上这种变化,这样才不会被规则所淘汰。哲学学术规范的不断变化,会催生哲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因而,哲学学术规范即可以为哲学思想提供一个稳定的思考环境,又能够推动哲学理论不断创新。

【注释】

[1]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2]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3]刘珺珺.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116.

[4][美]R.K.默顿.科学社会学[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65.

[5]杨玉圣,张保生.学术规范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9-80.

[6]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说明Ⅰ

[7]杨玉圣.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54.

[8]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8.

[9][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1.

[10][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11][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8.

[12]邓正来.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01.

[13]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6.

[14]俞吾金.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学术界,2002(3):152-1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