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六章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第六章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阐述了人的历史性生成过程。值得注意的是,《1844年手稿》中对人的历史生成的观点与之后马克思从具体的历史出发分析现实的个人还是有所不同的。

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序言”中交代了两个主题:一个是国民经济学研究,另一个是黑格尔辩证法研究。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过渡马克思没有交代,只是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研究做了一个修辞学的判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1]那么这个跨越如何理解,马克思从共产主义直接转入黑格尔辩证法研究意味着什么?这是本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接着青年黑格尔派的工作做下去的。鲍威尔抓住了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环节,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并且抛弃了黑格尔哲学中重要的历史性维度。《1844年手稿》在形式上高度赞扬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思辨体系,实质是紧紧抓住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恐怕是青年马克思本人在写作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的。因此,本章第二个问题是连接在费尔巴哈那里还是静止的无历史的人与黑格尔的劳动观,即如何把握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的人。事实上,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中表达了对自我意识不能在“定在”中发光的不满,之后与“自由人”的决裂表明了马克思不再仅从哲学上思考现实,而要现实的改变世界,《1844年手稿》是这一立场的继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阐述了人的历史性生成过程(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

值得注意的是,《1844年手稿》中对人的历史生成的观点与之后马克思从具体的历史出发分析现实的个人还是有所不同的。《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确实还是受到费尔巴哈一般人本主义的影响,还没有从具体的历史来理解人。不过同样要注意的是,并不能因为《1844年手稿》中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还有距离而把《1844年手稿》看作是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时期的著作,如阿尔都塞那样。事实上《1844年手稿》通过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批判所确立的人的历史生成原则与唯物史观具有连续性,这是本章的第三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