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都塞否弃了这种幻象和懒惰,他主张面向真实。除此之外,非同一性还表现在理论实践的内部,或者说表现在科学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其中认识对象不等于现实对象是前提,科学发展两个阶段正是在此前提上得到认识的把握,当然这种前提相对于西方哲学认识论把认识对象等于现实对象的前提设定来说,又可以说是无前提。

认识的生产是实践结构在思维中的作用,这种作用的过程是异质性的,那么非同一性作为思维的本真有哪些表现呢?具体到某一门科学的发展上,科学发展又呈现出什么特点呢?

我们知道,预设认识对象等于现实对象是意识形态的幻象,同时也是思维的懒惰,因为认识对象以及对原料加工所形成的新的认识都与现实对象直接划等号。阿尔都塞否弃了这种幻象和懒惰,他主张面向真实。真实的情况就是:“现实对象是认识过程的绝对依据,对现实对象的认识的深化要通过理论加工来完成,而这种理论加工则必然要对认识对象发生影响,因为这个加工仅仅同认识对象有关。”[38]因此,认识对象是指向现实对象,但二者不是等同关系。现实对象有运动、顺序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而认识对象则是指向现实对象的关系和逻辑结构,不是西方哲学认识论所强调的历史逻辑的同一,而是非同一性。这种非同一性首先就表现在认识对象不等于现实对象上。

除此之外,非同一性还表现在理论实践的内部,或者说表现在科学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在‘一般甲’和‘一般丙’之间,从不存在本质的同一性,而只有真实的转换性,即或者由意识形态的一般转化为科学的一般,或者产生出一种新的科学一般,它既‘包含’旧的科学一般,又否定旧的科学一般,也就是说,它规定着旧的科学一般的‘相对’真理性和局限性。”[39]这两个不同阶段就是科学的变革和稳定发展阶段。在科学变革阶段,理论硬核发生根本变革,因而导致理论的对象、理论的总问题、理论的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范式变革、质的飞跃。处于此阶段,非同一性就表现为彻底的断裂。在断裂之后,科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理论的硬核、总框架是不变的,只是认识对象获得了填补空白和光亮领域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对象就同一幅尚有许多地方未标明、而人们正在探索的地区的地图一样:这些地区内的空白被标上新的具体的、确切的地方,但是人们已经知道的这个地区的总轮廓并没有改变。”[40]因此这儿的非同一性是同一个框架中的连续发展和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这种非同一性更多的是对同一个结构的确证,因此不是一种强的非同一性,而是弱的非同一性。

以上就是非同一性的三种表现,它们又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强的非同一性和弱的非同一性。其中认识对象不等于现实对象是前提,科学发展两个阶段正是在此前提上得到认识的把握,当然这种前提相对于西方哲学认识论把认识对象等于现实对象的前提设定来说,又可以说是无前提。

这就是认识的生产方式,它是在思维中进行的,它涉及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尤其是理论实践的具体机制。这样我们就不再是通过回顾式的理论阅读得出理论实践史理论,而是通过症候阅读得出认识的作用和机制,即使名词动词化,使之展现流动的过程机制。认识在生产结构中展现自己的本真的特点——非同一性。阿尔都塞认为理论实践的大写理论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那么对于辩证法,阿尔都塞又有何新的理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