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进化论》可以说是一部围绕生命哲学来展开的作品。毋庸置疑,《创造进化论》中的“绵延”也成了一种基本的概念。《创造进化论》是充满新哲学思想的著作。因此,柏格森主张通过哲学去理解直觉意识,并将其力量发挥扩大。在这里柏格森想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在对事物作出判断时,不可能变成完全空洞。

超解:颠覆以往进化论的生命哲学

概述:一部否定以往的单线进化论,通过“生命的冲动”来歌颂创造进化论的哲学著作,是柏格森的代表作。此书于1907年出版发行。

亨利·柏格森(1859—1941)

法国哲学家。宣扬生命进化的根本性力量,提出“生命的冲动”这一概念。获诺贝尔文学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创造进化论》可以说是一部围绕生命哲学来展开的作品。在此前发表的主要著作《试论意识的直接材料》则将人的精神面作为一种质,提出“纯粹的绵延”的独立时间观念,也就是一种量上无法还原的直观的时间观念。

认真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能用数字量化的时间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日常生活而发明出来的。时间本应该是一种更加直观的东西,这是柏格森哲学的基本概念。毋庸置疑,《创造进化论》中的“绵延”也成了一种基本的概念。

但是,第二部作品《物质与记忆》给柏格森的创作带来了更直接的影响。它论述了从物质到精神持续移动的可能性。作者提出,物质和精神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不同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的。从这层意思上来看,《创造进化论》可以说是柏格森哲学思想集大成的作品。

柏格森是法国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担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主席,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哲学以外的领域也十分活跃。他的思想被称为“新哲学”。《创造进化论》是充满新哲学思想的著作。

第一章对“生命的冲动”的固有性进行论述。生命的冲动是柏格森思考生命进化的根本原因。它具有偶然性和被动性,也就等于否定了以往重视突然变异和自然淘汰的进化论。同时它也否定了用必然性的机械论来解释,又用目的论来说明进化过程的立场。

机械论,指的是将自然解释成一个被数学法则所支配的世界的哲学理论。但是那样的话一切事物都是事先存在的,由此会得出连时间概念都毫无必要的结论。因为如果一切事物都是事先被决定好,只是机械地实现的话,则跟时间的流逝丝毫没有关联。把对物质的思考放到人为无法达到的生命和宇宙中不断扩大,这种观点并不妥当。另外,目的论则将宇宙作为实现目标,将一切事物事先存在作为前提,这种观点也是欠妥当的。

因此,柏格森提出了“创造性”这个概念。有机体的组织通过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当其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就会进行创造性的进化。正如生命向着不同方向跃动一样。这时进化的主体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包含所有个体在内的整个生命体。

人过于追求智力却逐渐丧失直觉意识

第二章主要讲述生命的进化究竟是如何具体进行的。沿用柏格森的话来说,生命进化并不是单向发展,而是朝着不同性质的方向分裂。按照大类来分的话,可分为3种。植物代表“麻木”,人类代表“智力”,膜翅类(蚂蚁及蜜蜂的同类)代表“本能”。虽然植物、人类以及膜翅类都是生命体,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因为生命体本来就会自由行动,所以柏格森的基本观点认为,生命体在行动时会伴随着意识。

在论述生命进化时还要加进“认识”这一要素。这样的话,与认识密切相关的智力和本能就会变得极其重要。智力,指的是将对象按照一定的法则分解,然后再重新构建成一个新体系的能力。与此相对,本能则指把握生命本来状态的感应能力,即我们所说的直觉意识。柏格森意在将这两种相辅相成的能力统一归纳起来。

第三章则主要研究智力与本能之间的关系。智力具有几何形和空间性,它创造了物理秩序。但智力无法支配通过遵从欲望而建立起来的秩序,因为这是由直觉掌控的领域。比如,生命体与某些物质发生冲突时,会因遭到抵抗而发生进化,这时便产生了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冲动”。而能将这种冲动捕捉到的并不是智力,而是直觉意识。人过于追求智力,却逐渐丧失直觉意识。因此,柏格森主张通过哲学去理解直觉意识,并将其力量发挥扩大。

最后一章即第四章批判了“无”的概念。当某事物不存在时,我们常常会在心里想象这个事物存在的样态。反过来,我们会在心里给自己这样的暗示:这个事物曾经存在,或者说可能存在。在这里柏格森想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在对事物作出判断时,不可能变成完全空洞。因此精神是一种连续的东西,它与绵延的观念相关联。

柏格森其他作品(本书推荐的作品除外)

柏格森留下了大量作品。除本书介绍的作品之外,还有论述关于微笑的经典戏剧论作品《笑》,以及收录与直觉的有关论据的论文集《思想和运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