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锡林郭勒盟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锡林郭勒盟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时间:2023-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盟共计申报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项目20余个,其中,锡林影剧院转企改制及精神升级改造项目2011年底已到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新建草原文化展示馆,建设民营博物馆,促进文博事业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四是建设马文化产业园。通过贡扎布敖包祭祀活动,扩大敖包祭祀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夏季草原敖包祭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锡林郭勒盟文化局 宇彤

根据盟委、行署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盟旗两级宣传文化部门就本地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并编制了有关规划充实到《锡林郭勒盟“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该规划纲要经多次修改讨论,现已正式报盟委、行署审核,待发。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园区、基地建设方面,盟旗两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主管部门正在积极落实前期工作,有的已经达成合作意向,还有部分在建和续建产业项目也在有效实施。截至目前,全盟仅有1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太仆寺旗御马苑),全盟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余个,推荐申报自治区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0个,自治区文化厅已对上述单位进行了资料审核和实地抽查,待专家评审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全盟共计申报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项目20余个,其中,锡林影剧院转企改制及精神升级改造项目2011年底已到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盟年产值在150—1000万元的文化企业有10余家。

一、多伦县提出建设四大文化产业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尽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多伦县制定出台了《多伦县“十二五”时期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四大文化产业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设想。

一是以山西会馆晋商文化产业园项目为核心,打造集商品交易、玛瑙销售、文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旅文化产业园。二是围绕多伦湖旅游开发项目,打造集康体、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三是在新城区建设以生态、宜居、休闲为主题的高标准文化产业园。新建草原文化展示馆,建设民营博物馆,促进文博事业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四是建设马文化产业园。发挥好马业协会的作用,建设赛马场,恢复多伦传统赛马活动,大力开拓马产业市场。以马鞍具生产为突破口,开发生产与马文化有关的手工艺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剧《多伦会盟》建设拍摄基地、汇宗寺修复的良好机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包装推出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并通过鼓励、扶持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引导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充分利用元上都遗址的影响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目前,多伦湖正由内蒙古鄂尔多斯恒信集团开发运作,榆木川景区由大地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山西会馆及周边晋商文化一条街由北京晶鼎聚龙公司开发运作,主体建筑已经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马文化产业园选址于多伦县蔡木山乡境内,占地面积1000亩。2012年建设赛马场、马文化博物馆,2013年建成蒙古马基因保护中心、马鞍具制作中心,2014年全部完工。规划发展总目标为自治区级蒙古马保护区及蒙古马优良品种培训基地,开拓马资源商品销售市场,建设完善配套的疗养基地、赛马场、蒙古马文化旅游区,并以蒙古马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国际赛马活动。

二、阿巴嘎旗发挥文化之乡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阿巴嘎旗曾先后被自治区命名为“别力古台部落文化传承基地”、“内蒙古哈日阿都文化之乡”、“内蒙古策格文化之乡”、“内蒙古潮尔道文化之乡”。阿巴嘎旗提出了以别力古台文化为核心,按照文旅携手,以文促旅,以旅促文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在不断加强别力古台文化、黑马文化、策格文化、潮尔道文化挖掘整理的同时,努力丰富“骑黑马、观圣山,品策格、听潮尔,祭敖包、体民俗”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的内涵,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1.别力古台文化产业。打造别力古台文化旅游基地。一是深入总结提炼别力古台文化精髓,提升别力古台文化园的内涵,将别力古台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建设、旅游景点开发中,培育别力古台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充分发挥一代跤王—别力古台的名人效应,积极承办国际性摔跤大赛,发展搏克服饰制作业、搏克培训业等体育文化产业。三是积极发展阿巴嘎特色民族手工制品加工业。组建阿巴嘎服饰协会,深入研究阿巴嘎服饰文化,提升阿巴嘎服饰的整体加工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演出服饰加工业。发挥民间艺人的带动效应,组建民族工艺品手工制作协会,积极发展传统民族工艺品手工制作,带动旅游纪念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四是积极挖掘宝格达乌拉、别力古台、贡扎布敖包三大祭祀文化内涵,努力提升影响力。通过宝格达乌拉祭祀活动,促进别力古台札桑旅游度假村的发展,带动中北部草原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活动。通过别力古台祭祀活动,提升搏克运动的知名度,发展蒙古族男儿三艺文化体验旅游活动。通过贡扎布敖包祭祀活动,扩大敖包祭祀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夏季草原敖包祭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2.黑马文化产业。依托独特的黑马资源,抓住锡林郭勒盟被命名为“中国马都”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畜牧、旅游、文化等项目,发展马文化产业,全力打造“哈日阿都”文化基地。一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扶持黑马养殖户发展,打造万匹黑马养殖基地。二是以政府主办,企业赞助的形式,不断丰富“哈日阿都”文化节的内容,提高举办水平,努力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使之成为全盟重点节庆活动之一。三是充分发挥阿巴嘎旗作为“中国马文化摄影基地”、“自治区哈日阿都文化摄影基地”和“内蒙古影视创作基地”的作用,大力发展马文化摄影及影视业,让阿巴嘎黑马走向全国。四是积极引进马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马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全旗养马业的快速发展。五是鼓励牧民群众积极驯马,发展马具手工制作业,丰富马文化产品,发展以马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牧人之家”。

3.策格文化产业。阿巴嘎地区居民酿造策格的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超,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策格文化之乡。目前,全旗马奶年产达180余吨,年销售收入达500余万元。阿巴嘎旗将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策格文化内涵,全力打造策格文化产业。一是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整理策格保健疗法,设立策格保健疗法专科,建立策格保健疗养院,让更多的人认识策格的保健药用价值,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研究阿巴嘎策格。二是发挥策格产业协会的作用,统一注册产地证明商标,规范策格酿造管理,提升阿巴嘎策格整体质量,塑造阿巴嘎旗策格品牌。

4.潮尔道文化产业。阿巴嘎旗是世界四大类“潮尔”之一“阿巴嘎潮尔”保留最集中的地区,2009年被自治区命名为“潮尔”文化之乡,2010年被自治区确定为“潮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十二·五”期间,以自治区级潮尔道传承人为主,充分挖掘整理潮尔道文化,整理出版阿巴嘎潮尔道演唱专辑、阿巴嘎潮尔道研究书籍,组建阿巴嘎潮尔道表演队,打造一台以潮尔演唱为主的品牌歌舞剧,依托别力古台札桑、查干朝鲁图珠洒乐、洪格尔高勒旅游度假村搭建传统蒙古包式潮尔演唱厅,将潮尔文化与旅游融合,繁荣潮尔道表演业。

三、苏尼特左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特色突出

苏尼特左旗抢抓中央、自治区、盟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在认真分析研究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两园一区一馆”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即:宝德尔石林地质公园和恩格尔河生态旅游园、苏尼特文化产业园区、综合多功能体育馆。依托“两园一区一馆”,集中打造“一点三线”草原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体验苏尼特民俗文化游、宝德尔石林地质奇观和边境口岸游、恩格尔河原生态游。

“两园”建设,突出“神秘的草原深处,古老的游牧文化”旅游主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搞好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建设,挖掘、丰富旅游主题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一区”建设,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苏尼特文化产业园区”,划定五大功能区,包括民族文化博览区(博物馆、查干葛根纪念馆、吉鲁根文化敖包)、民族文娱活动综合区(那达慕会场、赛驼场、赛马场、沙嘎游戏会馆)、民族手工艺加工区、民族文化创意区(漫画作品、动漫脚本、沙画)、蒙餐文化休闲度假区。主要以驼文化、马文化、沙嘎、塔穆嘎、德格苏、乌兰伊德等传统文化展示为核心,集草原生态植物观光、游牧文化生活体验、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民间艺术交流、蒙古族特色节庆活动等地域特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园区。“一馆”建设,拟建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容纳2000至3000人,能够承接全盟乃至全区、全国的比赛活动。场馆不仅要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还要培育和发展竞赛表演、体育训练、健身锻炼、电影放映、休闲娱乐、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相关产业。

目前,苏尼特文化旅游园区项目,由苏尼特左旗“探马赤”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该项目已经旗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满都拉图街以南,芒来路以东,101省道以北,面积1平方公里(100万平方米)的区域保护起来,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园25万平方米,赛驼场25万平方米,赛马场40万平方米,那达慕会场10万平方米。该公司下设探马赤大宫苏尼特乌兰伊德饮食文化园区、探马赤商务服务中心、骆驼文化产业区、盛草茶座等经济实体。民族文化博览区——苏尼特博物馆、查干葛根纪念馆、吉鲁根文化敖包已建设完成。苏尼特左旗游牧文化产业园、蒙元河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

正蓝旗打造民族特色产业新型园区为进一步发扬蒙元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正蓝旗于今年9月份开始实施了正蓝旗民族特色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由正蓝旗政府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40余亩,建筑面积64454平方米,总投资9850万元。是一个集生产、研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目前正在进行一期的厂房建设,已完成投资300万元,预计明年10月份完工,该园区建成后预计将有30余家特色企业入驻园区。

正蓝旗民族特色产业园区主要依托正蓝旗丰富的民族特色产业资源和蒙元文化资源,以正蓝旗现有知名的乳制品、传统奶食加工企业、风干牛肉生产企业、糖果生产企业、蒙古包生产企业等特色产业为载体,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园区内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定位。

该园区计划建设21间单体建筑面积为145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可吸纳3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布局为前店后厂式格局,既便于生产、销售、有又利于观光旅游。该园区整体是集蒙元风情广场、蒙元奶食城、糖果加工基地、风干肉加工基地、蒙古包加工基地、民族服饰、展览中心、检测中心、酒店接待中心和民俗休闲区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该园区投入运营后,前期便可解决当地500名农牧民转移就业,并成为正蓝旗旅游繁荣发展的新亮点。同时可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正蓝旗特色产业化水平及扩大特色产业产品知名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