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审美的对象世界

审美的对象世界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有的学者主张区分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这两个概念,认为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必须完成上述过程。审美客体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系的对象为基础,从人类自身的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的外化形式到与人有联系的自然界,审美客体包罗万象,存在于不同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美感形成的基本因素在主客体双方,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并非彼此独立、界限分明。从主体方面讲,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构了审美心理结构。从客体方面讲,在于其具有一种使人愉快的、与主体的审美需要相符合的属性,以特定的方式引起并规定主体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感受。这种对象性的存在是“作为心灵的认识方面的对象”[1]。可以确证和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生命活力和个性特点,使主体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规定着主体审美享受的性质和方式。

在实际的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当人们谈论“美”的时候,既包含有对象的美,又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美感;既有对象美的表现,又有人们之所以认为是美的成分。这二者关系密切,有时是难以分开的。

对象的审美价值是在各种意义的交织中形成的,这些意义产生于人同这些对象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相互作用的过程里。从共性上讲,审美对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审美客体是种对象性存在。

审美对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自然形态的存在,而是通过人的审美发现从而得以实现的一种对象性存在。是人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享受对象。

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但是这种基础本身只是给审美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某一具体的对象在进入个体的欣赏过程之前,从价值意义上还不能称之为审美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具有能够转化的潜能,具有引人注目的审美属性和特点。即使进入了个体的审美视野,对象能在何等程度上实现其审美价值,还取决于审美主体的能力、修养、心境等等因素。物的客体性存在向对象性存在的生成转化即审美客体向审美对象生成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被审美主体所感觉、所接纳的过程,从主体方面说也就是审美发现的过程。因此,审美对象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一方。

因此,有的学者主张区分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这两个概念,认为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必须完成上述过程。但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称之为审美客体也不为错,从哲学上讲,主体客体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只要了解客观事物如何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就可以了。

其次,审美对象具有引人注目的审美属性。

作为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客体,必须具有的审美属性是形成审美价值的必要条件。对象的动人形态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形象生动性。审美活动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对于对象形式的审美把握,一般说来,审美客体必须是具象直观的、具体生动的,能为人的感官感知的感性存在。

感染愉悦性。美的形象所展示的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画面,生活、劳动和斗争的内容,能给人以细致、深刻的情意感染。体现了人的自由能动的创造力,包含着人的审美理想,能显示人的生命活力、生活情趣。

情意表现性。审美客体的形象能表达和象征情感意义,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追问意义,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使审美主体通过想象的情感体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评价,促成对丑的厌恶,满足人们对美的向往。

美感作为精神感觉,是对象形式因素作用于主体心灵的结果,是产生于心物关系的创造。在对对象形式的不断感觉、不断创造中,人类的美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不断地得到解放与自由。“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可能由唯一的一个来源发展而成,它是逐渐的历史发展综合形成的结果。”[2]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多样性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们的活动、思想感情、精神状况、性格品质,都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审美的对象世界又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所以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极其广泛,可以说,在人对其所感兴趣的事物中都包含着审美因素。审美客体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系的对象为基础,从人类自身的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的外化形式到与人有联系的自然界,审美客体包罗万象,存在于不同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本书依照哲学观念,分为社会审美客体,自然审美客体和以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审美客体三大类,简称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下面,我们将不同领域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进行分类比较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