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笔杆奋战的斗士伏尔泰

用笔杆奋战的斗士伏尔泰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学者中,伏尔泰是被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的文学成就最高,文学作品数量也最多。伏尔泰用笔杆进行了60多年的反封建斗争,影响遍及全世界,他也被称为是“用笔杆奋战的斗士”。伏尔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斗争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1778年,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受到了热烈欢迎。

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学者中,伏尔泰是被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的文学成就最高,文学作品数量也最多。伏尔泰用笔杆进行了60多年的反封建斗争,影响遍及全世界,他也被称为是“用笔杆奋战的斗士”。

伏尔泰

伏尔泰于1694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法律公证人,母亲具有贵族血统。伏尔泰曾担任过一段时期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书记,出入上流贵族社会,他敏锐的政治直觉使他经常能够捕捉到别人难以察觉的社会变化,从而针砭时尚、评论朝政,其犀利的言辞和风趣幽默的谈吐使他备受瞩目。正因如此,再加上他时常写些讽刺诗歌来抨击时政,这使他遭到封建专制统治者的不断迫害。

伏尔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斗争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他的斗争目的就是要把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和宗教迷信

1715年,伏尔泰就曾因写诗讽刺当时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巴黎附近的苏里。1717年,同样是因为写讽刺诗,他在巴士底狱度过了将近一年时间。但这一切并未击败他的斗志,在狱中,他创作了剧本《俄狄浦斯》。因为不羁的性格和反抗专制制度的决心,伏尔泰再三触怒法国当政者,也因此被一再流放,甚至驱逐出境。

1778年,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受到了热烈欢迎。但是不久他便病倒了,同年与世长辞。伏尔泰被称为“法兰西精神之父”,对于他的贡献,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以期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性王国”,即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王国。

伏尔泰曾与卢梭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辩。针对卢梭的《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促进了风俗的淳化》一文,伏尔泰没有直接批评卢梭,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因为社会还存在某些弊端就否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像人们因消化不良而不吃东西一样荒谬可笑。而对卢梭寄给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也没有直接发表评论,而借机给卢梭写了一封回信。在回信中,他驳斥了卢梭的原始主义观点。他说,他不喜欢像动物那样用四条腿走路或像印第安人那样生活,因为不开化的印第安人像文明的欧洲人一样邪恶。他半开玩笑地对卢梭说,文学所附着的蒺藜实际上是地球上到处泛滥的罪恶相伴的花朵,大的罪恶是著名的无知之徒所犯下的。

17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遭到挫折,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的妥协越来越明显,鼓吹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的盲目乐观主义哲学也应运而生。针对这一现状,伏尔泰采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斗争工具——讽刺小说来批驳这一为旧制度辩护的哲学,并趁机宣传启蒙思想。他反对消极的处世哲学,主张启迪人们的智慧,正视现实,积极谋求新的变革。在其小说《老实人》的结尾,最后一句话:“种咱们的园地要紧”,构成了伏尔泰全部哲学思想的真谛。它表明了伏尔泰对人类寄予的希望:人类社会并不美好,要改变现状,不能坐等天赐恩泽,一切都得从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开始。

学海拾贝

伏尔泰桀骜不驯、天生叛逆,其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注:这句话出自《伏尔泰的友人》一书),这句话成为他思想的精辟总结。

伏尔泰的《老实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