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不虞之誉”,即指“行不足以至誉而偶得誉”,“求全之毁”意为“求免于毁而反致毁”。相传,古时有一年轻人尾生,与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尾生家境贫寒,不被女方父母接纳,两人于是相约在城外木桥会面后私奔。世人认为尾生抱柱是坚守信约,忠贞不渝;而陈不瞻气绝则是胆小怯懦,只值一哂。崇尚信义,而赋予尾生至信至义的精神,使之具有榜样的力量;赞许勇气,而鄙视陈不瞻胆小,忽略他明知己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

——《孟子·离娄上》

释义:

虞,意为预料;毁,意指责备。有言过其实、令人料想不到的赞美,也有力求圆满、过分苛刻的责备。

点题:

所谓“不虞之誉”,即指“行不足以至誉而偶得誉”,“求全之毁”意为“求免于毁而反致毁”。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人对于我们某种行为后果的评价之高远超出我们自己的期待,或者我们通过努力圆满完成的事情反而招致别人苛刻的批评责备。当身处毁誉之间,应知毁誉未必皆真实,切不可以其定忧喜、决进退。

链接:

容闳《西学东渐记》——

无功受禄,转来不虞之誉;劳苦功高,反有求全之毁。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天下人固有识想与议论过绝寻常,而所行事不能有益于大局者,必其自信力不足者也。有初时持一宗旨,任一事业,及为外界毁誉之所刺激,或半途变更废止,不能达其目的地者,必其自信力不足者也。居今日之中国,上之不可不冲破二千年顽谬之学理,内之不可不鏖战四百兆群盲之习俗,外之不可不对抗五洲万国猛烈侵略、温柔笼络之方策,非有绝大之气魄,绝大之胆量,何能于此四面楚歌中,打开一条血路,以导我国民于新世界者乎?

岳麓书院名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延伸悦读:

《孟子正义》中以尾生抱柱不去和陈不瞻失气而死两个故事为例,对“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进行解读。

相传,古时有一年轻人尾生,与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尾生家境贫寒,不被女方父母接纳,两人于是相约在城外木桥会面后私奔。尾生在等候姑娘时恰遇洪水爆发,尾生抱住桥柱但终溺水而亡。后世对于尾生抱柱给予极高的评价,并升华至“守死善道之精神”,《史记》中更将其与曾子、伯夷比肩,曰:“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

齐国崔杼杀齐庄公的时候,有个人叫陈不瞻,听说国君有难,要奔赴救援。他要去的时候,吃饭拿不住饭勺,上车抓不住车轼。车夫说:“你这样胆小,去了有用吗?”陈不瞻说:“为国君牺牲,是道义准则;胆小怯懦,是我个人的事,不能因私害公。”到了战地,听到战斗的声音,陈不瞻就因惊恐而气绝身亡。世人皆因其胆小而引为笑柄。

世人认为尾生抱柱是坚守信约,忠贞不渝;而陈不瞻气绝则是胆小怯懦,只值一哂。其实这样的评价何尝不是掺杂了议论者的主观情感?崇尚信义,而赋予尾生至信至义的精神,使之具有榜样的力量;赞许勇气,而鄙视陈不瞻胆小,忽略他明知己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以此二则故事为例,便可知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遽为忧喜,观人者不可以是轻为进退”。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人对于我们某种行为后果的评价之高远超出我们自己的期待,或者我们通过努力完成的事情反而招致别人苛刻的批评责备。人行于世,难免招致议论,身处毁誉之中当正心修己、宠辱不惊,如东坡之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