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和怎么成为名人

为什么和怎么成为名人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为普通人望尘莫及也不可企及的了。比如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学成为其名的基础;比如皇甫谧,在中医针灸学领域的成就成为其名的基础……人为什么仰慕名人?一般来说,环境塑造人,环境成为名的前提;机遇成就人,机遇成为名的条件;奋斗造就人,奋斗成为名的内在因素。名要借助事,事要超过人。

名人就是著名的人。普通人与名人的生命都是相同的:都有生理活动、劳动和休闲活动,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但人与人又是不同的,集中表现在普通人与名人的名与实的关系是很不相同的。普通人的名与实相统一:人活得有限,名也有限,人死了,名也没了,这叫“尔曹身与名俱灭”;名人的名与实却可以分离:人活着有作为,名也很张扬,人虽然死了,但名却存在,这就叫“不废江河万古流”。

名人总是少数,更多的人出不了名,便分为两种:一种人依附名人,一种人便仰慕名人。

名人存在于古今中外,存在于各行各业,但没有尽人皆知的名人,也没有真正永垂不朽的名人。名总是有限于时间,也有限于空间的。一国之君也会有民不知其名,一代文豪也会有人不知其文,一位学者也有不知道的名人……这既是名的局限,也是知识的局限。但有限并不是悬崖,而且有限与无限贯通,所以,想著名的人,总是不停步,不舍弃。

名人都是在一定时间著名,一定范围著名,一定层次著名,所以,名人著名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同的,有的仅仅昙花一现,有的可以著名当代,极少数人可以流传后世;有的人可以名扬四海,有的人可以著名一域,有的人仅仅著名乡里。

为什么人的名会有这种不同结果呢?这就要从人与事说开去。

名虽然是属于人的,但名的流传确是基于事的。事业有成,名也就大起来,叫做功成名就;事业无成,也就没有名气,叫默默无闻。人来到世间,都是要有所作为的。多数人致力于寻常小事,或者把大事干得平平,所以一生成就也平平;少数人致力于不平常的事业,或者把寻常事业干得不同寻常,所以人生成果辉煌。这种不寻常存在于各行各业,叫做行行出状元。状元总是百里挑一,所以,多数人就以生育孩子体现自身的存在以留名后代,少数人便以事业有成实现人生意义而流名后世。

人以名传,名以事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过去的人是都不存在了,但有些人的名之所以流传不衰,是因为其所创造的事业在。比如,提起儒学,就不能不讲孔子;提起皇帝,就不能不说到秦始皇;说到文字,就要想起仓颉;说到纸就要想起蔡伦;说到书法,就要想起王羲之;说到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就要讲马克思;说到俄国十月革命,就要想到列宁;说到建立新中国,就必须讲毛泽东……

名人的名是自己奠定的,由其不同寻常的成就张扬开去,或文或武,或智或勇,或发明或创造……成为普通人望尘莫及也不可企及的了。

人一旦名起来,实虽然会消亡,但名会永久流传。所以,名人之名由自己成就之后,就会有人世代传播。比如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学成为其名的基础;比如皇甫谧,在中医针灸学领域的成就成为其名的基础……这事业是另一种实,名因此载入史册,流传下来。

名所流传的时空不同,名在不同时空也会有起伏明灭,这都是由事在不同时空的意义所决定的,也就是由需求决定的。

后人为什么会扬其美名呢?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因为精神遗产具有人类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其名必然突破时空限制,人类要共同弘扬之,继承之。流传后世的精神遗产分两种:一种是名人的创造发明,比如哲学、文学、科学,另一种是名人本身的精神,比如领袖、英雄以及愚公。不论哪种精神遗产,都是对人类有意义的,这就是后人扬其美名的根据。

第二是因为人都仰慕名人。人为什么仰慕名人?人都有追求,都想有成就,都想成为名人,但客观条件限制,主观条件达不到,因此更多的人是出不了名的。那么,一个人创造了许多人追求而没有实现的业绩,达到了多数人期望而没有达到的高度,这人就是不平凡的人。更多人一方面享受着不凡的人创造的最高成果,一方面便仰慕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人,创造了不凡成就的人也因此著名起来。所以,名人之所以出名,更大程度上是被仰慕出来的,仰慕的人越多,其名气就越大,这也成为名人之所以有名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因为名人都有故乡,故乡人要弘扬之。伟人名人也是有故乡的,故乡的后人扬其美名,是把名人作为资源利用的,为了提高本地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人文历史的厚度,招商引资,发展旅游,这便是另一种实,为这“实”便要极力宣扬“名”。

可见,名人之所以有名,一是内因,是自己用汗水用生命筑就名的基础,二是外因,是满足了不同时空的人的需求。

人是很注重实的,因为实才解决问题,比如食物、财富,等等,而不图虚名,因为虚名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实际上,人也是很注重名的,名利思想成为人生之累!

人是追求事业有成的,人也是追求扬名于世的;人会名传千古,人也会著名一时;人要追求名满乾坤,人也要追求著名故里。故乡是人都有的,有名于故乡的意义与名扬四海是不同的。人是会死亡的,但故乡是永存的;故乡在,名就在。名虽然与事同在,但事具有不同意义,所以它会在不同时空表现出浓淡的,没有故乡的恒定。故乡不仅是名人的故乡,而且是名人之名的故乡。

利是人所追求的,但何以求名呢?因为实会灭亡,而名可以流传千古。所以,人在追求利的同时,也追求名。追求利是为了现实,追求名既是为了现实,也是为了后世。另外,名也可以转化为实——转化成利,甚至带来大利。所谓的名牌、名人、明星……一旦有名,名便成为资源,会加工出各种产品,创造出巨大价值,甚至可以加官晋爵。所以,人都追求著名当代,也留名后世的,企图实亡而名存。实以名延续,名著而利厚。这都不需要多说了。

怎么才能有名起来呢?一般来说,环境塑造人,环境成为名的前提;机遇成就人,机遇成为名的条件;奋斗造就人,奋斗成为名的内在因素。

名是不能凭空而起,也不能独立存在的,名是人的符号,人是要借助载体而名的。尽管名可以与实相分离,但名声的鹊起首先是要借助实的,即名是要以实为载体,也就是要借助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昭著起来,否则,是不会著名的。

名要借助事,事要超过人。唐代诗人罗隐科考12年不第,便赠诗歌妓云英:“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不如人怎么会有名呢?所以,名不仅要借助事而著,而且事要超乎寻常、人要超乎常人才会名。比如,政治家是以权力和地位为载体的;企业家是以巨额资产为载体的;名将是以打胜仗为载体的;明星是以娱乐冠军为载体的;科学家是以创造发明为载体的;劳模是以付出超常劳动和创造价值为载体的;名医是以手到病除为载体的;作家是以优秀作品为载体的;思想家是以理论体系为载体的……虚名是以炒作为载体的,假名是以弄虚作假为载体的。因此,有些人要试图通过奋斗,以不同寻常之举创造大业而后著名,有些人不愿吃苦或无成就大业之才,于是,就欺世盗名。但是,炒作出的名犹如烟云会随风散去,做假出的名会随着时间泯灭,而真正基于实而超乎寻常的名才会流传千古。

名是以事而彰,但出名也是有道的,要选对方向,方向不明干劲大是著不了名的。有时候,一个人事业很有成就,但终于无名,转做他业,却名声大振。比如一位诗人,出了数本诗集,但默默无闻,他兼做企业,几年时间资产数亿,因此著名起来,他作为诗人的出名是基于企业家的。是他的诗作不好呢,还是他的钱多呢?是人们更注目于金钱,还是人们无视诗歌?所以,名的有无,一方面是人要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成就卓著,另一方面所做要符合需求:如果著名一时,就要符合时尚;如果要名传后世,就要满足人类。

人的出名是所作所为符合了社会需求,达到了人类的极限。但人的出名确有大小之分,快慢之别:一些人有名于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些人仅仅在某一个阶层、团体有名,有些人仅仅有名于一地、一部门,有的人一夜成名,有的人“少年功夫老始成”。

出名的途径也不一样:出名很快、名气很大的人,一般是借助媒介的炒作,铺天盖地,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人是满足了俗文化要求;有的人出名很慢,大器晚成,量变到质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形势和条件变化了,使一个人突然有了出名的机会。比如一个人成为著名收藏家,必须经历漫长的藏品积累,达到了一个度,就会引人注目,就会著名;比如一个带着母亲读书的青年,经历多年艰难困苦,由于倡导道德需要,突然被媒介报道出来,成为名人;比如一位教授辛勤耕耘于讲台而默默无闻,忽一日因为媒介与通俗文化需求,使其有机会走上媒介讲坛,一夜之间成为教授明星。

但媒介炒作出的名必须符合社会普遍需要,大众需求。要么感人至深,要么一鸣惊人,要么达到极限。有些人尽管竭尽全力,但终于无名或小有名气或仅仅是圈子里的人互相吹捧,互相有名,既不为大众所需要、所关注,也不为媒介所关注所推介。

媒介奉行的是大众关心的,就是它所关注的。所以,人而出名,必须要做大众关心的事,要做大众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做出符合大众需要、满足大众需求的事。

名确也有久暂的不同:一时大红大紫的可能是浮名,比如文体影视明星,亿万富翁,高官名妓;名传后世的可能是真名,比如明君,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文豪,道德典范,甚至美丽容貌。著名一时的人可能更多,甚至各领风骚几个月;而著名千秋的人可能更少,甚至屈指可数。所以,活着想著名的人,就应该投身一夜可以出名的领域,想流芳百世的人,就应该耐住寂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吧。

人死了,名为什么会流传下去?一是实在名亦在,事业成为后人继续前进的基础,比如秦始皇之名以长城、驰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载体,与全国统一同在;孔子之名以《论语》为载体,与儒学同在;司马迁之名以《史记》为载体,与史学同在;李白、杜甫之名以其诗篇为载体,与诗同在;皇甫谧之名以《甲乙经》为载体,与医学同在……

二是精神不朽,可资鼓舞人心,比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雷锋精神……

三是名可以成为资源,成为品牌,以名人打造名牌,转化为财富,比如孔子故里、清皇故里、屈原故里……

人都在追求著名,但真正著名的人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因为能力、实力和机遇等原因是终于无名的,所以,便依附名人,这是追求名的另一种表现。

人为什么要依附名人?这是人的趋利之心使然。于个人而言,一旦攀上名人关系,一方面能以此显示自己的不同寻常,提高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借名人之力,得一己之利。有的人干脆研究名人,以此为终生的事业,甚至因此成为专家,也有名起来。

于一个地方而言,一旦与名人有关系,一方面可以增加其历史底蕴,提高其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以名人为资源,大造声势,吸引投资,发展经济。所以,这名人真不属于个人,名人是“公家人”,有的称作“公众人物”,这是很有根据也有道理的。名人是公有资源,所以,尽管有人要依附名人,但和一切公有资源一样,有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的人只是闻其名而已,这都是规律性的表现。所以,人们就千方百计利用古今名人与自己的关系,便发生名人籍贯之争,比如端午节,是因为屈原爱国之举而民祭之,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反而失去了发源地机会;皇甫谧是古朝那即今宁夏彭阳古城人,但甘肃灵台人却早就以皇甫谧故里自居,大造声势,吸引资金,发展中医学,发展旅游,而彭阳人却浑然不觉!及至觉悟,已经晚矣。

可见,人是不能不死的,但名是可以流传的,名的流传,一是有人求其实,二是有人借其名,三是有人继其志。所以,有志于成就大业的人都有可能名传后世的,但任何想永垂不朽的人都必须先成就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