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间百态,万变不离礼节

世间百态,万变不离礼节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礼”自古是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自然成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行为规范。对于这种行为,季老气愤之极。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在季老眼中,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表现,所以告诫我们年轻人一定要以礼为重、以礼修身、以礼为人。胡适先生曾提及,孔子非常重视待人的礼貌、礼节。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们的先辈创建了丰富的礼仪,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富者有礼高贵,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意笃,社会有礼祥和。

“礼”自古是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自然成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行为规范。但季老在一篇《谈礼貌》的文章中贬斥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无礼之举”。季老说,几年前,他腿脚还灵便时,是公共汽车的常客。他经常会在车上看见吵架甚至打架之人,而理由无非是谁不小心碰了谁一下,或踩了谁一脚,季老就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季老说还曾经看过一个由外国摄影家拍摄的介绍北京的专题片,在将北京的名胜古迹介绍给世界人民的同时,竟然有“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对于这种行为,季老气愤之极。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在季老眼中,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表现,所以告诫我们年轻人一定要以礼为重、以礼修身、以礼为人。

胡适先生曾提及,孔子非常重视待人的礼貌、礼节。他时刻要求自己和弟子注意自己的行为,务必对别人做到以礼相待。孔子曾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是说,走出家门如同会见贵宾那样恭谨,役使百姓如同承办大祭那样敬肃。自己所不想干的事,不要强迫他人去做。这样的话,在官府任职才会无人怨恨,在家闲居也无人指责。

礼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一种修养与修为,更是做人必须懂得的准则,只有以礼待人,才会受到同样的礼遇。德国谚语说:“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

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们的先辈创建了丰富的礼仪,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今倡导个性张扬的社会,个别人缺少礼貌修养,以致产生了许多不和谐之声。因此,要想创建和谐社会,有必要重视礼节修养,充分发挥这一社会“润滑剂”的功效。

而且,历史上的成功人士都深谙礼节之道,并由此助他们走向了成功。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尽管个人能力很强,但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和团队的支持,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维系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除了制度外,还需要礼节,离开了礼节,人际关系有可能会变得紧张。决定一个国家机器能否有序运行的因素,除了法制之外,也需要道德礼制,如果缺乏道德礼制,那么国家也就难以正常有效地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