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雄辩不绝者银,韬光养晦者金

雄辩不绝者银,韬光养晦者金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韬光养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做人的智慧。这是一种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低调。深藏不露,是一种智谋。明朝权奸之一严嵩工于心计,善用权谋,又有皇帝庇护,成功地将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打倒之后取而代之。夏言对徐阶有知遇之恩,但是徐阶看到此时的严嵩深得皇帝宠爱,因此并没有贸然出头,而是韬光养晦,静观其变。王世贞亲自向严嵩赔罪,严嵩和颜悦色,转身便下命令拷打王世贞的父亲。

难得糊涂。

——郑板桥

智慧品读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有名的大夫,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个朝代完全不同,宁武子却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国家政治上了正轨,他的智慧、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政治、社会一切都非常混乱,情况险恶,他还在朝参政,但在“邦无道”时,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很无知。

但从历史上看他并不笨,对于当时的政权、社会,在无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见的情形下,他仍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碌碌无能,实际却有所作为。

所以孔子给他下了一个断语:“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世上的人,谁不愿意聪明自信,大展宏图呢?谁不愿意春风得意,成为万人瞩目的对象呢?但有时,一个人表现得太过突出,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必要时,一个人需要隐匿锋芒,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韬光养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既然对于世上许多事,分清对错都不容易,或者说根本没有搞清楚的必要,那么还是低调些比较明智。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老鹰站立时双目半睁半闭仿佛处于睡态,老虎行走时慵懒无力仿佛处于病态,实际上这些正是它们准备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要做到不炫耀自己的聪明,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够有力量担任艰巨的任务。

这是一种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低调。深藏不露,是一种智谋。荣誉面前沾沾自喜,是招致灾祸的常见原因、保持淡然的态度,谦虚处世就会减少别人嫉恨和打击你的可能。以静制动,百战百胜;而轻举妄动,锋芒毕露,往往遭受祸患。鹰虎潜藏草木之中,伺机猎获诸兽,而狡兔窜入荒野,时遭杀身之祸。聪明难得,糊涂更难得。

明朝权奸之一严嵩工于心计,善用权谋,又有皇帝庇护,成功地将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打倒之后取而代之。然后,权倾朝野,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夏言对徐阶有知遇之恩,但是徐阶看到此时的严嵩深得皇帝宠爱,因此并没有贸然出头,而是韬光养晦,静观其变。近二十年间,他一方面吸取老师夏言在朝堂内离群索居、孤立无援的教训,结交朝中大臣,同时细心观察皇帝态度的变化。他在自己认为成熟的时机从严嵩之子严世蕃下手,却见皇帝对严嵩依然有眷留之意而不了了之,此后更加如履薄冰,与严嵩虚与委蛇,步步为营,最终取得了胜利。

面对跪在自己面前的严嵩,他想到了他的老师夏言:严嵩也曾经向夏言下跪求情,夏言宽恕了他,却被他置于死地。严嵩携家人对他下跪,这一幕仿佛也曾经出现过:明朝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得罪了严嵩,严嵩便令人找碴,将他父亲逮捕入狱。王世贞亲自向严嵩赔罪,严嵩和颜悦色,转身便下命令拷打王世贞的父亲。绝望中,王世贞携弟弟在百官上朝时,头磕至血流,乞求有人能帮他,但是没有人站出来。徐阶也没有站出来,因为他知道那是以卵击石。现在,时候到了,徐阶笑着扶起了严嵩,答应了他,然后同样毫不留情地抄了他的家。

这几十年中,徐阶一直没有放松警惕,一直都在学习。每一次朝堂大臣和严嵩斗争失败,他都会在心里记下一笔账。他从老师夏言那里学到了为官之道,并且思而后用,从同仁的失败中一再汲取教训。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在静观时局的变化,最终修成正果:不仅对朝中各人的想法心中有数,也对皇帝和严嵩的心理及其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徐阶很清楚,没有智慧的力量,只能是一种莽撞,这样的勇气是不足取的,所以他能够隐藏自己的锋芒和才华,沉稳低调,静待时机,最终一击成功。

有这样一副对联,写得十分有趣,道出了低调做人的真谛。上联是:做杂事兼杂学当杂家杂七杂八尤有趣,下联是:先爬行后爬坡再爬山爬来爬去终登顶,横批是:低调做人。

其实,低调并不难,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做到,真正的低调,需要一种参透人生的清醒、阅尽沧桑的感悟和包容与豁达的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