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的一生之中做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去做。接着萧惠又问王阳明,白天与黑夜的学问。很显然,解除百姓的赋税,让百姓因此可以安居乐业正是圣贤之人要做的,所以王阳明当机立断,冒着被惩罚的风险,不仅免去了葛布的赋税,更是免去了其他的赋税。这件事,让人不仅想到了王阳明曾经因为上疏得罪刘瑾而不幸遭遇的那场牢狱之灾。

萧惠问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问昼夜之道。曰:“知昼则知夜。”曰:“昼亦有所不知乎?”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便有甚么死生?”

——《传习录》

懂得白天与黑夜,就能懂得生死之道,如果不想浑浑噩噩地活着,就要用心生活,就要认真做自己。在人的一生之中做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去做。

王阳明的弟子萧惠向他请教生死的问题,王阳明说:“生死之道就与白天和黑夜一样,如果你知道白天与黑夜,那么也就知道什么是生与死。”接着萧惠又问王阳明,白天与黑夜的学问。王阳明说:“白天与黑夜,只要你知道其一,那就自然就会贯通其中了。”萧惠听后说:“先生所说的白天与黑夜,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空吗?”王阳明说:“其实你并不懂。那些在清晨迷迷糊糊起床,接着开始盲目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整日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就像是生活在梦中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得白天与黑夜真正的意义。只有用心生活,明明白白做人,才能真正懂得白天与夜黑,才能明白自然规律,生与死的问题自然也就可以看得透彻。”

正德五年,也就是1510年,那年的秋天,宦官刘瑾终于被诛,而王阳明贬谪龙场的期限也到了,朝廷便命他做了庐陵的知县。庐陵也就是江西的吉安。不要小瞧了这个地方,欧阳修、文天祥等很多名人都出生于此,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让王阳明上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大麻烦。原来在他来到县衙第一天的时候,当地的居民一下子就涌进了几千人,这些人个个情绪激动,手下建议将这一帮“刁民”撵走。王阳明走下公堂,找到其中的一些老人了解事情的原因,原来几年前来了一位太监,说朝廷需要葛布,县里必须上贡,如果不出产,那就必须交钱才可以。因为上交葛布,这里摊得一百零五两的银子,百姓对此当然不满了,税赋原本就很沉重,何况要加上这些,对于他们来讲,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原来的县衙负责任,因为收不上这些银子,索性就自己赔上了;到了第二年,仍然收不上,不得已又自己搭上了。就这样一直到王阳明上任前,有官员来催这笔银子,百姓们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这原本是临时增加的赋税,怎么能年年收呢?王阳明听完这些之后,当时就做出决定,上贡葛布摊派的一百零五两银子不交了,而且其他的赋税也不用交了,然后就让这些居民回家去了。紧接着他向朝廷上疏,将这里的事情写在了上疏之中,并且说如果朝廷因此追究责任,他愿意一人承当,就算是被罢官了,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王阳明为什么这么说,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得罪朝廷,而他也即将面临着朝廷的又一次责罚。既然知道结果,那为什么非得这么做不可呢,这不是自找无趣、横生枝节吗?但是王阳明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要做圣人的伟大志向,加上在龙场这几年的磨炼,他早就将自己的生死荣辱放在了一边。

做任何事情,他唯一遵循的就是圣贤之道,每一次遇到事情,他都要想一想如果是圣贤之人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去做。很显然,解除百姓的赋税,让百姓因此可以安居乐业正是圣贤之人要做的,所以王阳明当机立断,冒着被惩罚的风险,不仅免去了葛布的赋税,更是免去了其他的赋税。这一次王阳明是幸运的,因为刘瑾已死,他的举动没有遭到朝廷的责罚,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这件事,让人不仅想到了王阳明曾经因为上疏得罪刘瑾而不幸遭遇的那场牢狱之灾。其实当初刘瑾当权,朝廷中的官员因为害怕刘瑾的报复,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而这些情况对于身在京城的王阳明自然再明白不过了。可是那时候他依然上疏朝廷,依然站出来公然说真话,其可能得到的结果,他当然也是知道的。但是那时候他觉得如果是圣贤之人,在那种情况下也必定会选择上疏,承担正义。他一生都在想做圣人,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让自己缩起头来,明哲保身。

在人的一生当中,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选择,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只有清楚明白地做人,做事,方可成为人上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