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放的理想

解放的理想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人类奋斗的最高理想定位为人类自身的解放,即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首先是意味着马克思对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的承诺——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理想的承诺。[6]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直接针对的是人被“异化”、被“物化”的现实。

把人类奋斗的最高理想定位为人类自身的解放,即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首先是意味着马克思对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的承诺——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理想的承诺。

在发表于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5]“推翻”使人“受屈辱” 、“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的“一切关系”,这是马克思创建自己的全部学说的真正的出发点,也就是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所承诺的最高的价值理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类解放。正是从自己所承诺的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出发,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而把“对宗教的批判”视为对“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从而把“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把“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6]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直接针对的是人被“异化”、被“物化”的现实。马克思提出,当“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为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7]正是这种“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从而把人的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即造成了“人从人那里的异化”;而“当人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的时候,那么其他人也与他相对立”;因此,“人从他的类的本质异化出去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从其他人异化出去,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从人的本质异化出去”。[8]正是针对人类的这种“非人”的或“异化”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不仅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定位为人类解放,而且把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确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9]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针对的是人的“非人”的或“异化”的存在状态,而用以反观这种存在状态的价值理想则是奠基于马克思对“人”的理解。

马克思曾经以“生活”与“生存”的区别来标志人与动物的不同的生命活动。马克思说:“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10]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意识而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就变成了实现人的目的性要求的活动。这表明,人不仅依据“物”的尺度,而且依据“人”的尺度,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马克思提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11]。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就是按照世界上各种存在物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人按照自己“内在固有的尺度”进行生产,则是按照“人”的“需要”、“欲望”、“目的”进行生产,把人的生命活动变成实现自身发展的“生活活动”。这表明,人类的“生活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类性根源。正是从人的“生活活动”的内在要求去观照人被“非人化”或“异化”的现实,马克思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而构成自己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奠基于马克思对人的特殊的生命活动即“生活活动”的理解,但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生活活动”并不是某种抽象的、不变的“人性”,而是这种“生活活动”的“目的性”或“理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马克思提出:“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12]马克思在这里所揭示的是人的特殊的“生活活动”的辩证法,是这种“生活活动”所构成的人类所特有的“历史”的辩证法,这个辩证法回答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也回答了人类的“理想性追求”与“历史必然道路”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作为物质世界的链条上的特定环节,物质世界是人类存在的前提,而“一当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开创了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历史”。在人的“历史”活动中,人作为“历史的经常的前提”,总是“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即人的历史活动总是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先前的人们所创立的历史条件。“历史条件”构成了人的“历史活动”的“前提”,因此,人们的“历史活动”就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们的“价值理想”就不是“虚无飘渺”的。“历史”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人”的发展实现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同时,“人”作为“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又获得了创造“历史”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力量、从而凭借这种现实条件和现实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世界”,把发展自己的理想变成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历史”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也就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现实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