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貌似意强,实则我弱

貌似意强,实则我弱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在《致彭璜》的信中,自觉把自己的“意强”看成“我弱”,要达到老子“至柔者至刚”的修养境界。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这也是毛泽东应邀第二次出访苏联。毛泽东将手一划,分清职责一般。毛泽东在这里引用《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貌似强大实则正是自己虚弱的表现。

毛泽东在《致彭璜》的信中,自觉把自己的“意强”看成“我弱”,要达到老子“至柔者至刚”的修养境界。想不到四十年后,他不仅用同样思想,而且几乎用同样的语言来批评苏联赫鲁晓夫的“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的霸气。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这也是毛泽东应邀第二次出访苏联。

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他第一次访问莫斯科是作为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国事访问,时间是1949年12月6日。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急需苏联的国际支持。

这次访问苏联,一项重要活动是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这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

毛泽东两次访问苏联,都与赫鲁晓夫打过交道。赫鲁晓夫是个精明开朗的政治家,有时也颇有勇气,但有时又过于锋芒外露,显得不可一世。

毛泽东对他的态度颇为复杂,他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时而给他以支持,时而又是毫不客气的抨击。

1949年年底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互相支持,反对美国推行侵略政策,在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由结盟到对抗,其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可谓尖锐复杂,惊心动魄。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有五十五个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这个报告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也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后果。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马上在国内引发了一阵骚乱。同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

赫鲁晓夫内外交困,地位岌岌可危。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中共火速派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磋商。就在中共代表团抵达苏联的第三天,苏共采取坚决措施,平息了匈牙利的暴乱,使局势恢复稳定。

为了进一步做苏联的工作,毛泽东1956年11月30日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谈到中苏关系和社会主义国家时,毛泽东针对苏联犯了大国沙文主义错误,危害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巧妙地借清人张英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奉劝赫鲁晓夫要平等待人,不要以大国自居,更不要发号施令,其用意极深。

事后,毛泽东向赫鲁晓夫忠告道:“你这个人也能捅娄子,多灾多难,可能日子也不太好过,特别是脾气不好,很容易伤人,像我一样。在兄弟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意见,要让人家讲话,慢慢谈,着急不得……”

1957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之后,将要举行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参加的莫斯科会议。莫斯科会议只是形式,重要的是会前的准备活动,特别是起草宣言。可是这项工作遇到了不曾料到的困难和麻烦,以毛泽东的威望和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赫鲁晓夫必须争得毛泽东的支持。

会议前,赫鲁晓夫和毛泽东有过几次进餐,两人就许多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第一次进餐时,赫鲁晓夫正待开口说话,毛泽东问他:“铁托来不来?”赫鲁晓夫说:“这次我们也给铁托发了邀请,他不来是他自己失礼;如果来了,正好可以批他。”

毛泽东听了这话,用劝解的口吻说道:“铁托不来要理解他们。斯大林整了人家,情报局把人家赶跑了,肚子里能没有气吗?能饶人处且饶人。”

毛泽东吸了口烟问道:“铁托不来,别人来吗?”

赫鲁晓夫说:“卡德尔来,他是一个笔杆子,南共的重要文件多半出自他的手。”

毛泽东很感兴趣地笑道:“我倒很想会会他,听听他有什么见解。”

“谈谈好。”赫鲁晓夫附和着。又闲聊了一会儿,直到毛泽东拿起餐巾擦嘴时,赫鲁晓夫才找到机会主动谈起问题:“苏中是两个大党,文件要早些搞出来好,兄弟党都等着。”

“那些具体事情让邓小平和苏斯洛夫他们搞去。”毛泽东将手一划,分清职责一般。赫鲁晓夫正有话说,毛泽东却倾过身来,颇为关心地对他说:

“对下面不要干涉得太多,会束缚人家手脚,影响积极性,你这个人脾气大,说话伤人,这很不好,不能这样。”

说到这毛泽东略停一下,又联系自己说:

“我自己有时也犯这个毛病,讨人嫌恶。貌似意强则正是弱的表现。天下唯至柔者至刚……”(柏桦编著:《毛泽东口才》,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页)

毛泽东后面这段话,与四十年前他对彭璜的自省,观点几乎完全一样。

赫鲁晓夫听了几句翻译,听不进去了,把手一挥说:“我是有这个毛病,不过有些事我是很生气的,这次会议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根据苏共‘二十大’的精神……”

“各个党都有他自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不讲对“二十大”的看法,只谈客观实际。他接着说:“实际情况不同,说法自然会有不同。有什么不同意见能讲出来,不是坏事。要慢慢来,慢慢讨论。着急不行。”话讲到这里便不好深谈了。最高领导人不能谈崩了,谈崩了对谁都不利,必须留有余地。看来毛泽东还是善于“留有余地”的,他让邓小平跟苏斯洛夫谈,这样回旋余地大。

毛泽东在这里引用《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这句古语,表面是说他自己,实则是奉劝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有可爱之处,但此公有过在联合国大会上竟然脱下皮鞋敲桌子大声讲话的莽撞举动。毛泽东指出他“脾气大,说话伤人”,摆“老子党”的威风,对兄弟党“干涉得太多”,是实情,是赫鲁晓夫性格中的软肋。

毛泽东以此奉劝赫鲁晓夫,与兄弟党相处,乃至与强敌相逢,不要过于锋芒外露,不要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貌似强大实则正是自己虚弱的表现。应该柔弱如水,柔中藏刚、弱中伏强,这便是唯柔者至刚。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两个性格、经历完全不同的历史巨人,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领袖,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也有过针锋相对的斗争……

毛泽东曾说:“赫鲁晓夫有胆量,这个人也能捅娄子。我看他多灾多难,将来日子可能也不好过。”

毛泽东的预见是准确的,只过了几年,赫鲁晓夫就被他的同伙乘他出访外国时使用手段轰下台!

这是《老子》解读史上有趣的佳话:毛泽东运用老子“至柔者驰骋至坚”的名言,善意劝告赫鲁晓夫克服“老子党”作风。可是,赫氏并不懂“貌似意强实则正是我弱”的道理,结果,这位“至刚者”沦落成“至弱者”!悲夫!悲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