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子唯心派

老子唯心派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老子》哲学的性质这个问题,早在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读书时,于12月6日国文课的《讲堂录》中记下这样几句话:程子读书之法。这在《毛泽东早期文稿》和他学生时代交往者的记载中多有所见。在此期间,也许老师联系到古代的老子学派,并把其哲学体系的性质概括为“唯心派”。他开始接触《老子》一书和老子学派,就从老师那里得到“老子唯心派”的知识。

对于《老子》哲学的性质这个问题,早在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后合并到湖南一师)读书时,于12月6日国文课的《讲堂录》中记下这样几句话:

程子读书之法。

老子唯心派。

宋儒之学都是切实的。(《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600页)

《讲堂录》是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的笔记,这段话是国文老师讲课所言,毛泽东在课堂上记录下来。

从上下文语境看,国文老师是在讲读书法的课。青年毛泽东个人书信、日记、文章、谈话常与师友探讨读书法问题。这在《毛泽东早期文稿》和他学生时代交往者的记载中多有所见。此次国文老师在讲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的读书方法,结论是“宋儒之学都是切实”。在此期间,也许老师联系到古代的老子学派,并把其哲学体系的性质概括为“唯心派”。

1913年,是民国初年。当时用西方哲学观点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研究先秦诸子哲学,还没有出现系统的影响很大的著作,胡适写出第一部白话《中国哲学史》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此时,湖南四师国文老师提到老子哲学能使用“唯心派”“唯物派”,应该说哲学观蛮先进的。

“唯心派”即主张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最根本的标志是错误地回答了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思想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萌芽,是原始人的蒙昧无知的产物。唯心主义哲学,是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和对立、社会产生阶级过程中形成的,它同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同客观相分裂,认识同实践相脱离,用孤立、片面、静止、僵化的形而上学观点来看待复杂的认识过程,把认识过程的某个侧面过分地加以夸大。列宁说:“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412页)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叫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只存在于“我”的意识之中,是“我”的感觉、观念的产物。如中国宋朝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英国的贝克莱说,事物是“感觉的组合”。另一种叫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个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所谓“客观”的“世界精神”,这种“世界精神”就是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宋朝朱熹说的“理”,德国黑格尔说的“绝对精神”,就是“世界精神”。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它产生。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说法不一,实质相同,都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把物质作为精神的产物,是对客观世界本来面貌的歪曲反映。在实质上,它们都是唯心主义。

1913年,毛泽东二十岁。他开始接触《老子》一书和老子学派,就从老师那里得到“老子唯心派”的知识。这个知识烙印很深,使他一生都在琢磨这个中国古典哲学命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