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科技成果快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转化或渗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引起社会生产结构、组织形式变革,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主要是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还有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和能量技术,特别是精密机械等工程技术。

现代科技成果快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转化或渗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引起社会生产结构、组织形式变革,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的科技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是:科学体系结构的专业化、整体化、综合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重叠趋势;科学活动的学院化、民间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科学发展的加速化和数字化;科学交流与合作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瞬时化和零距离化;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科学研究的非公益化、产业化、功利化;军用和民用科技的融合,在和平时期,大量军用科技成果转向民用;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剧,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它们交叉在一起,有的相互兼容,有的相互冲突,构成了今天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

1.科学体系结构的专业化、整体化和综合化

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物理学革命以来,科学的发展表现为学科按照专业要求日益细致化。科学研究人员首先要完成的一项工作是确立自己的专业意识,有明确的学科专业认同感,也就是说,明确地知道自己正在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的专业领域,知道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研究的问题的学科性质。这一切只在某个或某些具体专业得到完成和认可。

(1)在每一门大学科背景下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学术语言和学术规范。

(2)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以一些大学学院、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心和专业学术刊物为中心的学科共同体。

(3)科学知识的层次性日益明显,自20世纪以来,统一的自然科学已经分化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基础科学和工程应用科学三大层次,每一层次又分成多种不同的门类。据统计,现在各种层次的学科已有2000多门,在同一个大学科门类之下,分成了研究基础问题或者元问题的理论学科,研究基础理论之应用的应用学科,研究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工艺和产业化方向的技术学科和工程学科。

(4)现代科学体系结构是一个分层次的、立体的、网络的、开放的大系统。在这个体系中,虽然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学术规范和评价标准,由于学科之间的性质的差异,存在着学科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或不可比较性,但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仍然为科学共同体所认识接受。各种虚假的伪科学在其中不占有任何地位。

2.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重叠

在原来学科界限十分清晰的学科边缘地带,产生了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叠现象日益加重,学科界限日益模糊。

(1)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体化趋势明显加快。在一些原来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如数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日益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

(2)许多边缘学科成为科学发展的新生成点和新焦点,科学之间的空隙得到填补,科学结构的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朗。

(3)科学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日益突出,为了在研究上有所突破,科学家往往需要具备多门学科的前沿知识和专业研究技能。

(4)一些原来的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由于获得了新的科学研究手段而越来越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征。反过来,一些原来的自然科学由于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而产生了介于两者之间的新的分支学科。

3.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学院化、民间化、社会化、国家化和国际化

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政府和国家难以直接控制的活动,政府除了提供各种物质资助以外,已经难以直接干预科技研究的具体事务。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学院共同体,具有相对的封闭性,许多科学实验活动超越了国界,其成果能够为全世界所分享。

(1)科学研究再也不是科学家凭着个人兴趣、意志和努力的个别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也不再是个体碰运气的结果,科学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才能得到同行的评议和认可。科学研究成为科学制度之内的活动,每一个成员都要接受科学制度的约束,并且相互监督。

(2)科学研究成为社会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研究成为一种独立的专业和职业区分于其他职业活动。

(3)各种专业科学团体纷纷成立且发展起来,科学研究得到了体制化和社会化,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研究中心,聚集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盟。

(4)科学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身份,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或国家的认可,他们能够从政府或民间获得物质资助或奖励。

(5)科学研究成为一种组织行为,科学团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6)重要的科学项目既能够得到社会民间组织和个人的支持,也能够得到国家的扶持。在整体上,科学研究活动成为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等并列的公共事业,受到所在国家政府的物质支持和资助。

(7)科学研究已经超越国界,走向国际合作。一些重要的研究活动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科研机构同时进行,相互之间有着严格分工和紧密合作。

4.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化和数字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按照加速度发展的社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我们原来难以企及的各种梦想,由于有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而正在成为现实。

(1)科技研究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2)在今天,所有有关知识话题的讨论都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3)信息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主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指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乃是扩展人的信息器官(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以及效应器官或执行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4)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光通信、成组交换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发展,远程数据通信取得成功。人们可以用通信网络把分散的计算机资源联成一体,构成计算机网,形成信息高速公路,以共享信息资源。

(5)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主要是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还有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和能量技术,特别是精密机械等工程技术。

5.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瞬时化和零距离化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国家、民族、人类文明的进步至关重要,是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科技交流与合作在今天呈现出了多样化、网络化、瞬时化和零距离化等特点。

(1)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之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空前活跃,企业、高校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和响应,呈现交流合作方式纷繁多样的局面。

(2)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各个层面都有开展,一些研究型高校和研究所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3)在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双方合作从最初的人员交流开始,发展到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共同支持青年科学家小组和伙伴小组,一直到双方共同探讨组建研究所和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

(4)交流合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一些世界级和国家级的重要研究中心成为科学家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场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5)交流合作成为科技工作者成才的必要途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呈现互利双赢的局面。

(6)科研和创新由全人类来共同合作和共同分享。通过交流合作,使人们能够对科研成果得到及时分享。国际互联网和专业学术刊物成为科技工作者分享最新科研成果的主要媒介,实现了科技交流的网络化、瞬时化和零距离化,使科技工作者即使不出国门也能知晓其所关注的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

(7)交流合作的双方要彼此非常尊重,接受双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坦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8)科技人才的流动空前频繁,科技工作者正在开展跨国、跨地区、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合作者根据项目的性质,既有短期的交流也有长期的合作。

(9)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将聚焦在生命与健康、资源与环境、信息科技、纳米科技、航天航空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10)通过与各国政府、大学、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我国将创立自己的创新体系,在一些重点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到2020年,使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2050年走到世界前列。

6.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产业化、功利化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技术革命周期性地重新塑造着现行的产业结构。”[15]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1)今天的人类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现代科技,科技、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实。

(2)科学、技术和生产得到了一体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新的基础科学成果能够很快地转化为技术,投入生产,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科学技术活动的直接成果成为受到最严格保护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成为企业想要获得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资源。

(4)企业积极地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一些大型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对科技创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会牺牲社会的整体利益,甚至会把一些不具有产业化条件的科技成果给予推广和产业化,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不容否认的是,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5)企业、政府、民间组织、高校、个人等众多力量的介入,使得今天的科学研究基本已经成为非公益化、产业化、功利化的活动。

(6)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者,科学技术专家对社会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在加大。

(7)科技研究、创新活动成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技水平成为体现国力的核心指标。

7.军用和民用科技的融合,在和平时期,大量军用科技成果转向民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加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军队对现代科技有着强有力的需要,希望一切领域能够获得优先发展和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军事科研机构是推动现代高新科技研究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现代科技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式武器的迅速产生决定性地影响了军队内部,不同派系每一支军队内部,权力和影响的相关重要性。因此,导弹的崛起减低了战列舰的重要性,战列舰曾是海军和陆军的支柱。在新式技术中,例如,携带导弹的潜艇变成了攻击力量的主要装备。而导弹射程的扩大使得有人驾驶的战机成为多余。在武装力量的构成方面的这些变化,在对新技能团体、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的需要方面的这些变化,意味着军事权力形象的变化。研究和开发部门变成了比执行部门更加重要的部门。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的权力相应地增长了起来。”[16]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开始的漫长冷战时期导致了东西方之间的军备竞赛,分别以前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超级大国,现代军用科技,尤其是空间技术、导弹技术、核能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2)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为军用科技转向民用提供了机会。

(3)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广阔的科技民用市场,为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4)国际科技成果交流和合作也要求主要以民用的成果形式来开展。

(5)现代战争观念的转变使得军用和民用科技之间的界限日益淡化。

(6)掌握大量高新科技成果的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影响力量,它们往往会突破国家和区域利益的局限,完成科技成果的自由转让或市场化。

(7)各国仍然都在加紧军用高新科技的研发,其任务除了专门的军事科研机构之外,已经由众多大学研究所、企业和民间研究机构来承担。

8.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剧,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自从西方发达国家强调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来,科技研究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它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度结合,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1)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现代科技的重视通过实施国家创新体系等科技政策得到了充分体现。

(2)我国对发展科技的重视,也通过强调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国”、“国家创新体系”等一系列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而得到了体现。

(3)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WTO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性平台,使中国能够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全面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4)世界和平和发展的环境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有能力在近期内实现科技大国和科技强国的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